APP下载

语言经济学与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以铜陵学院为例

2016-12-26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铜陵外贸商务英语

盛 榕

(铜陵学院 英语系,安徽 铜陵 244100)



语言经济学与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以铜陵学院为例

盛 榕

(铜陵学院 英语系,安徽 铜陵 244100)

造就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增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的前进指南。语言经济学的出现为铜陵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以语言经济学为视角,立足于地方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上进行改革,从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 既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地方性高校应用型办学的目标。

语言经济学;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人才

一 有关语言经济学

1.语言经济学的概念。

语言的经济价值体现在语言经济学上,最初,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交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语言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早期,萨丕尔(1921)和布龙菲尔德(1955)揭示了语言发展同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20世纪初,有“信息经济学”的发掘者之称的美国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 在研究中指出语言与经济学的微妙联系:价值(value)与效用(utility);费用(cost)与效益(benefit)。[1]他的研究反映出经济学与语言优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发现吸引了大量学者,开启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大门。

在北美“人力资本”学说和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影响下,语言经济学一个新的学科,呈现出语言学、经济学及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特点。首先,语言是人力资本的一种,确保人们得到相关知识和能力,特别是理解和使用的技能。如果说语言是经济投资的一种,那么人们可以从其他人的资本(即知识和技能)中获得资本。接着,研习第二种语言的缘由要考虑经济因素,比如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投资费用,即,学习成本、费用成本和之后带来的预期效益;再次,虽然语言的使用不分轻重,但是语言使用体现的经济价值性有高有低;最后,诸多因素对某种具体语言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2]

2.语言的经济价值对地方性高校商务英语教育的影响。

使用语言的过程体现出其经济价值,语言潜移默化地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语言的功能从日常交际上升为推动地区经济的效益语言。另一方面,语言人才参与当地企业的贸易活动,带来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也为自己赢得了收入,得到了谋生的工作岗位。语言是一种能力,更可以说是一种职业技能,英语的广泛使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当时机成熟时会带来经济收入,让当地企业和语言人才共同获利。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英语+商务”无疑是地方高校培养模式的突破,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不单精通外语又精通商务。将语言的经济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这就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分析区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及未来发展动态,因地制宜地安排调整教学,实现语言转化成区域经济动力。笔者以铜陵市开发区外贸企业为调查范围,从语言经济价值角度研究铜陵学院商务英语学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二 铜陵外贸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以自编调查问卷为主,笔者走访了11家铜陵市开发区外贸企业,采访了企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收集到有效问卷50份并记录了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建议。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是以铜陵市开发区的11家中小外贸企业为主,从笔者发放的“铜陵外贸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材料,最终从已经聘用的人才做出相应反馈,给出相应的建议。

2. 结果分析及讨论。

笔者将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

表1 铜陵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铜陵外贸企业人才需求主要以大专生为主,他们认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操作反应快,学历与能力不一定成正比,高职学生更能满足岗位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很受用人企业的欢迎,语言和外贸技能相结合的人才是外向型企业普遍的用人要求。96.4%的企业偏重于具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样可以减少新员工培训的费用,缩短员工熟悉工作的时间,适用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

表2 铜陵外贸企业商务英语人才满意度调查

从表2中不难看出,半数企业对新聘用的员工满意度是有一定的落差的,尤其是在员工实践和操作方面的差距是最大的,这也反映出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外贸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调查对地方性高校很有启发,如果不把“英语+商务”融合在教学中,会导致学生的毕业竞争力下降,当地企业也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外贸人才,形成就业市场的不平衡,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是地方性高校的使命,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经济增长和高校发展双赢局面。

三 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

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语言(ESP),商务英语专业将基础的英语语言和专业的商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独一无二的专业优势和特征。鉴于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上校企合作可以围绕以下开展。[3]

1.加强专业特色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

创设商务英语专业对口的教育项目,比如卓越单证员班、外贸业务员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等注重职业技能的对口项目。通过专业的高度针对性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外贸职业技能对口人才,以卓越外贸单证员项目为例,指导学生全面掌握缮制外贸单据,分派到外贸企业实训,并且通过外贸单证员考试,应对各种类型的外贸单据的审核、缮制操作要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应用性。这样当地的外贸企业会从中招聘到大量专业的对口单证员。

