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更加有效地学习声乐
——以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为例

2016-12-06苏小燕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首歌曲乐段乐句

■苏小燕(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如何更加有效地学习声乐
——以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为例

■苏小燕(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想要学习声乐的人一般都是被一些歌曲所打动或者被一些歌者优美动听得声音所吸引,希望通过学习声乐自己也能够唱出好听的声音来。一首喜欢的歌曲听的很熟了,也能唱下来了,但是怎样才能把声音唱的和歌唱家一样好听呢?很多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学习声音发声的技巧,学习科学的发声,有了科学的发声就能够唱好听了。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他们从入校开始,声乐课就是他们的必修课,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如何科学的发声、如何使用气息、如何打开喉咙等等。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往往声音都练出来了,一个个声音洪亮,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来,听着很好的声音可是就是没有给人带来美感。这就是学习声乐的一个误区了,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如何科学发声,忘记了练习发声是为了唱好歌,最终的目的是要唱歌。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再提醒要表达感情、理解歌曲内容等等。而已经习惯老是注意如何正确发声的同学们,加入对歌曲的表达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时不时地注意力又回到了发声方法上来,导致自己的学习很难前进,不能很好地诠释一首歌曲。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学习声乐,不仅把声音唱好听了,同时又能打动人给人美的享受呢?正如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志信老师所讲的6个关键字:“唱好听、会唱歌。”我们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声乐。

好的声乐学习习惯从哪里开始?一定不是听会了就开始唱,而是从对歌曲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开始的。深入地理解包含对歌曲创作背景的认识、对歌词的分析和理解、对歌曲曲调和风格的分析、对歌曲演唱上的技巧解决来分析等等,最后才形成我们的演唱。为了更加直观地帮助大家,我想具体到每一首歌曲里来探讨。今天我选择《妈妈教我一支歌》这首歌曲来辅助我们探讨更加有效地学习声乐的几个步骤。

■学习一首歌曲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这首歌曲

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唱一首新作品时,一定是从深入理解、感受歌词开始的,这种存在于幕后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从不曾展现在广大听众和观众面前,所以往往被初学歌唱的人所忽视。我们要真正的理解一首歌曲的歌词,首先要了解它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赋予一首歌词的情感是不一样。

《妈妈教我一支歌》这首歌,出现在很多的声乐教材上,它是一首初、中级别的作品。它的曲作者和词作者分别是刘虹老师(曲作者)与杨涌老师(词作者)。这首歌诞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前夕,歌中妈妈教女儿唱的,就是那首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杨涌老师说:“当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唱打鬼子的,抗战时期创作的,但是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那个历史阶段。现在是新时代了,开放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与世界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出现了几代新人,虽然和过去的生活环境不同了,但应希望他们能够一代一代地坚定自己的信念。”曲作家刘虹老师说:“从小受这首歌影响很大,在创作的时候老想把自己的那种感激的心情表达出来,就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旋律融到了《妈妈教我一支歌》里,它是从我心里唱出来的。当时就是想写一首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思想感情,让朝气蓬勃的他们,像我们这一辈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对祖国、对母亲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来建设祖国。”

了解了这些我们体会到词曲作家是怀着深切地对党的热爱来创作的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建党60周年的光辉历程,为了他们的期望,期望我们党的领导不断得到加强完善,我们对党的信任、热爱、信念要一代代地传下去。我们有了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的了解,词曲作者对祖国、对党的情怀也会深深地打动我们,印在我们的心里,从而帮助我们来理解歌词的内容。

■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更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

读完《妈妈教我一支歌》这首歌词,首先了解到它是一首对党的赞歌。它围绕着一首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来写的。一共三段歌词,对歌词的初步理解:第一段表达的是妈妈与这首歌的关系,伴随着这首歌妈妈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新社会;第二段表达我与这首歌的关系,我在新中国的旗帜下出生和长大,在建设新生活的浪潮下这首歌一直鼓舞着我;第三段表达的是我把这首歌又教给了自己的儿女,这首歌世世代代永不落。根据对三段歌词的初步理解我们又再次体会到,这首歌表达的是要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一个信念,实际上是要把党的精神、对党的热爱和信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中国

