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木耳菌渣有机肥栽培玉米的应用

2016-12-24董雪梅王延锋史磊王金贺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张鹏于海洋王佰成孟祥海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菌渣黑木耳速效

董雪梅,王延锋,史磊,王金贺,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张鹏,于海洋,王佰成,孟祥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黑木耳菌渣有机肥栽培玉米的应用

董雪梅,王延锋*,史磊,王金贺,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张鹏,于海洋,王佰成,孟祥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土壤中施入黑木耳菌渣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黑木耳菌渣有机肥与化肥(无机肥料)配合施肥,在施用菌渣有机肥 2500kg/hm2,减少化肥用量 50%的情况下,玉米产量和品质等其他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同时也培肥了地力,为日后的粮食增产提质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保障。

黑木耳菌渣;有机肥;玉米;应用

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以黑木耳为主导[1],“一耳独大”,“世界黑木耳看中国,中国黑木耳看黑龙江”,黑木耳子实体采收后,副产品剩余物菌渣的数量巨大,有一部分的菌渣被二次利用,进行二次出菇或者作为育秧基质等[2-4];很多黑木耳菌渣被随意丢弃到田间地头、河流沟渠,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白色污染以及病原菌滋生污染环境很严重;很多菌渣被焚烧,造成雾霾等大气污染;另外,黑木耳菌渣是农业有机资源,被丢弃掉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怎样环保有效的解决黑木耳菌渣综合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和迫切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开展了菌渣分解复合菌系HM-7的筛选工作,对黑木耳菌渣有机肥进行研制,并在玉米等农作物上进行肥效试验。一方面黑木耳菌渣有机肥的应用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均衡提供营养、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黑木耳菌渣资源化高效利用,解决其污染环境问题,可以“变废为宝”进一步促进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作物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为牡单11,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提供。

1.2 肥料试验材料

黑木耳菌渣有机肥(菌渣+鸡粪+菌渣分解复合菌系HM-7),全氮 1.97%、 全磷 (以P2O5计,下同)2.34%、全钾(以 K2O 计,下同)2.24%、有机质53%。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提供。云南天化磷酸二铵(TN+AP2O5≥64.0%);大庆尿素(TN≥46.6%);俄罗斯粒钾(K2O≥60%)。

1.3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为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61%,速效氮92.8mg/kg、速效磷96.4mg/kg、速效钾255.3mg/kg、pH值为8.7。

1.4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面积19.5m2(6行区),试验小区四周设4行保护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处理设置如下,底肥:处理1每公顷施菌渣有机肥5000kg;处理2每公顷施菌渣有机肥2500kg+对照50%的化肥;处理3为对照,采取常规施肥(CK),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00kg、尿素100kg、氯化钾80kg。追肥:各处理均追肥尿素200kg/hm2。播种10万株/hm2,保苗5万株/hm2。

1.5 主要测定项目

1.5.1 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孔隙度和容重:环刀法;全氮:开氏法;全磷:钒钼黄比色法;全钾和速效钾:火焰光;pH值:pH计法。

1.5.2 作物生物学性状[5]。玉米植株生长期间调查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等物候期。在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 株为调查及考察对象,在玉米吐丝后测量植株株高、穗位高。待玉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室内考种,测量玉米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等。取3份样品,烘干后求千粒重。

1.6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记录与整理,采用软件SAS和DPSV3. 01数据处理系统对本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写字母代表5%的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代表1%的的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与施肥前相比,施入菌渣有机肥的处理1、菌渣有机肥+无机肥处理2和施入无机肥CK均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的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增加有机质的含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所提高。 处理1在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等方面效果最佳,尤其是在提高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方面与处理2比较差异显著。但在改善土壤容重、孔隙度、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方面,处理1和处理2的效果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注:表内数据为平均值±SD,数据后小写字母表示P<0.05;数据后大写字母表示P<0.01;下同。

2.2 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施入菌渣有机肥的处理1和处理2与对照比较出苗日期一致,都在5月2日出苗,抽雄期为7月5~6日,吐丝期为7月8~9日,成熟期为8月23~25日,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差异只有1~2天。

表2 对玉米生育时期的影响

2.3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表3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cm

