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MEA在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6-12-13王跃琼厦门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361021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输液效应流程

王跃琼厦门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21

FMEA在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王跃琼
厦门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21

目的 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急诊输液室及注射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FMEA失效模式理论及操作培训,随机抽取培训前(2014年4月~2015年3月)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接待的112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培训后(2015年4月~2016年1月)12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施行FMEA模式改造前后投诉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失效模式RPN值变化、患者等候时间变化。 结果 观察组输液室及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明显较对照组低,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由对照组的(23.50±3.24)min缩短到(11.23±2.95)min;观察组输液投诉率(7.14%)较对照组(0.83%)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0.83%)较对照组的79.46%高。P均<0.05。 结论 FMEA模式应用在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中具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改善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2)排查潜在风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减少操作遗漏和错误,提高整体质量;(3)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提高良好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患者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输液室;注射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满意度

急诊输液室是体现院内护理质量的重要窗口,担负全院患者输液工作,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年龄跨度大,周转快,随机性强,患者容易因为身体不适而情绪失控,无法密切配合输液操作,而输液护士上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护患沟通少,因而引发输液投诉[1]。注射室药品分类复杂,性状差异大,肌肉注射环节多,潜在多种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改善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护理管理质量是当前各大医院共同面对的急迫任务。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可前瞻性识别潜在危险因素,为护士维持一个不易出错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3]。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4月对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护士开展FMEA失效模式理论及操作培训,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对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护士开展FMEA失效模式理论及操作培训。随机抽取培训前(2014年4月~2015年3月)急诊输液室及注射室接待的患者112例纳入研究,归为对照组,男60例,女52例;平均(41.8±10.2)岁。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急诊输液室及注射室接待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归为观察组,男59例,女61例;平均(40.7±9.3)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均为同组护理人员,共18名,其中护士8名,护师4例,主管护师4名,护理部副主任2名。

1.2方法

改造前施行常规护理管理,改造期及改造后均为FMEA:(1)组织18名护理人员为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小组组长。(2)列出失效模式和可能发生的原因,例如接药流程中失效模式包括需多日输液的患者,其护士将余下药物还给患者以便下次使用,第二天进行核对,实则为重复工作,浪费时间,该失效模式产生的可能原因是存放条件限制,担心混淆患者的药物;护士为患者皮试时由于人力不足导致未及时接待下一位患者,延长等待时间;由于患者只有输液治疗单,因此无法对患者进行2种以上身份识别;未核对全部药物则可能是由于护士习惯只核对当天药物引起;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或太匆忙而未查看接收皮试的患者病历。(3)列出接药、摆药、输液、更换输液等流程详细操作,详细查看各个流程找到失效模式出现的原因,进行优先风险数评分以描述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4]。(4)解决办法。采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注射用药及输液药物均使用有数字的小方篮和数字排号标记,通过篮子颜色和数字对应输液时段[5];多日输液患者的护士避免第二日做重复工作,摆药护士对患者进行皮试,安排输液时间并发放相应牌号,在治疗单上写序号,放入对应篮子;需继续输液者将牌号给监护人,治疗单放入篮子并固定;下午或晚间护士核对第二日输液单,整理篮子,以便第二日配药。

1.3观察指标

计算改造前后急诊输液室失效模式RPN值,记录患者等候时间,计算改造前后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使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满意;记录输液投诉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改造前后急诊输液室失效模式RPN值变化及患者等候时间变化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输液室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提示观察组输液室操作更规范,工作效率提高。见表1。

表1 改造前后急诊输液室失效模式RPN值变化及患者等候时间变化

表1 改造前后急诊输液室失效模式RPN值变化及患者等候时间变化

组别  皮试中未及时接待下一位患者  护士重复性工作  患者身份识别少于2种  患者等候时间对照组 217.54±19.34 220.10±12.38 212.01±20.16 23.50±3.24观察组 92.75±7.95 90.42±5.37 101.24±9.13 11.23±2.95 t 25.32 40.77 21.24 11.8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改造前后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变化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比较,各项分值均降低,P均<0.05,提示观察组注射室操作更规范。见表2。

表2 改造前后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变化

表2 改造前后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变化

组别  未查看药物性状  未核对患者  操作后未再核对  进针深度不明确  配药中未查看剂量、名称对照组 174.32±38.47 321.04±54.36 250.31±41.63 210.33±43.10 237.10±84.20观察组 61.94±32.07 130.24±54.98 124.20±49.23 84.37±30.14 75.10±24.10 t 9.52 12.95 8.30 10.16 7.8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112例患者中输液投诉共8例(7.14%),观察组120例患者中输液投诉仅1例(0.83%),χ2=4.67(P=0.0308)。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9.46%(8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0.83%(1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178)。

