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

2016-12-10李亚雄

江苏地方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纪念碑旧址常州

◎ 李亚雄 华 岩 陈 娜

常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

◎ 李亚雄 华 岩 陈 娜

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常州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常州市委党史工委成立红色文化资源专题调研课题组,采取实地走访、专题调研、问卷调查、查阅档案、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常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现状进行专题调研。

一、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迫切性

1.与历史文物一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资源因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各异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并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态,不管是遗址踪迹类、建筑与设施类,还是重要革命历史文物、重要文艺作品,都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体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人们精神的塑造,理想信念的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红色文化资源也有数量上的稀缺性和资源上的不可再生性

红色文化资源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象征,每一个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替代性的。与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相比,随着大规模经济社会的建设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以下两大特殊性。首先,常州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出数量上的稀缺性。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现存各类遗址遗迹51处,其中革命遗址47处,其他遗址4处。不少遗址、遗迹已经或正在遭受各种原因的损毁。其次,常州红色文化资源同样表现出不可再生性。且红色文化资源体系脆弱,亟待加大力度保护和开发。

3.保护、利用和开发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核心价值观弘扬的需要,也是一份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红色文化及其资源象征着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斗争的光辉历史,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我党及其地方基层组织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我们应该从政治的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重视党自身和常州地方党组织的历史,履行政治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开发好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全市各级党政部门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的产生地,都应该自觉担负起红色资源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政治责任。

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基本情况

表一:常州市红色文化资源总表

1.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两类。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遗迹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等;非物质资源表现为红色革命精神,如常州三杰精神、英烈事迹、革命斗争故事等。就常州而言,中共在常州的活动与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的历史遗址、遗迹;中共领导常州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留下的弥足珍贵的革命斗争遗址、遗迹;重要革命人物在常州生活、战斗、学习留下的遗址、踪迹;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及设施;已经或者尚未挂牌的各级革命历史文物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映历史事件、人物、战斗等的重要文艺作品。

2.红色文化资源遗存情况

(1)遗址遗迹类

据统计,全市现存重要遗址51处,其中瞿秋白故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中共横山桥支部旧址等红色遗址、遗迹47处,国民党军奔牛抗日阻击战遗址、李公朴故居等其他遗址4处。(见表一、表二)

表二:常州市红色遗址、遗迹一览表

续表

(2)党史人物类

常州自古杰出人物风起云涌,晚清常州诗人赵翼有句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英雄儿女在常州大地上战斗和生活过,也有众多常州人走出常州,战斗生活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他们当中有“常州三杰”,中共早期政治活动家董亦湘,七君子史良、李公朴,抗联将领冯仲云,数学家华罗庚,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建者王诤等,他们都在常州留下了足迹(纪念馆、故居、事迹陈列室、纪念碑)供人们瞻仰。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华儿女,他们为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据《常州革命英烈》(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计有4087位常州人民的优秀儿女和在常州大地上的外地籍中共党员、革命志士和新四军指战员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见表三)

表三:常州市重要党史人物一览表

(3)重要事件类

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具有反侵略光荣传统的常州人民,纷纷揭竿而起,高举抗日义旗,打击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挺进敌后的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开辟了武南、武进(北)、澄西、丹金武等游击区,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清乡”,配合正面战场,主动出击,牵制敌人,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这些英雄儿女在常州抗战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英雄事迹,如国民党爱国官兵奔牛阻击战、“江抗”东进、中共苏皖区一大召开、塘马战斗、陈巷桥伏击战等,宣传、弘扬这些战斗故事、英雄事迹,亦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常州市主要的革命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逐步修建了一批纪念场馆、纪念设施和纪念碑。对重要的革命遗址作了一定的集中保存。瞿秋白、张太雷纪念馆集中展示了常州三杰及其同时代的革命历史和人物资料;金坛的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陈列馆集中展示苏南抗日史;溧阳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集中展示了溧阳革命斗争史、新四军江南抗战史等。

