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韦瀚章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歌词的文学性研究

2016-12-06李金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唐明皇长恨歌白居易

■李金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论韦瀚章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歌词的文学性研究

■李金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源于意大利,形成于16世纪末的清唱剧,在17世纪主要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为卡里西米与许茨。著名的清唱剧作品有:《复活节清唱剧》、《十字架上耶稣的七言》《圣诞节的故事》等,中国第一部以西方Cantata形式写成的清唱剧即是1932年韦瀚章先生作词,黄自先生作曲的《长恨歌》。韦先生是广东中山人,他幼年曾观看乡间“大八音”的清唱“班本(剧本)”演出,认为西方带戏剧性的声乐作品Cantata类似粤剧“清唱”,因此韦瀚章先生将“清唱剧”作为Cantata的中文对应名称。清唱剧《长恨歌》共有十个乐章,每章都用白居易原诗中的诗句为标题,它的合唱歌词语言绚丽,蕴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有着很高的文学性,对我国合唱歌词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清唱剧《长恨歌》题材的文学性选取

清唱剧《长恨歌》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叙述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韦瀚章先生借用这个爱情题材作为切入点,实际意义和目的在于直陈现实。1979年韦瀚章先生曾谈论过创作此剧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科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1932时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到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正如唐明皇沉迷酒色而引致安史之乱一样。”清唱剧《长恨歌》选取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意旨,希望借此剧而达到针砭时弊的积极意义,能够如陈鸿《长恨歌传》中所说的“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希望引起广大人民对时局的关注,而有利于将来。当时日寇侵华咄咄逼人,国难当头,国民爱国热情高涨。而国民党政府对内严苛镇压,对我则一味妥协,致使广大民众怨愤不已。清唱剧《长恨歌》出现在当时国内特殊的形势下,无论是从创作的动机和起到的效果来说都是积极的。它借古喻今,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表达的是作者的满腔爱国热情。

此剧既填补了中国合唱作品的空白,也在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韦瀚章(1905~1993年)先生是我国的第一代从事现代歌曲创作的歌词大师。从处女作《思乡》开始,一生的创作过500多首歌词,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旗正飘飘》《白云故乡》、艺术歌曲《采莲谣》《五月蔷薇处处开》、清唱剧《长恨歌》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率先进行歌词创作的理论研究,提出“歌与乐”的结合,“歌词”这一专用术语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韦瀚章将歌词创作归纳出三项原则:其一是要声调和谐悦耳,以加强音乐效果;其二是句度长短相间,以避去呆滞诗句;其三是押韵恰称词情,使词与乐配合得更完美。在韦瀚章的歌词作品中,这几项原则几乎得到了贯彻。可惜多年来对韦瀚章歌词的研究,多来自音乐界,而对其歌词的文学价值研究得不多。就像费明仪说:“韦先生从不使用西洋语法去砌句,他没有拋弃民族传统的思想,没有忘记优美声韵的运用,却能善用人皆熟悉的题材,注入清新秀丽的诗意,将它带入绚烂的艺术境界之中。”韦瀚章的词雅致秀美,具有古典诗词的含蓄婉约之美,同时又有着现代诗词的简约之美。

《长恨歌》的歌词是韦瀚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的,共分十部分,按照诗歌叙事的发展分别是:(一)《仙乐风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鼙鼓动地来》(四)惊破霓裳羽衣舞(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宛转峨眉马前死》(七)《夜雨闻铃肠断声》(八)《山在虚无缥缈间》(九)《西宫南内多

秋草》(十)《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十个标题全部采用了诗歌《长恨歌》中的诗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一一道来,而没一部分的歌词风格,仍然遵循古代诗歌的音韵之美,词句婉转多姿,浅吟低唱别具风姿。

韦瀚章的成功不仅是他创作《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还因为它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凄爱情表达人们爱国热情从而顺应了时代,更是因为它蕴含着的深厚文学性。韦瀚章先生从小就十分爱好文学、书画,对中国古诗词很感兴趣,他的许多歌词作品中都能够可以看出李白、白居易以及苏轼等众多文学名家的影子。在他的声乐创作,特别是歌词创作中的显示文采性很高。

■清唱剧《长恨歌》歌词的文学性展现

自古以来,中国的诗歌与音乐总是密切结合的,早在先秦时期,诗歌的诗乐舞一体的特征就很明显。《礼记·乐记》就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体现了诗乐舞的密切关系。到了《诗经》《楚辞》,及汉魏的乐府诗,再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将文学的诗词与音乐进行完美无缺的融合。充满文学气息的歌词,大大地推动了音乐的流布与传唱,与优美的乐曲相结合创造出经典的艺术作品。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不仅取材于《长恨歌》,还参照了洪升传奇剧《长生殿》的布局特点。以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为主线,以10个乐章进行布局,每章都以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作为小标题,使得清唱剧《长恨歌》有了更深的文学性。