专业对口项目的开设,将会改变过去商务英语专业沉闷的单一教学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会形成独一无二的专业办学特色,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就业机会增多。同时,企业通过对口项目吸收优秀的员工又可以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做好保障。

2.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双师”、专家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1)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挂职制。

分批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一段时间,在挂职期间对外贸工作亲力亲为,包括外销、采购、商务英语、企业翻译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部分教师外贸工作经历上的空白,突破了教师执教的局限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加了教师的阅历和经验,同时也为高校企业产学科研提供研究材料。[4]

(2)“商教交替”让优秀企业人员加入教学。

为了丰富教学队伍可邀请从业多年的资深企业工作人员加入进来,使教师队伍更加多元化,教学更加有实践意义。通过邀请优秀的外贸企业人员,如企业老总、商务翻译人员、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等,开办相关讲座、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聘请为兼职教师分享外贸工作实际的流程,对于学生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此外,也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多元性更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和专业建设。[5]

3.以“铜陵泰富特材管理流程班”为例看校企合作。

2016年2月29日至6月16日,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首期“铜陵泰富特材管理流程班”圆满结课。参与此次流程班的有铜陵知名企业高管及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以往授课模式不同,该班的授课教师邀请到了铜陵当地企业高管,将最新的外贸行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流程传授给学生。自开班以来,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授课模式和课程安排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为未来商务英语专业教改的经验。首期管理流程班从13、14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选拔出30名学员,“商教结合,课堂转换,教师也是企业家”这次创新实践,让企业认识了学员,也让学员近距离接触了企业家。

从授课模式看,打破了过去的课本为主的讲授模式,将更新鲜的、更符合时代流行的外贸知识带给了学员,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用实用的、好用的常识知识取代。比如,根据“DISC”行为特征分析学员的性格,这种有趣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充满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表3 “DISC”行为特征分析

本次管理流程班,注重创新实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在课堂上以真实的实例进行教学,用多年的工作经验传达知识。比如,现在的外贸支付方式的演变,从过去的信用证到电汇,使电子商务平台的普遍使用等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普通课本,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很大的飞跃,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四 从语言经济学看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语言是一种经济投资,校企合作能助力经济腾飞。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语(ESP)符合当下企业需求,“英语+商务”模式受到用人企业的欢迎。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人经济价值实现,将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转为经济手段就业谋生。另外,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关人才带来的,企业的长远发展,外贸市场的开拓,客户的联系、建立外贸业务关系都离不开优秀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企业发展得好,自然当地的经济也会被带动,外向型经济起飞,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外贸业务,外国客户和就业机会,对地方性高校的毕业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由此看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高校开展创新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定制人才的要求,就业率上升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校企合作定制服务地方企业。

外贸企业人才的需求很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节约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需要很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的商务英语学生在校内缺乏锻炼,实践能力差,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节省了学生自身的培训成本,更快更好地熟悉外贸工作流程,减少了时间成本和培训花费。同样,企业的招聘更容易进行,员工的培训成本大大降低。[6]

3.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很突出。

表4 2016年本科生毕业人数概况(节选)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毕业人数很多,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很大的挑战,英语专业以语言为特色,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商务英语的出现正好让语言专业的局限性减少,英语语言的掌握是必备的本领,商务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是锦上添花,在就业市场上必须增加自身求生的砝码,商务英语专业要居安思危,转变现有的教育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展开,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7]

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把语言的经济价值开发出来,维系与地方企业的关系,关注企业用人要求的变化,在不断的分析调查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共赢。

[1]Economics of language behind Catchwords [J].Overseas English,2013(8):287-288.

[2]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

[3]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194-196.

[4]高蕾,方党生.高职教学中订单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8):135-136.

[5]王守仁.加强本科英语专业“ 学科”建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

[6]莫再树,张小勇,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2-106.

[7]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2011(6):6-14.

Class No.:H319.1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 the Co-cultiv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between Loc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

Sheng Ro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Tong 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Anhui 244100,China)

It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to bring up the applied tal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cal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ppearance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 largely benefit loc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local business English cultivation, including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he training mode of “co-cultiv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conomics of Languag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cultiv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pplied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盛榕,硕士,助教,铜陵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教学。

H319.1

A

1672-6758(2016)11-0119-3

猜你喜欢

铜陵外贸商务英语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亲亲的鸟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其实冬天不可怕
两栖“大拿”跑外贸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70年外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