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2016-12-13白海霞

人民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生成机制实现路径

白海霞

【摘要】“网络育人”是为了适应网络化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应运而生的系统育人工程。了解网络育人价值的重要性,结合互联网以及青年学子的思想、思维等特点,探索网络育人价值的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网络育人价值实现路径,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使命。

【关键词】网络育人价值 生成机制 实现路径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体现时代性,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以不断地增强其实效性。目前,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进人民生活。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根据新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参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介体等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及作用特点,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以及青年人思想特点、思维特点,基于时代特征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着眼于网络化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育人工作总目标,探索网络育人价值的生成机制与实现路径,以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构建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富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网络育人实施方法。

开展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的态势

网络时代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众所周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极大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对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向网络平台延伸和倾斜,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更好地完成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这一育人核心使命。

网络时代青年学子成长、成才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日益显示出特有的力量,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强大影响。②青年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其思想、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行为方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网络空间中的认知能力、鉴别能力和思想定力,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的成因及目标

环境的育人作用从来就备受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指出人受环境的规定,环境影响人的成长。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指出人的思想、行为等是周围的经济、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许多的哲人学者都对此有所论述。如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讲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了良好的社会对人品德形成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了生活和教育是同一个过程,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家喻户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强调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突出强调环境育人的影响。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强调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强调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985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江泽民也非常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影响。他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明确指出,要使社会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社会影响力;习近平提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提出要修复网络生态。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用道德教化滋养网络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中,更是高校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育人工作的指导方针。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交往的重要方式,已经进入了“处处有网络、时时用网络、人人用网络”的网络时代,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兴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从微观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学习者以网络为平台,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从宏观来看,指的是网络的整个虚拟世界。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网络环境都会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网络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并持续深入地探索网络育人的生成机制及其实现路径。所以,网络育人是着眼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这一新形势、新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契合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要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系统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挖掘和发挥网络育人价值,一方面要借助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并使二者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全过程,真正实现网络的育人价值。

网络育人价值的实现

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环境、空间,有其独特的环境内涵。网络育人环境建设的内容包含有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网络育人物质文化建设指的是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以及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等网络平台的“硬件”建设,是网络育人价值实现的基础;网络育人环境制度文化建设指网络有关法律法规,是网络育人环境有序运行、发展的规范和保障;网络育人环境精神文化建设,指的是网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氛围充满着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这是网络育人环境的核心和灵魂。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共同作用于网络环境的育人价值及其功能。高校网络育人价值及其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要围绕网络育人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层面一一来展开。

加强网络育人物质文化建设。网络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环节,是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及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目前,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科学化是校园网有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校园网信息化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对校园网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的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高级网络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等,从资金等各个层面上为高校园网络建设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从而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健康阳光的上网环境,真正起到网络为师生获取信息、知识,方便交往沟通等服务的目的,也达到净化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目的。

加强网络育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网络育人机制。高校要建立归属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及人员责、权、利到位,以利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网络育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首先,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树立“立德树人,培育英才”的育人理念,围绕培养合格人才和合格建设者的中心目标,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可行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做到职责明晰、责任到人,从设备、经费和人员等方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构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网络育人工作机制;其次,要建立党委牵头,由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的网络育人系统工程,构建网络育人价值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多向联动、上下互动的网络育人工程;最后,要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制订和完善诸如《关于加强网络新闻管理的规定》、《校园网新闻宣传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校园舆论阵地建设与管理的规定》、《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审批制度》以及《部门网站管理办法》等,以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安全严谨、规范有序地进行。

打造网络育人队伍。要建立一支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育人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育人意识的培养,增强网络教育教学能力的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也要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和新方法的行家能手,占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制高点,站稳网络信息这一新高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适应网络环境下人才培养的发展的需求,敢于发声、勇于发声、善于发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新形势下巩固网络育人新阵地的关键。

加强网络育人精神文化建设。强化网络育人法治环境建设。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在大学生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阳光、清朗、有序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打造“安全网络,文明网络,知识网络,阳光网络”四大网络工程,加强对青年学生相关知识教育,如网络安全、网络法律法规、网络伦理、网络文明、网络素养等,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上网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文明上网,不能为了“博眼球”、“求关注”、追求点击率,“刷粉丝”而当“标题党”,置法律法规于度外;以优秀文化引领网络知识传播,用优秀道德文化滋养网络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园地;开展网络环境“清网”行动,使网络环境晴朗、阳光,积极向上,发挥传播正能量功能,进而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渗透功能,激发受教育者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建好主题网站,积极构建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网络精神家园。实现网络育人价值落实落细落小,措施得力,富有成效,还要做到“四结合”,即坚持网络育人与日常育人工作相结合,与提升学生工作人员网络引导能力相结合,与增强专业教师信息技能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相结合的四原则,加大“学工在线”、“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站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网站内容突出特色,彰显专业优势,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甚至要根据高低年级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侧重点来设置网站的栏目和内容,以提高校园网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校园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育人价值的生成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sz-004】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12月16日。

②金民卿:《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1日11版。

责编/张蕾 苏娜(见习)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生成机制实现路径
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神奇婚姻故事深层叙事程式探析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