3 讨论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前瞻性评估流程法,对失效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为改进流程提供依据,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杜绝操作缺陷发生[6]。笔者所在医院采用FNEA观察组急诊输液室及注射室失效模式RP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改造后急诊输液室和注射输液室失效模式出现几率降低,操作更加规范。现结合具体措施对FMEA在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的作用进行分析。

由本次研究结果部分的表1可知,急诊输液室主要失效模式包括:皮试中未及时接待下一位患者、护士重复性工作、患者身份识别少于2种。究其原因,是因为药物存放条件限制,护士人力不足,患者缺乏其它身份相关信息,护士习惯只核对当天药物,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或太匆忙等原因引起[7]。注射室主要失效模式的引发原因多与护士习惯性思维默认药物常规用法先关,或是护士责任行不强而未详细了解用药注意事项以及肌肉注射规范流程引起[8]。在FMEA模式下,小组长指导组员详细分析各个主要流程及潜在或常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原因,因此便于找出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流程中薄弱环节,为日后改进提供了依据。本次研究中改造后新流程中多日输液通过报号形式进行输液,经必要的核对后护士可配药。通过不同颜色篮子区分输液时间段使输液工作进程更清晰,下班前对方有号牌的篮子整理以便第二日配药,并将分散工作改为相对集中有序的工作方式,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同时可有效避免责任心不强引起的配药中未查看剂量、名称等问题[9-10]。观察组,患者等待时间缩短至(11.23±2.95)min,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使用号牌后增加了患者姓名及输液顺序,提供了更多的身份识别,便于安全管理,避免药物选择错误[11]。以上措施使急诊室和注射室操作流程更规范,减少重复工作,确保核对药物性状、提供2种及以上身份识别等措施落到实处,提高了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护理满意率Wie90.83%,输液投诉率低至0.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MEA在急诊输液室等科室的前景展望:FMEA为前瞻性评估系统方法,其理理念新颖,管理者必须及时更新理念并积极发现输液、注射中各环节失效模式,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集思广益进行整改,之后必须加强跟踪以便实现秩序改进[12-13]。而FMEA中应用的是小组责任式,组员对FMEA认识程度不一致,组员是否能及时接受新理念对FMEA管理的开展有直接影响,依次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收集风险治疗以及评估管理效应时存在组员意见分歧情况,会对讨论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尽量参考多种意见,客观评估[14-15]。

综上,FMEA可有效改善急诊输液室和注射室工作流程,减少操作遗漏和差错,有效减少输液投诉,赢得患者青睐。

[1] 王丽春,易静.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0(8):108-109.

[2] 韦丽飞,杨华,吴凤菊,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3级及以上输液性静脉炎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6):27-29.

[3] 陈小燕,吉云兰,郁红霞,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6,34(2):221-223.

[4] 林漓,林银喜,黄仲甜,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门诊输液投诉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0):4144-4146.

[5] 饶泽珍,彭薇,牟园芬,等.“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23(15):149-153.

[6] 韩静,史德利,王洪侠,等.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实施[J].护理研究,2014,11(17):2139-2140.

[7] 冯春.PDA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9):27-28.

[8] 杨赞红,饶泽珍.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J].西部医学,2014,26(2):255-256.

[9] 李玉珍.加强门、急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9(z2):238.

[10] 黄琼.细节护理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3,37(11):1136.

[11] 谢春梨,廖维芬,唐素荣,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防范针刺伤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0-231.

[12] 江海云,唐瑶.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8):63-65.

[13] 王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19-120.

[14] 黄春燕,刘霜梅,吴晓静,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老年患者跌倒风险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56-258.

[15] 黄霜霞,吴圆春,王艳,等.构建和评估门诊输液室护理绩效考核体系[J].广西医学,2013,35(1):107-108.

Application value research of FMEA in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and injection room

WANG Yueqio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Xiamen Second Hospital,Xiamen 36102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in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and injection room. Methods In April 2015, FMEA failure mode theory and operation training were progressed in author’s hospital. 112 cases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and injection room before training (from April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12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training (from April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laints, patients care satisfaction, failure mode RPN value change, and patients waiting tim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FMEA mod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RPN value of failure mode in transfusion room and injection room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average waiting time of control group (23.50±3.24) min was reduced to (11.23 ±2.95) min. Infusion complaint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7.14%,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0.83%.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8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79.46%,P<0.05. Conclusion The FMEA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in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and injection room∶(1)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and injection room, so a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shorten the waiting time of patients.(2) It can troubleshoot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mpro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ing staff, reduce the operation of omissions and errors,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3)It can create a good waiting environment,improve the good quality of care, reduce patient complaints,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Transfusion room;Injection room;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Nursing satisfaction

TU246.1

B

2095-0616(2016)17-130-03

(2016-07-08)

猜你喜欢

输液效应流程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懒马效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析OGSA-DAI工作流程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