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

2016-12-13黄惠珍何冠霏黎燕芬赵素清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部广东广州511400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医嘱输液门诊

黄惠珍 何冠霏黎燕芬 赵素清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部,广东广州 511400

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

黄惠珍 何冠霏▲黎燕芬 赵素清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部,广东广州 511400

目的 分析小儿门诊输液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改善护理质量。 方法 将我院门诊2014年1~12月接收的13216例输液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据此提出整改措施和护理方案;将实施整改措施和护理方案后2015年1~12月接收的14377例输液治疗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小儿门诊输液安全情况。 结果 常见的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现象包括:医嘱缺陷、药品问题、操作问题、药物外渗等。观察组与对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之间差异显著(0.17% vs. 0.67%,P<0.05)。观察组满意度调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9±5.2)分 vs.(74.7±4.8)分,P<0.05]。观察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8% vs. 0.54%,P<0.05)。 结论 通过分析输液安全因素隐患并制定相应对策加以改善,可有效减少小儿门诊输液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门诊静脉输液是儿科病情较轻疾病的常见且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医院、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主要窗口。由于门诊量大、患病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小儿门诊输液存在工作量繁重、小儿哭闹情绪不稳定、病情反复、变化发展迅速等情况,这增加了小儿门诊输液的风险及不安全隐患因素[1]。其次,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及部分媒体的负面不实报道使得护患关系变得日益紧张[2]。基于此,有必要回顾小儿门诊输液时经常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剖析其发生原因,了解医院及医护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及价值,探究如何提升门诊输液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现就我们工作中常遇到的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报道如下,并对所采取的各项对策措施予以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2014年1~12月和2015年1~12月分别接收13216例和14377例输液治疗患儿,分别将其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7521例,女5695例;年龄8个月~4岁,平均(2.78±1.05)岁;疾病种类:消化道类 4256例,呼吸道类 6952例,其他类 2008例。观察组中,男8436例,女5941例;年龄7个月~4岁,平均(2.81±1.08)岁;疾病种类:消化道类 4674例,呼吸道类7397例,其他类 2306例。两组患儿性别组成、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安全情况。分析对照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和护理方案,在观察组中予以实施,具体如下。

1.2.1小儿门诊输液存在的隐患因素 (1)输液流程不规范。①医嘱书写及执行不规范:医嘱不规范,字迹潦草,护士不易辨认而容易出现差错。②核对制度履行不严:护士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容易出现药物标签书写错误、排序不对甚至药物配置错误、遗漏、输液卡书写潦草不规范、输液瓶异物、絮状物发现不及时的情况[3-4]。(2)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不熟。①护理操作技术不够娴熟:部分护士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薄弱,往往输液时静脉穿刺未能一次成功,引起家属不满。②医护人员未完全掌握药物使用原则:医护人员不能掌握小儿用药的剂量及配伍禁忌,剂量往往超出小儿的合理范围,常引起输液反应[5]。其次药物品种多种多样,某些药物因外表相似容易混淆;加之药物更新快,医护人员未能识别很多新近药物[6],当出现不良反应等紧急突发事件时不知如何处理。(3)缺少护患沟通交流。 ①医护人员方面:高强度持续时间长的门诊工作量常常使得医护人员疲惫不堪,导致在接诊患者及家属时态度差,动作不温柔;在健康教育宣传上也没能与家属良好沟通,告知家属配合输液工作,没有认真仔细告知家属患儿患疾病相关知识、需注意的问题、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在家属遇到问题时护士也没有耐心倾听及解释[7]。②家属患儿方面:家属过度担心患儿,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高度重视,并渴望医生能够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断及诊疗方案,护士能够优先考虑自己的孩子[8],若护士未能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或者对其要求有所忽视时,便会引起家属投诉及纠纷。护士调整好输液速度后,家长因临时有事或婴幼儿不耐心输液,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短期内输液过快过多可能引起患儿不适,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心脏衰竭[9]。小儿治疗依从性差,但患儿家长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不理解[10],有时患儿因哭闹不能及时察觉耽误病情及救治。(4)医院资源短缺。表现在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短缺,导致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处理,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5)无菌操作不严格。药物配置环境、静脉输液环境布局不合理;配液未能做到规范的无菌操作,如抽取药物时反复使用同一个针头,开启安瓿时颈部没有消毒、药液抽吸及配制方法不正确,或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静脉穿刺不成功再次穿刺时没有做到随时消毒皮肤、更换针头,更换及拔出液体时消毒随意马虎,容易导致微生物及细小微粒造成污染。(6)其他。包括药物问题、环境问题等,可引起患儿输液反应以及药液污染及院内感染。

