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研究

2016-12-10吕伶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吕伶俐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46例主诉急性胸痛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联合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比较其诊断情况。结果:在146例患者中,最终73例确诊为AMI,心肌酶谱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3%、91.7%和91.3%;肌钙蛋白I对AMI的诊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7%、93.1%和92.7%;联合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对AMI的诊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0%、97.3%和97.2%;经比较,联合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更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对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06-02

AMI是临床较为多发且病情严重的心脏病类型之一,其病死率可达10%-38%,统计结果也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1],这也对AMI的早期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研究提示,AMI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清心肌酶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2],为探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于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特作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主诉急性胸痛的病人146例,其中经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查法)、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AMI诊断标准共临床确诊AMI患者73例。73例AMI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0例,胸痛持续1-12h,平均(2.5±0.6)h,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57.1±4.2)岁;排除AMI者73例,其中,心绞痛48例、急性胃肠炎10例、急性胰腺炎4例、胆石症5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7:00-8:00 a.m在门诊处完成肘静脉采血,工作人员应在抽血完成后2h内将血样转至化验科做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谱检测。肌钙蛋白I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所用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心肌酶谱采用酶法检测,应用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D-F2600型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1)检测阳性:心肌酶谱包括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正常值范围,AST,0-40U/L;LDH,40-250U/L;CK,30-60U/L;CK-MB,0-25U/L。肌钙蛋白I,正常值0-0.15μg/L。单项检测若心肌酶谱中的2项及以上升高且超过正常值范围或肌钙蛋白I结果异常则判断为阳性。联合阳性应至少满足心肌酶谱升高或肌钙蛋白I阳性一项。

(2)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最终确诊结果作金标准,敏感性=确诊阳性例数/确诊AMI总例数×100%;特异性=排除阳性例数/排除AMI总例数×100%;准确性=确诊阳性例数/阳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表示为比率(%)形式,组间行卡方检验,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2.0,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46例患者中,最终73例确诊为AMI,确诊73例病例中,有63例心肌酶谱升高,73例非AMI者中,有6例心肌酶谱升高,心肌酶谱对于AMI诊断的敏感性为86.3%(63/73)、特异性为91.7%(67/73)、准确性为91.3%(63/69);确诊73例病例中,有肌钙蛋白I阳性64例,73例非AMI者中,有肌钙蛋白I阳性5例,肌钙蛋白I对于AMI诊断的敏感性为87.7%(64/73)、特异性为93.1%(68/73)、准确性为92.7%(64/69),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AMI诊断的上述指标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敏感性,χ2=0.061,P=0.806;特异性,χ2=0.098,P=0.754;准确性,χ2=0.099,P=0.753),P>0.05。

另一方面,确诊73例病例中,联合阳性有70例,73例非AMI者中,联合阳性2例,联合检查对于AMI诊断的敏感性为96.0%(70/73)、特异性为97.3%(71/73)、准确性为97.2%(70/72),联合检查对于AMI诊断部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心肌酶谱(敏感性χ2=4.138,P=0.032,;特异性,χ2=4.652,P=0.045;准确性,χ2=4.255,P=0.041),P<0.05,肌钙蛋白I(敏感性,χ2=4.144,P=0.038;特异性,χ2=4.758,P=0.048;准确性,χ2=4.260,P=0.044),P<0.05。

5 讨论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属临床常见AMI诊断方法,然而,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冠动脉造影具有操作复杂、要求苛刻、费用昂贵等特点,二者均难以满足基层医院急救要求。

相对而言,实验室心肌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测定则具有快速、准确、敏感性高等特点,对于AMI的发生及进展具有较好提示、预测作用。其中心肌酶谱对于冠动脉缺血所致AMI指示作用较强;而肌钙蛋白I虽然在正常者体内含量微小,但当微小心肌病变出现时则能快速达到峰值,对于非ST段抬升的AMI诊断敏感性更高[3],因此,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AMI的阳性检出率。

最后,本文的结果也显示,联合检测对于早期AMI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显著优于单一心肌酶谱检测及单一肌钙蛋白I检测(P<0.05),这也与前面的分析较为一致。综上,联合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对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苏懿, 王磊, 张敏州.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4): 67-469.

[2]马春华, 李立祥.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2):107-109.

[3]黄建锋, 张小锋, 陈丕绩. D-二聚体, cTnT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10):1325-132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