1981年常州党史部门成立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一是开展四轮原始资料征集。1980年代开展了革命斗争史、革命烈士传编写工作;1990年配合江苏省《永恒的纪念——江苏省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掠影》,摄制常州市革命遗址照片;2004~2006年建设常州革命史纪念馆;2006~2009年开展全市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课题调研。二是开展三轮红色资源调研。1995年进行了全市红色资源调研,2009年进行了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摸底调查,2010年进行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表四:常州市47处红色遗址、遗迹分类情况一览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着力打造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红色品牌。不仅对他们的故居加强保护还成立研究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褒扬、纪念、宣传和教育活动,营造品牌效应。先后组建常州市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烈士纪念地管理处,对故居等老建筑加强保护。在常州革命史纪念馆中专设三杰展区,在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专设三杰厅,在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专设三杰广场、三杰纪念堂。常州高级中学兴建了瞿秋白、张太雷雕像,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兴建了秋白读书处,新北区小河兴建了恽代英纪念广场,常州市区最大的公园红梅公园内专设瞿秋白、张太雷读书地。2015年8月12日,恽代英纪念馆于恽代英诞辰120周年之际顺利建成,弥补了三杰纪念馆“三缺一”的缺憾。全市47处革命遗址中,有关常州三杰的就有9处,占总数的19.1%。常州三杰纪念场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免费开放。(47处红色遗址、遗迹分类情况见表四)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很多遗址、遗迹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全市有4处革命遗址已经损毁,分别是溧阳有中共溧阳特支机关报《溧阳日报》旧址、中共溧阳县委秘密联络站旧址、安中里战斗旧址,新北区有陈巷桥伏击战旧址。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突出问题表现在:

1.保护状况参差不齐。重要的、重视的保护较好,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苏皖区一大会址等,不仅老建筑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新建了纪念场馆;兼具文物价值的保护较好,如17处革命遗址多为清或民国建筑,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享受保护政策,享有文保经费,管理、维护和宣传、利用情况明显比较好。其他遗址、遗迹则不可类比。陈巷桥伏击战旧址,舜过山战斗旧址、新四军吊桥村突围战遗址等,在现代化进程中已印迹全无,仅有当地镇政府兴建的烈士纪念碑和区党史、地方志资料中尚找寻点滴回忆。中共武进(南)县委成立地旧址(图1)现存3间两层木楼,其中两间为沈氏私宅,一间土改中分给村民。胡发坚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谈家头村东北60米的东河墩遗址上。经过数十年的风雨侵蚀,纪念碑及碑基已破损严重,碑基面积小,基面水泥地坪出现大面积风化、开裂、四周塌陷严重,亟待一场大修。纪念碑左前方在建厂房已完成框架浇注,一旦建成,将对纪念碑的保护和利用带来毁灭性影响。位于武进区洛阳瞿家村的“江抗”东进总指挥部旧址(图2),现已破败不堪,除一间房屋尚有人居住外,其他均已无法居住,有一间房屋已经彻底坍塌。

2.缺乏保护的政策。虽然多次进行调查,但没有相应的保护性文件、措施出台,保护没有依据,毁损无人问责。一些未挂牌,或无管理单位,或私人产权的遗址,年久失修,毁移随意,谈不上什么保护。许多遗址、遗迹年代久远又遭受自然侵蚀而损毁严重。如中共横山桥支部旧址(图3)建筑白蚁腐蚀,毁损严重。一些遗址相关单位及人员变动频繁,不注重资料整理、保存和移交。此外,塘马战斗烈士陵园、西山烈士陵园、天花庄突围战纪念碑、周城战役纪念碑等,平常拜谒或参观的人数少,逢重大革命节庆活动或清明节等才有较多的人拜访;有些地理位置偏僻的革命遗址,交通不便,如董亦湘烈士纪念碑、黄金山战斗纪念碑,周城战役纪念碑只有一块纪念碑,参观人数更少。部分遗址字迹残损。如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纪念碑(抗日时期中共溧阳县代表大会旧址)背面的碑文已出现字迹残损及风蚀现象,有些字迹已无法辨认。