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永远的不落的太阳。一首歌里唱出了三代人对党的一往情深、唱出了几代人要把党的信念一直传承下去的坚定决心。通过对歌词的分析,我们会再次与作者在歌曲里表达出来的情感上产生共鸣。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去学习这首歌曲,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情感体验的。

■分析歌曲的音乐与歌词的关系

一首歌曲创作的过程,往往是先有了歌词再谱曲的,谱曲时从歌词本身出发,也加入了曲作者对歌词的理解,根据歌词语言特点、情感变化、内部层次等因素来进行音乐的创作的。

1.乐句与歌词的关系

《妈妈教我一支歌》是一个两段体,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歌词重复使用了第一乐段,第三段歌词出现在第二乐段。两个乐段分别都是由4个乐句构成。每一乐段的第一乐句是告诉我们情感发生的开始,如第一段歌词,一开始就讲到“妈妈教我一支歌”。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承接,教我了一支什么歌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三个乐句又转到第一乐句的人物上,如第一段歌词又转回到妈妈身上来,“这支歌从妈妈心头飞出”。第四乐句是对第三乐句和第一乐句的总结,如为什么从心飞出的是这支歌,因为这支歌对妈妈有深刻影响,“伴随她走遍祖国山河”。第二段歌词和第三段歌词也是这样一个逻辑,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乐句之间的关系。

2.音乐素材与歌词的关系

第一乐段速度要求是中速,感情要求是无限深情的。中速一般是在比较平静的情绪中进行的,讲述为主。第一乐段后面的尾声,是对第一段的一个舒展和强调。歌唱时注意气息要均匀、连贯,音乐线条要流畅、舒展,充分表现出对党的无限深情和热爱的感情。需要强调的是三段歌词中在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时,要庄重有力,稍带顿音,体现由衷的心声。

第二乐段较第一乐段,使用了不同的音乐素材,调性上产生了变化,速度上要求稍快,情绪上要求激烈的,更能表达出在把这支歌教给儿女时以及想到要把这首歌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激动心情。当唱到“这支歌世世代代永不落”时,情绪逐渐往向上推,唱到最后结束句的“世世代代”时,咬字要加以夸张,字字铿锵有力。最后在“永不落”前面的突慢和停顿,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对全曲的主题作了总结,要唱得深刻、有力。

■歌曲声音上难点的分析

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的音域:小字一组的d音到小字二组的g音。开口音比较多,音高上也比较适合初级和中级的学者。

这首歌里的开口音“a”音比较多。发“a”音时最容易打开腔体,但是耗气量较大,音色上难以集中,增大音量时容易造成声音横、白、位置低,而失去共鸣。解决的方法是:练习时注意舌头放平,舌位保持低位,嘴唇保持在“a”的口形上,不要太圆。气流沿着咽壁向上,声音和气息的着力点放在小舌处。可以借助声母“m”音的引导,将音响送进头腔产生头腔共鸣,体会带有头腔共鸣的声音,解决声音位置低的问题。

声母“g”音的练习。这首歌曲里“歌”“国”等字都是以“g”音为声母。发“g”时,软腭和小舌头上台抬,声音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的状态。这个音的口形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到打开喉咙的状态,咽壁的力量也会得到加强。要体会这个音带给大家的声音在口腔里的位置的变化。

■结论

声乐是人们把自己的语言赋予在音乐的旋律上,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是语言都不能够抒发的感情,我们用唱歌才能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一个过程。它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让你真正体会到歌唱的魅力所在。学习声乐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更加有效地学习声乐一定要先弄清楚好的声音和好的音乐修养的关系,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毅力。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大家一点点的帮助。

猜你喜欢

首歌曲乐段乐句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非常规”曲式类型
——以乐段范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