五四运动的思潮带来了许多新的创作理念和思想,但对于忠实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韦瀚章先生而言影响似乎并不深。《长恨歌》合唱歌词既有唐宋诗词的典雅又具元曲的豪迈,在此基础上韦瀚章先生又吸取了西方戏剧的节奏技巧。这样一来既无元曲的粗俗感又独显了韦瀚章诗词的不离传统的音律和美学观,是借古人之事、古人之情表现现今之事,抒发今人之情的典范之作。正如周惠娟所说:“上继唐宋诗词的典雅文采,下承元曲之自由奔放豪迈不羁兼戏剧节奏的影响,但没有元曲的粗俗味道,而自成一格。……韦瀚章的诗词风格可以说是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其思想文字完全扎根于传统学者观念,当然五四新文化思潮,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不大,韦氏诗词的音律和美学观,亦不离传统调性,可以说是以古人之情怀来抒发今人的识见、爱憎、愁苦和愤怒。”而清唱剧《长恨歌》中的歌词处处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体现出古典文学的典雅文风。

第一章《仙乐风飘处处闻》写的是华清宫中轻歌曼舞,“霓裳羽衣曲”美妙飘逸,一片盛世景象。第二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款款深情。第三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写安禄山起兵造反,攻打潼关。第四章《惊破霓裳羽衣曲》唐明皇带领百官,弃长安仓皇出逃。第五章《六军不发无奈何》写六军的愤懑情绪,有增无减,终于喊出“可杀的杨贵妃”。第六章《宛转蛾眉马前死》写杨贵妃与唐明皇决别,杨贵妃如泣如诉的歌声凄楚哀婉。第七章《夜雨闻铃肠断声》描写唐明皇逃离的凄怆。第八章《山在虚无缥缈间》写杨妃死后成为仙子,于蓬莱仙岛中优游,祥云掩映,香雾迷蒙。第九章《西宫南内多秋草》描述国都破败“西宫南内秋草生,黄花满径牵愁绪”的破落景象。第十章《此恨绵绵无绝期》写唐明皇在荒凉深宫中的绵绵哀思,混声合唱描述一片凄怆的情景,独唱的唐明皇款款深情,是一个令人心醉的爱情画面。

在第一乐章中:“骊宫高处入青云,歌一曲,月府法音,霓裳仙钧;舞一番,羽衣回雪,红袖翻云。宛似茴茗迎风杨枝招展,飘飘,飘飘,欲去却回身。更玉管冰弦嘹亮,问人间,那得几回闻。”为了刻画华清宫中歌舞升平的景象,歌词采用了“歌一曲”“舞一番”这样简短但节奏感极强的词语更让人产生“飘飘,飘飘,欲去却回身”之感。“羽衣”洁白飘逸,“红袖”鲜亮惊艳,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更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凸显了太平盛世的繁华气象。而句式的长短交错也亦凸显了韦瀚章歌词创作的原则“句度长短相间,以避去呆滞诗句”,词作风格柔美飘逸。

第二乐章原词是“风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年年天上留嘉会,羡煞双星!只恨人间恩爱总难凭,如今专宠多荣幸!怕红颜老去,怕红颜老去,却似秋风团扇冷。仙偶纵长生,那似尘缘胜?问他一年一度一相逢,争似朝朝暮暮我和卿!举首对双星,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家恰似形和影,生生世世”。这一章是唐明皇与杨玉环爱情的海誓山盟,有款款深情,也有杨玉环“怕红颜老去”的内心思虑,这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类似的描写,即便如杨玉环此时正受恩宠,也仍然内心不安。而词作更直接将白居易诗引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渲染二人爱到浓情的热烈。其中“净”“星”“幸”“冷”“胜”“卿”“盟”“影”“生”更体现了韦瀚章先生的“押韵恰称词情,使词与乐配合得更完美”的原则,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有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

第四乐章:“醉金樽,敲檀板,夜夜笙歌,玉楼天半。轻歌曼舞深宫院,海内升平且宴安。猛不防,变生肘腋,边臣造反!只可恨!坐误戎机的哥舒翰,称兵犯上的安禄山。咚隆隆,鼙鼓声喧,破了潼关。唬得人,神昏意乱,胆战心寒!没奈何,带领百官,弃了长安。最可怜,温馨软玉娇慵惯;只如今,怎样驱驰蜀道难!”短句掷地有声,类似元曲起承转合自然利落,节奏感很强。由“醉金樽,

敲檀板,夜夜笙歌,玉楼天半”的轻快节奏突变为“猛不防,变生肘腋,边臣造反!”营造出了让人紧张不已的氛围。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形势的变化刻画出来。

