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与防治中的作用

2016-12-10李思泉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宫颈癌

李思泉

【摘要】目的:在宫颈癌病变早期鉴别工作中运用电子阴道镜开展检查的效果探析。方法:基于随机抽选样本的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疑似出现宫颈癌变的女性病人293例为对象,用电子阴道镜下检查法对其实施病变状况探查,并施行宫颈细胞的病理学活检,对比两种筛查结果,探析电子阴道镜医疗运用成效。结果:293例女性病人经宫颈病理学方面检验后,有235例的上皮细胞属常规转化区,占80.20%;有58例的上皮细胞活检呈现阳性,占19.80%。电子阴道镜探查所得结果是:240例的上皮细胞属常规转化区,占81.91%;有53例的上皮细胞活检呈现阳性,占18.09%。和宫颈病理学方面活检结果比对,预判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CIN初期筛查中实践电子阴道镜下探查法,检出的阳性率和病理活检结果较接近,医疗筛查及防治价值较高。

【关键词】宫颈癌;初期病变;电子阴道镜;筛查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95-02

宫颈癌为相当常见的女性癌症疾病之一,其初期病变体征并不典型[1]。临床中用在宫颈癌变前探查的医疗设备及技术较多,电子性阴道镜具备计算机智能化处理、分析功能,使图像摄影、视野屏幕监测、信息存储等设备性能得以联合运用[2]。本文基于随机抽选样本的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疑似出现宫颈癌变的女性病人293例,用电子阴道镜下检查法对其实施病变状况探查,并施行宫颈细胞的病理学活检,对比两种筛查结果,并评估电子阴道镜运用成效,现将本调研内容作以下陈述: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基于随机抽选样本的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疑似出现宫颈癌变的女性病人293例为对象,入选女性病人都达到此次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及研究标准,都为非妊娠期者,且未接受过宫颈细胞学方面的检验探查,年龄介于22-67岁间,平均(41.9±9.73)岁。

1.2方法

选用金科威阴道镜数字成像设备展开此次宫颈探查,首先大致了解宫颈内情况,以冰醋酸溶液(浓度5%)实施醋酸检测,待反应活动完后,在探查位置涂抹上Lugol碘液,用RCI评估法(Reid阴道镜评分法)对宫颈内的病变可疑区域开展判定。并取可疑区域的适量上皮细胞做病理学方面的活检。

1.3阴道镜下病变鉴别标准

(1)常规转化区。探测移动区域中没有血管、上皮及腺开口等异常病灶出现。(2)宫颈CIN病变。在醋白上皮或碘显阴性的区域展开详尽分析,并参照RCI法开展病变状况评估,若RCI分介于0-2分间,视作CIN1级;若RCI分介于3-4分间,视作CIN2级;若RCI分介于5-8分间,视作CIN3级。

1.4统计学数据处理研究

运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不显著则表示为P>0.05。

2.结果

293例女性病人经宫颈病理学方面检验后,有235例的上皮细胞属常规转化区,占80.20%;有58例的上皮细胞活检呈现阳性,占19.80%。电子阴道镜探查所得结果是:240例的上皮细胞属常规转化区,占81.91%;有53例的上皮细胞活检呈现阳性,占18.09%。和宫颈病理学方面活检结果比对,预判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53例电子阴道镜探查阳性病例的类型分别是:29例CIN1级、16例CIN2级、8例CIN3级。漏检5例,假阴性率是8.62%,具体病理学阳性病例的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女性宫颈癌性病变属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可于癌变前被筛查。为此,近些年来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检验筛查工作得到逐年递增的重视度。借助阴道镜实施CIN及分级鉴定,是基于宫颈细胞生理学方面的病变区域所开展的病变探查[3]。若细胞核活跃度及其DNA生成量较快上升,核蛋白水平值也将增多,一些未成熟的细胞糖原表现出递减趋势,而宫颈组织内的毛细血管会形成输入/出合并,使点状血管或镶嵌现象逐步出现[4]。在阴道镜之下,用醋酸脱水处理探查区域细胞,使其出现可逆性的核蛋白凝固,进而反馈出病变效应信息。另外,病变进展越显著,则醋白上皮边缘处的分界越发锐利,表示CIN等级较高。

此探究结果表示:293例女性病人经宫颈病理学方面检验后,有235例的上皮细胞属常规转化区,占80.20%;有58例的上皮细胞活检呈现阳性,占19.80%。电子阴道镜探查所得结果是:240例的上皮细胞属常规转化区,占81.91%;有53例的上皮细胞活检呈现阳性,占18.09%。53例电子阴道镜探查阳性病例的分级情况是:29例CIN1级、16例CIN2级、8例CIN3级。漏检5例,假阴性率是8.62%。与宫颈病理学方面活检结果比对,电子阴道镜预判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综合以上报告,在CIN初期筛查中实践电子阴道镜下探查法,能较快做出阳性预判,且检出正确率较高,具备较高医疗筛查及防治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威,徐文生,徐红,等.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206-209.

[2]魏光绪,彭太华,史传.宫颈癌根治术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ⅡA2期宫颈癌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1):33-34.

[3]李剑,曲芃芃.HPV E6/E7 mRNA与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J].天津医药,2016,44(4):466-469.

[4]孟超,赵温,周钰,等.北京市海淀区1078名户籍妇女未参与宫颈癌免费筛查的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5):536-538.

猜你喜欢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宫颈癌,不是那么可怕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和我们有关的宫颈癌疫苗,你了解多少?
宫颈癌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ERK及JNK/MAPK通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