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6-12-08吴风波朱小龙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性安徽省服务业

吴风波 朱小龙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吴风波 朱小龙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在分析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安徽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以区位熵和工业利润率测度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和制造业升级指标,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FDI、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同样促进显著。基于此提出有效促进集聚和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重要核心组成,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贯穿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普遍认为包含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使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的专门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对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指的是其在空间概念上的集中,这种集聚可以取得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链的整体形成,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当下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增产能继续高涨,但同时也遇到转型中的难题,面临如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窘境。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协调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1.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14年全省GDP总值为20848.7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为11077.67亿元,工业增加值9455.48亿元,第三产业为7378.69亿,在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整个第三产业半壁江山。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年年增速明显,相比较2013年,2014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84.4亿为整个服务业增加值构成占比10.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15.5亿,占比2.9%,金融行业为增长1046.7亿,占比14.2%,房地产业增长为807.3亿,占比1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532.8亿,占比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52.7亿,占比2.1%,由此看出在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增加值比率生产性服务业都占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接近五成。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与长三角地区对比中,整个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与江浙沪还有很大差距,增速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地区。无论是产值规模还是增速水平都远不及以上地区。发展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挖掘。

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和科技整体水平在全国属于前列,由于地域优势明显,位于长三角和中部的承接位置,具备加速发展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年年增速巨大,2014年工业企业单位数17762个,工业总产值37420.62亿元,特别是合肥市的家电制造、汽车装备以及工程机械,马鞍山市钢铁制造,芜湖市建材和汽车制造等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安徽省的装备制造太过于依赖资源优势,于产业升级不利;制造业还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国有企业的行政手段带来管理制度的滞后致使发展受阻。

2.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证研究

结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以下拟选取安徽省十六个地级城市(2011年原地级市巢湖市撤为县级市,故而剔除该市)作为样本,进行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本文选取安徽省2005-2014年相关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为《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

2.1 变量选取

2.1.1 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的选择

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的选择,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多有差异。其中盛丰(2014)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的机制经验中运用了工业利润率来衡量制造业升级水平[1]。宣烨(2012)和纪玉俊(2015)采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具体方法为总产出与就业人数的比值,[2][3]。詹浩勇(2014)将制造业利润率和制造业规模比二者综合赋予权重运用极值处理将上述两个指标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进行分析研究[4]。本文在综合各方面考虑,采用工业利润率来表征安徽省制造业的升级,因为产业层次的高低与工业利润率的高低密切相关。

2.1.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测度指标选择

衡量某一产业的集聚水平方法手段有很多,经过多年来大量科研人员持续优化,目前常用方法是区位熵法、共同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等方法。依据研究可操作性与数据严谨相结合的标准本文采用区位熵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衡量和研究。

该数值计算方式是:

式中:Z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值占i地区总产值的比例;Xi为j产业一级地理单元总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这里产值也可以用就业人数或固定资产等表示.区位熵的数值大小,表明产业集聚程度高低。数值越大表明集聚程度越高,数值越小表明集聚程越低。

2.1.3 控制变量

制造业的升级除了受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外还收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制约。所以研究采用FDI、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从而更好的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本身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2.2 模型建立

结合前文分析选定各种变量,构建研究模型:

其中:被解释变量Zsj为制造业升级指标,采用工业利润率在衡量;

解释变量CAPS为区位熵,计算公式为LQ=Zij/Xi,Z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值占i地区总产值的比例;Xi为j产业一级地理单元总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这里产值用就业人数表示,该数值用来表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

控制变量FDI为外资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主要采用地区外商投资工业总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HC为人力资本水平,采用地区教育从业人员与地区人口数比值;IF为信息化水平,采用人均电信业务收入与地区人均电信业务收入的比值表示。

2.3 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安徽省2005-2014年相关面板数据。根据相关理论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1进行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1回归检验

由面板数据软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R值为0.976523,调整之后R值为0.972456,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非常好。同时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对应值,而软件给出的F值为378.2115,对应的Prob(F-statistic)为0,可以得出结论自变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控制变量等对“制造业升级”确实具备显著影响,符合预期研究设计。

自变量区位熵的系数为1.965245,数值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就说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确实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高的时候,制造业工业利润率较高,产业层次具有提升的表征,能够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究其原因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可以减少制造业的产出成本,改善服务外包和专业化分工,使得制造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度,有多种研究表明:竞争是企业提升效率的重要路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使得制造业企业竞争空前激烈,不仅表现在产品竞争上,更加表现在制造业的服务竞争,从而整体促使制造业的效率提升;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改善制造业价值链的整合,使得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向上下级延生,并且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通过软件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还表征出外商投资(FDI)、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的系数都为正数,并且一样也通过显著性的检验,这就说明外商投资、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都对制造业效率提升具备正向的影响。综合分析可知外商投资可以为区域制造业带来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人力资本水平作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源泉的来源,人力资本极大程度上决定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能力,如何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值得深思;信息化水平本身可以提升服务业生产效率,也可以以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以上结论都对政策建议提供了有益处的参考。

3.启示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安徽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种升级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上,还彰显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FDI、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都对安徽省制造业升级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一些有益处的建议。

3.1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剥离于制造业,影响着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生产效率和制造业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条的两端往纵深推进,拉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督促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创新改革,提升自身竞争,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彼此相互促进,协同升级。应当不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增加与制造业的协同互动发展。

3.2 政府科学布局,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划,匹配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有针对性的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空间上的融合,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这两个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地域壁垒、反复投入造成重复浪费等弊端。还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改革,扩大相关产业的开放程度,创造透明公平的行政环境,为产业集聚和制造业升级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撑。

3.3 加强信息化和人力资本建设和投入

对信息化和人力的投入,有效减少空间和人才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减少空间和知识资本的付出,有效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更加有效的提H升,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融合,调节技术、管理、服务不断的提升,保证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促进制造业的不断转型升级。

[1]盛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2):32-40.

[2]宣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4):121-128.

[3]纪玉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地区制造业升级——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2):58-65.

[4]吴风波.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18):175.

F127

A

2095-7327(2016)-10-0102-02

基金来源于2015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SK2015B003),2015年安徽高校振兴计划重大教科研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校行企协同、产学研创一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5zdjy190)。

吴风波(1984—),男,安徽庐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安徽省服务业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