从表3可以看出,在玉米苗期,处理2(菌渣有机肥+无机肥)植株最高,与处理1(菌渣有机肥)及对照(无机肥)差异极显著,说明在玉米植株的生长前期,有机肥由于缺少速效的氮磷钾,明显表现出肥力不足。在苗期和小喇叭口期,处理1和处理2极显著低于CK,处理1(菌渣有机肥)植株最矮,这个规律一直持续到玉米大喇叭口期。但随着玉米植株的不断生长,对照CK的生长优势慢慢丧失,处理1和处理2在中后期的株高逐渐超过了CK,处理2植株最高,与CK差异显著,但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

表4 对玉米茎粗的影响 mm

2.4 对玉米茎粗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玉米植株的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各处理对玉米茎粗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

2.5 对玉米植株茎叶鲜重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单施菌渣有机肥(处理1)和菌渣有机肥+化肥(处理2)的单株茎叶鲜重均高于CK,处理2的单株茎叶鲜重在各生育期明显高于对照CK,说明黑木耳菌渣有机肥与化肥(N、P、K无机肥料)配施,对玉米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单施菌渣有机肥的处理(处理1)的单株茎叶鲜重在各生育期比单施化肥(CK)的高,但没有黑木耳菌渣有机肥+化肥(处理2)的高。

图1 对玉米单株茎叶鲜重的影响

2.6 对玉米植株各生育期根鲜重的影响

图2 对玉米单株根鲜重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玉米植株各生育期,单施菌渣有机肥(处理1)和菌渣有机肥+化肥(处理2)的单株根鲜重均高于CK,菌渣有机肥+化肥处理2的平均单株根鲜重明显高于CK,尤其以植株旺盛生长期最为明显。体现出黑木耳菌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取长补短,对玉米植株地下根部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单施菌渣有机肥(处理1)的根鲜重低于处理2,但比CK高一些。

2.7 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施用黑木耳菌渣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玉米果实的营养品质,试验用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显著提高。菌渣有机肥+化肥(处理2)玉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2.7%和1.9%;单施菌渣有机肥(处理1)玉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CK分别增加1.7%和1.4%,处理2在促进玉米果实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方面要优于处理1。

表5 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

2.8 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1和处理2与对照比较,除了秃尖长差异显著外,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产量等虽稍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单独施用黑木耳菌渣有机肥与菌渣有机肥+50%的化肥的处理均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的需要,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等与常规施用化肥的对照相当。整体看,菌渣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2在产量等性状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因为各处理植株间单株结穗数、穗型、粒型、株型、粒色以及轴色等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所以具体数据未列出。

表6 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已经到了“告别大药大水大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历史转折点,那种依靠“大药、大水、大肥”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而且可能带来农药残留等问题,拼资源、拼投入、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网络新浪财经(2015)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秦富说:“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趋势,都是从最初的追求产量为目标,转向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今天我国农业生产也正向这一方向迈进,由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转变,向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转变。”综上,黑木耳菌渣有机肥和化肥(N、P、K无机肥料)合理配施可以满足玉米植株正常生长的需要,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等与常规施用化肥的对照相当。对增加玉米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我们在玉米等农作物生产中应该提倡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逐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地下水和产品硝酸盐污染。

利用黑木耳生产的副产品菌渣研制成黑木耳菌渣有机肥,可实现食用菌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是耕地告别“大药大水大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玉米等农作物获得高效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

[1]戴肖东,马银鹏,张介驰,等.黑龙江省木耳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物技术,2014,24(5):86-89.

[2]王金贺,王延锋,史磊,等.黑木耳菌糠对五种蘑菇的化感效应及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2013 ( 3) : 31-33.

[3]盛春鸽,王延锋,潘春磊,等.不同栽培基质对平菇产量和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266(8):110-113.

[4]董雪梅,王延锋,孙靖轩,等. 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3,32 ( 6) : 4-6.

[5]王延锋. 转Bt基因抗虫玉米田间试验与遗传稳定性分析[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0.

2016-09-1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80);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5GA670002);牡丹江市科技攻关资助项目(Z2015n015)

董雪梅(1976-),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及科研管理,E-mail:dongxmei@126.com;*通讯作者:王延锋(1973-),男,博士,研究员,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及菌渣综合利用等研究工作,E-mail:mdjnks@126.com。

S789.9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6.002

猜你喜欢

菌渣黑木耳速效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会“变身”的黑木耳
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途径
德江黑木耳
提高环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方式*
抗生素菌渣热解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保定市满城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分析
不同杀螨剂对柑桔红蜘蛛速效与持效性防治田间试验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经济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