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议

2016-12-18庄德志

防护林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双河自然保护区管理

庄德志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1)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议

庄德志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1)

摘要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是我国最北部的保护区。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濒危动植物。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对恢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中俄两国野生动物的繁育、恢复和发展具有国际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双河;管理

黑龙江省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典型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是我国位置最北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大面积的湿地,森林类型多样,物种丰富,野生动物繁多,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存着我国较大面积的原始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对我国寒温带针叶林区的植被类型与野生动物区系而言均具有很好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1双河保护区概况

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塔河县境内,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地理坐标124°52′48″—125°32′03″ E、52°54′25″—53°12′08″ N,总面积88 849 hm2。2002年,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2]204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建立内蒙古阿尔山等11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建立黑龙江双河自然保护区。2005年,黑政函[2005]14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双河、绰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双河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时间为2002年。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以国办发[2008]5号批准建立了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行政规格为正处级,隶属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管理局下设行政管理、科研中心、保护管理、计划财务、防火、病防、宣教七个科室,编制为35人。

2生物物种多样性

双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属于“欧亚针叶林区”东西伯利亚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区域,植物种类具有寒温带明显特征,土壤以棕色针叶林土和表潜棕色针叶林土为主,组成本区植物的建群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赤杨、丛桦、苔草等。该区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灌木植被、沼泽植被等三个类型,其中以森林植被为主。保护区内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野生维管束植物共计420种,分属68科239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12种、裸子植物1科3属3种、被子植物62科229属405种。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种,属于4科,5属。

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区内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和多条河流,是适合各类动物栖息繁衍最佳生境,因而保护区内动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分布有鱼类14科60种,占黑龙江种数的56.19%;两栖类有4科6种,占黑龙江种数的55.54%;爬行类有3科7种,占全省种数的50.00%;鸟类有42科180种,占全省种数的52.77%;兽类有13科28种,占全省种数的31.81%。保护区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其中兽类3种,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其中兽类5种,鸟类2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2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

3濒危物种分布情况

保护区属于寒温带森林类型,区内存在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生存在此环境中的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和其他生物资源,保护好这些动植物种及其繁衍场所,将促进大兴安岭北部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该区具有泡泽、沼泽、河流、灌丛和森林等多样生境。生境的多样性导致区内生物繁多,物种丰富多样。区内有维管束植物68科239属420种和野生脊椎动物76科281种。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紫貂、貂熊和原麝,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棕熊、猞猁、雪兔、马鹿、驼鹿;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2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保护区内存在一定面积的山地樟子松林,此林型乃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林型之一,具有珍稀性和渐危性,值得深入研究和严格保护。保护区内还分布着较大面积的原始林。目前,我国原始林已经很少,保护好现存原始林,以便将来对森林进行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保护区管理工作建议

保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森林环境良好,是许多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野生动物生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野生动物经常通过黑龙江在中俄境内自由往返,对恢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两国野生动物的繁育、恢复和发展具有国际意义。为此,我们应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国际化水平。

4.1创新管理模式

根据双河国家级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实行管护封闭式管理模式。在进入保护区的各道路与支叉线,设立1处检查站和6处资源管护站,实行资源保护区域责任制度,制定了定期和不定期巡护计划,并在资源管护站各重要位置设置高清摄像头,24 h重点监控,为资源管护、防火检查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2加大防火力度

保护区现已修订完善了《防火应急预案》,层层签定了防火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位,巡逻检查到位,火源治理到位,自动化林火监控系统和通讯联络系统到位。近几年无人为火灾发生。

4.3健全各类数据库

保护区全面开展了疫源疫病监测、鸟类环志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项监测工作,对物种种群变化进行摸底调查。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野生动物救护圈舍围栏和相应设备陆续到位。

4.4大力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等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双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为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5加强项目建设

一期工程1 061万,二期1 560万,生物多样性建设570万,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2013年617万,2014年610万,双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严格执行有关财政财务法规,加强了资金监督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管。至今为止二期工程和生物多样性项目大部分接近尾声,宣教中心,公安分局办公楼,路,桥。管护站,塔界碑,牌,大门。扑火机具装备等。

4.6林权、林地调查

一是对历年来清理登记在册的过耕地加强管理,继续开展林地清理工作,严守自然保护区林权界线。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巡护管理人员、村干部、群众代表对保护区与辖区村林权界线复杂(模糊)地段,开展核查。三是指定了专人负责林权林地管理工作,并健全了林权档案。目前保护区辖区内耕地有证的68 hm2;无证的213 hm2。

4.7加强合作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分别对自然保护区鹿科动物-驼鹿和猫科动物-猞猁进行普查与监测,布设红外自动相机40台次,另外我保护区与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利用高科技手段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科研课题正在我保护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物种种群变化摸底调查项目也在进行中。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6-0094-03

收稿日期:2016-02-25

作者简介:庄德志(1974-),男,黑龙江肇源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森林防火和动植物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37

猜你喜欢

双河自然保护区管理
双河溶洞遐想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超越想象的地下世界——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绥阳双河洞
退居双河口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