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工作及防止突发性灾害的探讨

2016-12-18赵桂茹

防护林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

赵桂茹

(辽宁省阜新市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000)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工作及防止突发性灾害的探讨

赵桂茹

(辽宁省阜新市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防止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预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森林生态效益发挥,是当前阜新市森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提高认识,强化职责;依法施治重点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信息,应用先进的监测、预测;确定全市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对象,整合组装配套使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突发性灾害

阜新市不仅是少林市,同时也是全省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原始林荡然无存,天然次生林寥寥无几,生态环境恶劣、经济欠发达、林木灾害形势非常严峻。一是早期营造的大面积人工纯林集中连片,植物群落构成简单,适宜有害生物发生;二是随着当前新植林面积和森林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三是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迅速,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都有随时传入的可能;四是常发性的历史性大害虫松毛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偶发性的松林衰退病,松针蚧和沙棘木蠹蛾等的危害时有暴发。五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不够,在采种、育苗、抚育、采伐等环节缺乏预防措施,导致森林质量不高,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严重。出现“平时无人问,灾时忙一阵”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如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防止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禁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森林生态效益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解析阜新地区这些年来的林木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历史,结合现阶段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理论、方针、指导思想和防治、检疫、测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分析,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信息,科学预测预报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一种,虽然这种灾害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森林火灾。如何预防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首先是掌握其种群信息,然后运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准确监测到有害昆虫的增殖阶段期、病害适应环境出现的病程和兔鼠适应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出现期。结合积累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群信息资料,应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做出精确的大发生趋势、发生区域预报。在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或感病指数接近防治指标时使用经济、高效和环保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1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网络建设,实现监测、预测信息资料来源的基础性

监测、预测的信息资料来源必须靠完整的测报网络来实现。我地区现已形成市、县(区)、乡镇(国有林场)三级测报网络,在阜新县和彰武县各设有一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站)点。按照“布局合理、准确可靠、数量适中、代表性强”的原则,监测标准地由现在的130个增加到230个,逐步实现监测信息资料来源的基础性、系统性和真实性。

1.2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种群信息档案,发挥监测、预测的科学性

以在阜新县的周家店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中心,建立生物种群信息档案,建立预测模式。通过建立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预测模型,对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和监测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3利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应用好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首先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种群基数、分布范围和繁殖系数,再筛选出相关的气候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参与预测模型运算。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1.4启动预警机制,应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处理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保证预防突发林业有害生物大发生的时效性

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病虫害的发生预警,目前我市在这方面的应用尚属试用阶段,只用于松毛虫监测预警,效果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软件和理顺系统数据的需求和监测调查数据的供给关系,今年要建成阜新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中心,规范监测网络管理和监测信息资料管理。要认真落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建立和完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机制,实现信息资料处理的现代性,确保各种预报和警报及时准确。

2确定全市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对象,整合组装配套使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

我们将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和后果比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作为重点监测和防治对象。依据监测结果,对这些重点种类进行科学预防合理施治。

2.1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对象的确定

阜新市现有林业有害生物300余种,能够对林木和森林植物构成危害的种类有近50种,其中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9种。在这29种中害虫21种、微生物6种、鼠兔害2种;目前确定的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对象为19种,其中常发性为11种(即:赤松毛虫、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杨扇舟蛾、舞毒蛾、栗山天牛、桃仁蜂、东北鼢鼠、冠瘿病、烂皮病),偶发性为8种(即:野兔、沙棘木蠹蛾、木橑尺蛾、杨树溃疡病、松针蚧、松林衰退病、黑绒金龟)。

2.2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一是监测疫源,治早治小。针对每种有害生物特点,及时监测预警,适时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二是划类分区,因类施治。我们从生态类型上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对常发区的治理措施应在林业有害生物的猖獗危害期到来之前,首先施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仿生农药和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狠压虫口密度、感病指数。对偶发区的治理措施应首先加大监测力度,严密监视疫源,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用仿生和生物制剂进行除治。要坚决控制大空间地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和恢复生态,使其向安全区过度;对安全区的治理,要在封山育林的同时,适时施以生物措施,予以巩固。

三是重大疫情,联防联治。在重点林业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时,应首先考虑联防联治。要通过政府行为,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防治。

四是主体下移,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总结和分析森防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防治主体必须下移。今后的防治工作必须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充分调动各林权单位和林农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和乡镇要成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配备必要的作业器械和药剂,实行群防群治和专业队防治相结合。逐步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行为推向市场。

五是强化管理,培育健康森林。启动国务院颁布的《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国家林业局颁发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树立生态控制理念,在阜蒙县和彰武县各搞一个森林健康试点。进一步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工程区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率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100%。力争从整体上改善森林自我调节功能,延缓有害生物发生周期,防止大发生。

3提高认识,强化职责,依法施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社会参与、全民共识非常重要。要以《一法两例》为法律依据,开展依法治理,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法律地位,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能。

各级森检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集中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发挥依法行政、检疫执法的职能优势,做到既不染灾于人,也不引祸入境,真正实现防止或者杜绝林业有害生物大发生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为林业建设保驾护航。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6-0109-02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赵桂茹(1968-),女,辽宁阜新人,大专,工程师,现从事营林工作.

中图分类号:S763.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45

猜你喜欢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简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植物检疫的作用探讨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