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督导 用“爱”耕耘

2016-12-22殷守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创新

殷守福

摘 要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沿着高效的行程前进,学校的管理具有新鲜管理模式。作为新时代下的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汲取科学管理方案为己用。要明晰当前学习文化建设与本校管理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实施科学建设学校文化管理制度,让其更好地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学校特色发展服务。对学校献出爱心,力争让我们耕耘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凸显新面貌。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创新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93-02

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管理真所谓“百花齐放”。就大多乡镇学校来看,好多都实行了中小学分家的管理的新形势,中学自有一套代表本校利益的管理制度,小学的管理也各有所长。那么,还有部分中小学没有分家的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如何才能使管理科学化呢?这就需要管理阶层认真根据本校特点实施创新管理策略。就从我们中心学校来说,其是丘北县唯有的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之一。而我校距城大约十五公里,教师多数家在城中,多为两地分居。中小学共同合并建校才有几年的时间,各种条件欠缺,学生有百分之九十多是少数民族。下辖附设一所中学外还有六所村完小,其交通一般,学校条件不是很好,师资力量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科学管理化的策略需要我们认真寻思一套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方案发挥了优势,其主要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管理观念,实现教育机制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需要不断的变革,而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需要相应的符合变革的科学理念与之相适应。可以说科学的管理观念是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土壤”。教育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这“土壤”能否提供合宜的生长环境。我们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实现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实施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大胆的尝试打破常规的管理。

教育机制是学校的心脏,一般由“三处一室”(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组成,其组织分工大多实行“金字塔”式的形式。这种方式对学校的管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为了进一步激活学校工作、彰显学校活力,改变学校和学生利益得不到全面考虑和开展的模式,我们可以实行创新改革,尝试实施“扁平”式分工组织机构,实现组织机构由僵硬的“刚性”模式趋向能适时进行组织目标、人员职责调整的“柔性”模式。同时,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可以走项目管理机制。可以把课改实验下的学校经营、形象设计、品牌营造等问题实行项目管理机制运作。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可以为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既增加了选拔干部和优秀人才的途径,又给负责人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为逐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打下基础,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与时并进,注重教育技术创新

在新课程大力推行改革实施的今天,学校必须实现在教学手段、方法、教育过程的创新改革。实现创新教育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充满活力。在教育管理方面尽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尽量创新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激情。加强“培优”工作。例如在我校可以在七、八、九年级各设一个培优班,让一些骨干教师担任课程,尽量实施科教创新教育。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他们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该多找机会给教师外出提高教育技能。同时多增加在本校或者邻校开展教育技能交流的活动。

三、特色学校,科学管理

1.实施集中生源办学以提实效

由于这里中小学在一起,有许多相互影响的方面。那么为提高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和为七年级打下基础,我们可以把各个完小的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这里上课,实施寄宿制管理。同时,实施公开选拔优秀教师上六年级的课。这样,让学生在小学毕业考之际共同学习,共同奋进。学生之间有竞争力,老师之间也有竞争力,对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样做的优势还能为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打下基础,让他们提前适应环境,在进入七年级时顺利步入正轨,容易适应教学。同时,也会减少流失生的量等等。

2.教师分工注重专业化的同时根据能力灵活调整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尽量按照专业定所教科目的原则。这样能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为其晋级等提供便利。但是有些教师出现知识老化和其它一些原因,往往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可以实行选优教一年级和五年级,其他能力差点的教二、三、四年级。这样对打好学生基础相对要好些。

总之,“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特殊和文化建设起点低,只要我们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理念,实施科学化管理方式,大力抓好学校文化管理建设,充分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课堂学习研究的重要作用,对学校的成长献出真正的爱心,我们就一定能够耕耘出令人羡慕的成果来。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创新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