1.2.2针对安全隐患因素所采取的对策 (1)规范输液流程。①门诊就诊区及输液区设立叫号系统:自动生成就诊编号及输液编号,同时将输液患者分流到不同就诊区及输液室病区。输液时,护士按秩序呼叫患儿输液编号,家属根据编号与护士核对各个信息后进行输液。②使用电子病历规范医嘱行为: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医嘱均为电脑打印,不会出现字迹难辩;且电脑系统可查询相关药物的剂量、配伍及禁忌等,同时监视医生开出的医嘱是否合理,避免了医生医嘱出错的可能。③认真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在接到输液治疗单后,护士严格核对医嘱及患儿个人信息,认真核对所用药物与患儿是否匹配。一旦对医嘱产生疑问时,及时询问医生。在执行医嘱均由三个护士审核,且都在病历上签字并注明日期。严格执行将“三查七对”应用于药物配置、注射、巡视、更换液静脉输液的全过程[11]。(2)增强护患沟通与交流。①亲近患儿及家属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医护人员转变观念,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尤其是对待门诊患儿,真诚热情地融入到患儿及家属中,使其对护士更加信任;注意观察孩子的举动表情,巧妙地让患儿配合护士工作,与孩子进行互动、玩耍,分散其不适感的注意力[12]。与患儿家属交流时也应该语气亲切,耐心解释相关问题,理解并配合护士相关工作,建议家属定期给孩子体检,以便纠正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②深入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可在候诊室及输液诊室宣传栏介绍导诊就诊流程、儿科常见病预防治疗知识,播放健康讲座知识,开展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让家长获取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健康教育知识[13-14]。(3)加强医护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①医护人员要及时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加强新旧药物的药理学理论,加强儿科急救方法、观察患儿病情的发展;制定常见处置及抢救的流程;时常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核,组织医护人员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学习。②加强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尤其是增强小儿静脉穿刺的水平,掌握静脉穿刺脉管的解剖位置以利于进行穿刺[15]。(4)配备足够的人员及医疗资源。①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配备补充足够的人员,根据输液区人数配备数名护士负责巡视工作,一般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对于较危重及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巡视频率增加,一旦出现险情及时进行救治工作。家属呼叫护士后,护士应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提高工作效率。②配备全套的医疗资源:在门诊输液室配备多套适用于幼儿的完整的医疗抢救设备,以应对幼儿在静脉输液期间出现休克、肺水肿、急性心衰等突发事件。(5)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对药物配置环境及输液室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流通,在各操作前清洗及消毒双手,建立护士监督制度,监督护士药物配置过程、给患儿静脉输液等各操作环节的无菌操作的规范性。(6)其他。规范药物、输液器等的购置渠道,并保证耗材的运输、储存过程安全,避免因药物、耗材运输、储存导致的污染。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划分不同输液室病区,将极易传染感染的患儿进行适当隔离输液,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洁净舒适的服务环境可使患者及家属心情愉悦,对医院更加信任。

1.3观察指标

观察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投诉情况,通过自制门诊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0~100,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本研究所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信校度高,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6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安全隐患比较

我院小儿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现象包括:医嘱缺陷、药品问题、操作问题、药物外渗等。观察组患儿中有24例发生输液安全隐患,所占比例0.17%;对照组中共有88例出现输液安全问题,总发生率0.67%;两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23,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液安全隐患发生情况[n(%)]

2.2两组满意度和投诉率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调查得分为(74.7±4.8)分,观察组为(87.9±5.2)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531,P<0.05)。对照组投诉率为0.54%(72/13216),观察组投诉率为0.08%(12/1437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8.287,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现象包括:医嘱缺陷、药品问题、操作问题、药物外渗等。观察组与对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之间差异显著(0.17% vs. 0.67%,P<0.05)。观察组满意度调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9±5.2)分 vs.(74.7±4.8)分,P<0.05],与之对应的是观察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8% vs. 0.54%,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医嘱缺陷、药品问题、操作问题、药物外渗等,主要是由于医生不良习惯(病历、药单字迹潦草,医嘱不清等),护士自身修养较低、业务素质较差,医院环境较差等引起。可以将上述安全隐患原因归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可见主观因素显著多于客观因素,因此在改进护理质量时主要从改变主观因素着手。通过规范输液流程、增强护患沟通及交流、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配备充足的医疗与人力资源、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门诊输液环境,降低小儿门诊输液存在的危险因素,使得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

[1] 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127.

[2] 陈丹,曾雪梅,林琼珠.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2):2878-2880.

[3] 任青敏,梅立娟,王立梅.对急诊输液安全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6,27(6):658-658.

[4] 张玮.静脉输液纠纷原因及预防[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10-12.

[5] 边瑞军,张素萍.健康教育对保障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125-126.

[6] 盛艳,王雅琴.小儿门诊输液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10):4365-4365.

[7] 吕文.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3):157-159.

[8] 阮晓玲,邱瑜,黄建平.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5):122-124.

[9] 李莉莉,李小红,张洁.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探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3):3375-3377.

[10] 张红英.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6):78-79.

[11] 刘宪荣.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89-91.

[12] 明北宁.浅谈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4443-4444.

[13] 于海微.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1):86-86.

[14] 董明芬,林爱宝.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67-68.

[15] 顾迎春.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效果[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539-540.

Safety hidden dange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usion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clinic

HUANG Huizhen HE Guanfei LI Yanfen ZHAO Suqing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Pany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Guangzhou 5114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safety risk factor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ethods 13216 cases of children given infusion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s in the outpatient pediatric transfus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nursing plan were carried out on these grounds. 14377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usion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nursing program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safeties of pediatric infus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mon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 safety hazard phenomenon include∶ orders defects, problems with drugs, operational problems, drug extravasation and so 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0.17% vs. 0.67%)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87.9±5.2) vs.(74.7±4.8), P< 0.05]. The rate of compla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0.08% vs. 0.54%,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hidden dangers of transfusion safety factors and making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safe event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Pediatrics; Outpatient infusion; Safety hidden dangers; Solution

R248.4

B

2095-0616(2016)17-168-04

(2016-07-07)

猜你喜欢

医嘱输液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