第七章中:“山一程,水一程,崎岖蜀道最难行,高一层,低一层,恰似胸中恨不平!回首马嵬驿,但见万山横。日渐暝,暮云生,猿啼雁唳添悲哽!乱旗旌,风招影,冷雨凄凄扑面迎。”以景衬情是常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在这一章中,以蜀道的崎岖难行,来比拟唐明皇心中的遗憾和失去爱妃的惨痛心情。“日暮猿啼”进一步渲染了其内心的孤苦和凄凉,而这样的描述亦具有时代特点。日寇侵华,国土沦丧。有多少中华儿女妻离子散、背井离乡。联系现实,顿生对腐朽政府的痛恨,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对于韦瀚章先生的作词风格,费明仪说:“韦先生从不使用西洋语法去砌句,他没有抛弃民族传统的思想,没有忘记优美声韵的运用,却能善用人皆熟悉的题材,注入清新秀丽的诗意,将它带入绚烂的艺术境界之中。”关于清唱剧《长恨歌》以及歌词,刘雪庵曾经这样评价过《长恨歌》与其歌词,认为清唱剧《长恨歌》是把西方歌剧表现手法和中国语言之美的完美结合。因此《长恨歌》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和精神无论过了多长时间都是不可小觑的。韦瀚章先生中西合璧式音乐创作在那样的历史时代中无疑是独具创新性的。韦瀚章在作词上既传承了优秀文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又顺应时代“只爱美人醉酒,不爱江山”做了更改。因此更加具有古典文学性和美感。

■清唱剧《长恨歌》思想和结构的文学性建构

韦瀚章先生创作的《长恨歌》采用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和精神,但是结构上的发展却是按元朝杂剧家白仁甫《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长生殿》来创作的。在10个乐章中,每一乐章都选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句子作为标题。10个章节的内容均是按照白居易《长恨歌》的诗韵而来,但叙事节奏却是参照了白仁甫的四折杂剧《梧桐雨》。

另外鉴于文学的民族性特点来看韦瀚章先生意在用古人之事表今人之情,所以从取材上看韦瀚章用平实、理性、浓情的手法刻画唐明皇、杨贵妃,没有涉及艳事、艳情和没有故意的神化人物。为了重点展现唐明皇荒淫贪乐的作风,韦瀚章更没像白仁甫在《梧桐雨》中那样重点刻画唐明皇,淡笔轻描杨玉环。在10章歌词中没有重男轻女,凸显唐明皇,而是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戏份均等排布。刻画的重点放在了警醒世人不要重蹈唐明皇的覆辙,这在当时日寇加紧侵华步伐的现实环境中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词的第八章中:“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却笑他,红尘碧海,几许恩爱苗,多少痴情种,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没有按照前人的风格延续故事的情节,却另辟蹊径描述悲欢离合,痴情相思最后终成镜花水月,给人以缥缈空灵的感觉,有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境。

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部清唱剧即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的《长恨歌》。清唱剧《长恨歌》的诞生使我国声乐作品开始迈向戏剧性,它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演示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在清唱剧《长恨歌》出现前也有对西方音乐技法和体裁在我国进行尝试创作的例子,但是对于《长恨歌》这样的古典故事进行大型声乐套曲创作却是没有的。此种中西合璧式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把本来极为沉重的历史题材更具现实和时代的气息,促进了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韦瀚章先生一生潜心于歌词创作,开辟了中国现代清唱剧的先河,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此剧不仅在当时对社会产生了针砭时弊的积极意向,更为后来中国清唱剧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其创作风格独特,不仅汲取了西方清唱剧中的精华而且加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超凡魅力,更赋予了白居易《长恨歌》、白仁甫《梧桐雨》、洪升《长生殿》于新的生命。10章节的清唱剧《长恨歌》歌词,写作技巧超凡、精练,表现力度强,层次清晰、结构紧密,文词优美典雅,既汲取了前人的创作精华,又另辟捷径,自成一派。清唱剧《长恨歌》是韦瀚章早期作品中的典范之作、精华之作。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年),项目编号W2012103

[1]高虹.清唱剧〈长恨歌〉的旋律艺术.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J].2002(4).

[2]周惠娟.韦瀚章清唱剧〈长恨歌〉初探. http://www.moniquearts.com/art/criticis/long.htm

[3].李金波.论韦瀚章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歌词的文学性研究.中外作品比较研究.

[4]张明志.从清唱剧〈长恨歌〉分析黄自的创作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9 (05).

[5]汤光华.清唱剧《长恨歌》的思念意绪及其美学意蕴[J].艺海,2005(06).

[6].冯芸.中国第一部清唱剧及其作者——为〈长恨歌〉问世80周年而作[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2(03).

猜你喜欢

唐明皇长恨歌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即事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月夜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