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6-12-10贾宁李原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贾宁 李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先后行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63.1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34.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准确性更高,且能有效地诊断鉴别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数量,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98-02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起源部位、传导次序、激动顺序、频率、速度等其中一个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的心脏疾病[1]。轻度心律失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轻微头晕、心慌等,而重度心律失常患者则有可能发生猝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中,常用心电图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然而其诊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文由此出发,对比分析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现分析及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82±9.37)岁,其中22例有冠心病病史,32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心悸待查。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检查前曾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不愿配合检查者。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室室内保持温度适宜(22℃~24℃),检查前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平静呼吸,放松肢体,选用理邦数字式三道心电图机(型号:SE-300A,厂家:深圳理邦),行常规消毒,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调节心电图机电压为10mm/mV,速度为25mm/s,开始记录心电图,选取心电图基线稳定并没有出现干扰的图像作为检查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选用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型号:BMS Century 3000,厂家:美国),检查前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待干燥后安放相对应的电极并用胶布固定,连接导联线记录盒,装上电池,将记录盒装置好让受检者背在身上,嘱受检者记录24h内的日常生活活动、不适症状等,同时避免接触强烈的磁场和电极。24h后,受检者回到检查室拆卸机器。

常规心电图报告、24h动态心电图报告均由同一位熟练的副主任医师分析并给出最后的诊断报告。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并对各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出率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29例,检出率为34.52%(29/84);而24h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53例,检出率为63.10%(53/84),24h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在24动态心电图报告中,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43.40%(23/53),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3.21%(7/53),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5.85%(19/53),传导阻滞检出率为7.55%(4/53)。合并2种或2种以上心律失常类型的患者39例,检出率为73.58%(39/53);仅有一种心律失常类型的患者14例,检出率为26.42%(14/53)。

3讨论

心律失常患者一般伴有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明显症状,但一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不及时发现诊断导致病情加重。而临床上,一般运用心电图检查以发现确诊心律失常疾病。然而,常规心电图只能反映静息状态下某个时间点的心电变化情况,而对于一些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的患者,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及时捕捉到上述病变情况[2]。

动态心电图(DCG)则是应用Holter技术在患者日常生活中使用随身携带的记录仪监测机体24h生物心电变化的一种长程心电图[3]。DCG具有非创伤性、动态的、长时间连续记录、病变发现率高等特点,可筛选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后可能发生的心脏事件,评定药物疗效、随访起搏器功能,尤其是能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特点,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判断病情轻重及推测预后。临床上多使用动态心电监测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记录它们的发生时间、数量及分布状态;有无一过性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和发生时间等。

本研究对84例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63.10%)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34.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4h动态心电图中,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43.40%,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3.2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35.85%,传导阻滞检出率7.55%。合并2种或2种以上心律失常类型的患者39例,检出率为73.58%;仅有一种心律失常类型的患者14例,检出率为26.42%。

综上所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准确性更高,且能有效地诊断鉴别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数量,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少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24):13.

[2]陈香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2):65-66.

[3]牛卢芳,卢喜烈.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5):396-398.

猜你喜欢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