3.管理单位多种多样。有的属民政部门,如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溧阳市西山烈士陵园等。有的属文化部门,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有的属教育部门,如瞿秋白张太雷塑像、常州早期党组织成立及活动地——药王庙、逸仙中学旧址等;有的属民族宗教局管理,如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乾元观;有的属村镇街道,如胡发坚烈士纪念碑、天花庄突围战纪念碑、红庙旧址等;有的属企业,如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碑、王寿生烈士纪念碑等;有的为私人产权,空关或有人寄居,如瞿秋白出生地天香楼、史良故居等。全市45处革命遗址及4处其他遗址,均不属党史部门管理,其中包括常州革命史纪念馆。

4.缺乏稳定统一、协调有力的保护利用机制。

革命遗址的认定、挂牌、维护,以及宣传、开发等,要有资金、人、资料的支撑和保障,需要有关部门牵头、责任单位管好、党史部门审好、社会各界用好,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党史部门除奉命普查、坐等其他有关单位前来请求业务指导等外,难有大的作为。以胡发坚烈士纪念碑为例,其修缮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包括对墓区道路(台阶)、墓碑围栏区域改造拓宽、绿化改造及洛阳籍烈士英名录的出新。维修资金约50万元,但因为资金、部门协调等,迟迟不能动工。

图1 中共武南县委成立地旧址

四、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图2 “江抗”东进总指挥部旧址

1.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升到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担负起政治责任的高度。尽快建立精干高效的保护机构。由党史、文化、财政等部门根据常州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红色文化保护资源体系构建、管理制度、保障机制等地方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形成红色资源保护思路。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形成短期、中期和长期保护思路,形成相对稳定统一、协调有力的保护利用机制,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尽快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定级制度。针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状况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一、保护利用职责不清的现状,探索合理定级的保护利用制度,将保护与开发利用经费与红色资源等级结合起来,尝试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

图3 中共横山桥支部旧址

2.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核心课题。纳入持续研究。整合各方研究力量。明确党史部门牵头,吸收地方志、文化、文物、旅游、党校、高校等相关专业人员以及有专长的民间人士,组成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力量,对如何保护与开发展开专门的持续研究。纳入城乡规划。要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纳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规划,从而加大管理、保护、利用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爱护、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良好氛围。纳入一体化规划。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要找出资源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将各地分散的红色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完整旅游产业链,打响常州红色旅游的闪亮品牌。

3.尽快出台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中长期规划。革命历史资料、故事、遗存、历史见证人等资源,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尽快出台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开发各种专题,甄别各种历史史实和传说,编写面向大众的文化读物和宣传品,提高常州红色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扩大常州红色文化的知名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题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史作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红色文化app等,开辟红色文化专版,传播红色故事、红色历史;借助创意活动和现代营销手段,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广告投放,营造强势红色文化氛围。

4.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机制、方法和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红色文化场馆运营体系,形成红色文化资源管理运营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法规制度,并使之具有可执行性、可操作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资金支持免费开放纪念馆、博物馆的经费补贴;动员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借助市场运作,吸引多元化资本,以多方资本投入进行保护与开发。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红色文化非营利组织。

5.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常州模式”

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党史事件的价值挖掘、知名党史人物的深入研究、重要党史遗址的保护利用和非物质党史文化遗产的发现开发,早日形成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常州模式”。一是基于全市红色文化资源零星分散于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保护利用参差不齐的现状,参照山东台儿庄、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地的做法,探索以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常州三杰故居为支撑,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分级保护、利用、开发,体制、机制相配套的“常州模式”。二是基于常州地区作为新四军苏南抗日的重要根据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等新四军苏南抗日遗址、遗迹众多,且与乡村旅游资源相辅相生的现状,可参照中华恐龙园集科普、娱乐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探索建立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互动发展的“常州模式”。三是基于常州地区孟河古镇、杨桥古村、焦溪古村等古街、古镇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散落其间的现状,结合遗址、遗迹修缮保护,有计划推进古镇、古街改造。探索红色资源依托古镇、古街,古镇、古街借力红色资源的放大、提升效应,实现各类文化资源联动发展的“常州模式”。四是在摸清全市红色家底的基础上,早日谋划启动建设常州红色文化资源展示馆,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的作用,推进转型发展的智囊库的“常州模式”。

猜你喜欢

纪念碑旧址常州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常州的早晨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常州梳篦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