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川县刺槐退化林分现状及改造技术

2016-12-18郭全淑

防护林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改造技术刺槐现状

郭全淑

(甘肃省泾川县林业局,甘肃 平凉 744300)

泾川县刺槐退化林分现状及改造技术

郭全淑

(甘肃省泾川县林业局,甘肃 平凉 744300)

摘要泾川县现有刺槐纯林39 187 hm2,其中退化林分面积13 533 hm2。实施刺槐退化林分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提升林分防护效能,是当务之急。本文对泾川县刺槐退化林分现状和退化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改造方式及技术要点,为同类型地区刺槐退化林分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泾川县;刺槐;退化林分;现状;改造技术

泾川县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37.15%。但是,荒山荒坡均选用刺槐单一树种进行造林,形成人工刺槐纯林。早期营造的刺槐林已陆续进入成过熟期,以及遭受自然灾害、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林分结构失调和稳定性降低,功能退化。实施刺槐退化林分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提升林分防护效能,是巩固泾川县生态建设成果的关键措施,也是推进精准扶贫,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1自然概况

泾川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坐标为106°25′—107°21′ E,35°12′—35°45′ N。海拔高度在930~1 462 m之间,由于泾河及其支流的长期切割侵蚀,地形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地貌可分为黄土塬面、沟壑坡面、河谷狭川三种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是黄绵土,土层厚度>200 cm,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沟蚀和面蚀。年平均降雨量553.4 mm,年蒸发量1 181.6 mm,无霜期174 d。总土地面积146 130 hm2,其中:林地面积73 861.04 hm2,有林地54 281.45 hm2,宜林地7 132.84 hm2。

2刺槐退化林分现状和退化原因

全县现有刺槐纯林39 187 hm2,其中退化林分面积13 533 hm2,大部分为林分衰败,林木生长下降,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成过熟林,郁闭度在0.3以下;还有一部分初植密度过高,郁闭度0.8以上中龄林,林木分化明显。按照退化程度划分,属于中度退化面积5 400 hm2,占40%;属于轻度退化面积8 133 hm2,占60%。

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林分退化。现有大面积刺槐退化林分,主要分布在阳面山坡地、梁峁及沟壑坡陡区域内,由于年降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匀,春季干旱,加之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造成林木生长衰弱,形成小老树林分。二是由于病虫及鼠兔危害造成林分退化。近年来,刺槐叶瘿蚊等病虫害不断发生,一些较为偏远造林区域内,中华鼢鼠、野兔等危害较为严重,导致林木生长衰弱,生长量急剧减少,甚至枯死,逐渐引起林分退化。三是由于造林树种单一造成林分退化。泾川县因造林投入不足,每年大部分造林地块,选用刺槐单一树种进行造林,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抗逆性较差,容易引起林分退化。四是密度过大造成林分退化。早期营造的刺槐林,初植密度都在4 995株.hm-2以上,密度过大,林木相互竞争,出现林分退化。五是后期抚育管护技术落后造成林分退化,人畜活动频繁的山口,路口,沟口,村庄周围等区域,防护设施不健全,抚育管理技术跟不上,管护难度大,林分退化严重。

3改造方式及主要技术

主要采取更新改造、抚育改造、全面封育相结合,整沟整流域规模推进,多树种多模式配置,营造林分结构合理,树种模式多样,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经济兼用,最大限度提升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

3.1提质增效

林分选择:退化程度为中度,林分衰败,林木生长不良,防护功能显著下降,郁闭度0.3以下的成过熟林,或林木分布不均,存在天窗或树冠出现枯死的疏林地。

技术要点:清除病腐木和枯死枯梢木。通过补植云杉、油松、侧柏等针叶树种,火炬树、柳树等阔叶树种,山毛桃等灌木树种,核桃、柿子等经济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形成多树种复合异龄针阔混交林。

整地方式和规格:对25°以上陡坡地采用鱼鳞坑整地,开挖半月形的坑穴,一般坑长0.4~0.6 m,宽0.3~0.4 m,深0.3~0.4 m。对25°以下平缓山台地采用穴状整地,开挖栽植穴,穴长宽各0.3~0.4 m,深0.4~0.5 m。在鱼鳞坑或穴的周围适当进行林地清理,深翻熟化,耙磨,整平。

造林时间:春季在清明前后一月进行造林,对于柿子秋季造林成活明显比春季高,宜在立冬前10 d左右栽植;对于侧柏、油松、云杉春季造林成活率高,夏季和雨季造林也较好;在春季芽萌动时栽植核桃、枣,宜选择较其他树种推迟5~10 d。

