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16-12-10陈佩霞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干预糖尿病

陈佩霞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28例(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75%,两组在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压抑心情,还能够帮助优化临床观察指标、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5-02

糖尿病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是我们国家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且当前尚未发现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研究中十分常见。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消化系统,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 BV)之后,因为胰岛素抵抗、糖代谢不正常及病毒对胰岛细胞的直接或者免疫介质间接受损从而对血糖产生影响,更甚者合并肝性糖尿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这个过程中多数患者均会产生忧虑、压抑等不良情绪[1]。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的疗效,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效果差异显著,具体内容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58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48-76岁,平均56.2±1.6岁,病程4-13年,平均6.5±0.4年,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 住院后进行常规项目检查,遵医嘱予以对应的药物治疗、服药以及饮食指导、健康常识普及宣传、建议做适当体育锻炼,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尿糖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包含:(1)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亲属有效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个性、兴趣点等基本情况,对其心理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情况,使用关爱疗法、心理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治愈患者讲述亲身经历等方式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开导患者去找寻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以便于立即更正,帮助患者舒缓心情,以达到鼓励患者的目的;(2)健康教育,借助电子设备、书籍、专家讲座等形式为患者传递疾病知识,如患者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自我检测微机血糖、日常饮食禁忌、胰岛素如何注射、糖尿病急症、并发症等预防和治疗等,让患者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用药指导,目前临床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通过饮食调节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若患者的血糖居高不下,可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此类药物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还可以减少对肝脏器官的损害[2]。护理人员在重点监测患者在用药期间的肝脏功能以及血糖值的变化,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4)饮食指导。改善患者日常饮食中的不良习惯,教育患者平衡饮食、忌暴饮暴食,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确保身体机能正常,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上两组患者均护理干预30天[3]。(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进行肝脏功能以及血糖的监测,要对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应急处理方法详细的告知家属及患者,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以及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采用 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两种标准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在护理中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X 2 检,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75%,两组在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又被称为乙肝)指的是乙肝病毒化验结果呈阳性,病程长于半年或者发病周期不明确且临床为慢性肝炎表现者。反胃、腹胀、肝区疼痛、四肢无力、畏食为其主要临床症状。患者肝大、中等硬度、按压疼痛,病情严重者会伴随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脾大、蜘蛛痣,肝功能半异常或持续异常,依据临床症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4]。乙肝在我国是一类高发疾病,家庭性遗传是主要传播途径。

如母亲乙肝E抗原阳性,其所生婴儿在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情况,多数都会发展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除对人体的肝脏有影响外,少数情况下也会对人体的胰腺产生危害。乙肝病毒侵犯胰腺的胰岛后,则会限制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进而使血糖升高,致使乙肝病毒相关性糖尿病,也被称之肝源性糖尿病。尤其是肝脏炎症显著时,临床上时常出现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引致的高血糖会引起心脏、血管、肾、神经、眼睛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5]。糖尿病还会使患者出现情绪障碍,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和糖尿病在我国都属于高发疾病,在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十有八九。在治疗肝炎的过程中,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取,从而推动干细胞的再生与复原;糖尿病患者则需控制饮食,做适度的体育运动来缓解血糖水平[6]。当两种疾病合并时,患者则会出现郁闷、焦急、慌张等不良情绪,这只会加剧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是针对性慢性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护理干预,疗效确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护理)抑郁量表评分为7.26±1.34、焦虑量表评分6.90±1.28,对照组(常规护理)抑郁量表评分为10.68±1.97、焦虑量表评分11.37±1.46,两组在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在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患者综合认知自己疾病特征、对疾病常识有基本了解,对后期的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且怀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在缓解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益于控制慢性肝炎与糖尿病的各项指标以及病情的复原。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干预护理)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7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显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技术的认可,巩固了护患关系,意义非凡。

总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压抑心情,还能够帮助优化临床观察指标、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维.探讨性分析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5,21(18):626-627.

[2]陈占军,丁小华,裴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5):405-407.

[3]陈杰,徐斌,惠威,等.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22(2):155-156.

[4]刘大凤,冉兴无,王林等.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1112-1114.

[5]胡虹英,刘颖,杨金奎.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602-604.

[6]司丁,魏兆勇,陈如通等.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肝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肝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7):3124-3126.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干预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