苗木标准:云杉4~5年生,高度50 cm以上,根部带直径20 cm以上土球;侧柏2~3年生、油松苗木4~5年生,苗木高度1 m以上,根部带营养钵或土球直径25 cm以上;速生柳、火炬树截干高度2.5 m,胸径3 cm以上;柿子、核桃、枣苗木为2~3年生大苗,高度1.2 m以上,地径0.8 cm以上;山毛桃地径0.8 cm以上。

造林密度和方式:根据保留株数,补植450~1 200株.hm-2,通过林分改造后,密度达到1 665株.hm-2,株行距2 m×3 m。采取人工植苗,栽植时要放正苗木,并使苗根舒展,表土埋根,新土覆面,做到穴大根舒,深浅适当,根土密接。

配置要求:一是在泾汭河流域面山和塬面沟壑区疏林地,通过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补植云杉、油松、侧柏、山毛桃、火炬树等,形成多树种针阔、针灌、阔灌、针阔灌等复合异龄混交林;二是在公路沿线两侧面山,25°以上陡坡地不规则混交云杉、油松,沿公路带状混交油松、柳树,形成云杉、油松、柳树、刺槐针阔混交林;三是退化护岸林,通过株间混交、块状混交,带状混交等方式,补植云杉、柳树等,形成云杉、柳树、刺槐针阔混交林;四是在25°以下平缓山台地通过带状混交、块状混交,补植核桃、柿子、枣等经济树种,形成生态经济型兼用林;五是在15°以下平缓山台地发展苗木产业,在疏林地或林间空地培育云杉、油松、柳树、杨树、国槐等绿化苗木。

管护措施:栽植后,将树干周围做成碟形或浅坑用于蓄水保墒,有条件的地块覆膜保墒。造林后1~3 a内加强抚育管理,及时进行浇水、松土锄草和幼树管理,每年开展2次。

3.2更新改造

林分选择:退化程度为中度或轻度,郁闭度0.3以下有林地,进行林(冠)下造林更新。

技术要点:林木分布不均,存在天窗或树冠出现枯死现象的林分,保持原有防护功能,确定合理的更替树种,采取栽针保阔,苗林结合培育,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新栽植耐庇荫的针叶树,如云杉、油松,苗木高度30 cm以上容器苗,逐步提高林分郁闭度,形成针阔混交林。也可以林(冠)下种植中药材,如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

整地:穴状整地,穴直径0.2~0.3 m,深0.3~0.4 m。在穴的周围适当进行林地清理,整平。

栽植密度:初植密度4 995株.hm-2,株行距1 m×2 m,及时进行浇水、松土锄草和幼树管理。2~3 a后,云杉、油松高度达到1 m以上时,隔一株挖2株,出圃苗木3 330株.hm-2。通过改造行距变株距,株行距2 m×3 m,密度达到1 665株.hm-2;中药材块状混交、带状混交或不规则混交。

3.3抚育改造

林分选择:退化程度为轻度,郁闭度0.8以上中龄林。

技术要点:林木分化明显,可进行修枝和疏伐、透光伐、生长伐,清除死亡和生长不良的林木,降低个体间矛盾,增强林木生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

修枝:每年开展2次,一般在生长季节,第1次是5—6月,第2次是7—8月。修枝高度为除去树木下部的枯枝和多余枝条,确定良好的干形。

抚育间伐:夏末秋初未落叶以前进行,按照间密留稀,留优去劣的原则,采取透光伐或生长伐,同时彻底清除病虫木,枯死木,和生长不良林木。

补植补造:在林间空地补植云杉、油松、侧柏等为主的针叶树,油松、侧柏采用高1 m以上,根部带营养钵或土球直径25 cm以上,云杉高度50 cm以上,根部带直径20 cm以上土球,穴状整地,密度1665株.hm-2,株行距2 m×3 m。

3.4全面封育

林分选择:全县需要改造的13 533 hm2刺槐退化林分。

技术要点:对实施退化林分改造的区域,全面落实封山禁牧,确定专职护林员,每名护林员管护100~150 hm2,设立永久性宣传牌,机械围栏等,严禁放牧牛羊,防止人为损坏。对新栽植的核桃、枣、柿子等经济林苗木,实施锄草、树盘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埋土越冬等措施,促使幼树健康生长。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6-0113-02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郭全淑(1970-),女,甘肃泾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190342377@qq.com

中图分类号:S7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47

猜你喜欢

改造技术刺槐现状
日出(外一首)
刺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刺槐树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聪明”的刺槐
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关键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