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12-05罗文强

就业与保障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尤溪县劳动力全县

罗文强

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罗文强

2010年12月,尤溪县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近年来,尤溪县委、县政府按照示范工作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衡量,不断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并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经济下行对尤溪县就业形势造成的影响,深入了解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对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根据《2015年尤溪县统计年鉴》,2015年全县总人口44.03万人,农村人口37.04万人,占总人口的84.12%;农村劳动力人员21.75万人,农村劳动力中转移就业11.7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3.8%。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分布特征

就业地点以乡内为主,县外、省外就业比例偏低。2015 年,劳动力在本乡镇内就业的比例为31%;县内乡镇外就业的比例为18.5%;县外省内就业的比例为40.5%,省外的为10%。

(二)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情况

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占53.6%,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46.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35.4%,其中,工业占从事二产劳动力的77.4%,建筑业占22.4%。从事第三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11%,其中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占从事三产劳动力的23%;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与餐饮业占61%,其他占16%。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

具有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绝大多数。据调查,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0.9%,小学文化程度占29.1%,初中文化程度占18.9%,高中文化程度占45.7%,中专程度占2.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6%。

二、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资料推算,目前全县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达11.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1.75万人的53.8%。其中,县外打工人数4.31人,占农村劳动力19.8%,占全县已转人数的36.8%;县内打工人数达5.9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17%,占全县已转人数的50.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979元,比2014年10802元增长了10.9%。其中,工资性收入5506.82元,占纯收入的45.97%,比2014年的4776.38元增长了15.29%。

1.从产业行业构成来看: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占53.6%,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46.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35.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1%。2015年尤溪县国内生产总值176676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66251万元、第二产业794286万元、第三产业506231万元。

2.从年龄性别结构来看:以中青年和男性为主。从年龄结构来看,18至28周岁的占24.3%;28至60周岁的占52.5%;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50.3%,女性占49.7%。

3.从打工的流向来看:出县、市打工的多,以省外为主,县内乡镇外打工的少。全县在本乡镇内打工的占31%;全县流向县内乡外打工的占18.5%;流向本省县外的占40.5%;流向外省打工的占10%,省外打工又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分别占37%、22%、5%。

4.从务工人员外出时间来看:外出务工时间长短不均,外出1年以内的占40%以下,外出1年以上的占60%以上。

5.从获取的务工收入来看:务工收入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打工收入主要来自于省外。据坂面镇、新阳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统计,乡镇内打工平均收入为1500~2500元/月,县内乡外打工平均收入为2300~2800元/月,省内县外打工平均收入为2400~3000元/月,省外打工平均收入为2400~3000元/月。

(二)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的趋势向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县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据调查,在务工的劳动力中,具有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5.7%,经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仅占29.4%。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会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并且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对一些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岗位难以胜任,影响农村劳动力深层次转移的需要。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劳动强度较大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采矿业,属“苦力型”务工。

2.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从总体上看,全县劳务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为主,由政府组织和用工单位招聘的仅占23%左右,而77%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是靠亲属介绍或自发外出。使得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作时间过长、无端遭搜身、殴打以及工作环境恶劣所致工伤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一是户籍制度的影响。虽然全国大多地方都进行了户籍改革,但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进城务工的农民享受不到各种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二是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可能要蒙受因转让土地承包权而造成额外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阻碍了农民的弃农决策,离开农业的农民“弃土”动力不足,“两栖”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转移出去的主要精力用于抓劳务,难以精耕细作;未转移出去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未能得到较大提高,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家庭仍选择了“兼业”的方式,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三是子女教育、老人赡养问题。由于外出务工的大多是青壮年农民夫妇,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已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

4.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目前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完善,辐射功能不强,信息传递周期长、效率低,特别是受一些非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的干扰,用工信息真假难辨,部分地方交通、通讯条件落后,导致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而盲目外出务工,使部分打工者往往无功而返,不仅给打工者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也严重挫伤了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使他们各自家庭摆脱了贫困,而且极大地开拓了广大青年农民的视野,更新了观念,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扩大了他们了解外部的信息渠道,为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对实现农村小康目标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扬,致使农民收入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性、价格性因素以及靠结构调整增收的渠道都是有限的,不能根本改变农民靠土地、靠天吃饭的命运。

(二)有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以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特别是农民出省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要使农民富裕,首先要减少农民。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四)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

由于尤溪农民地处山区,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素质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亲历了城市改革开放带来的迅速发展,经受了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洗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外出务工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迅速成长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新一代劳动者。

(作者单位:尤溪县劳动就业中心)

注: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包括《2015年尤溪县统计年鉴》《福建省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平台人口组成分布表》《福建省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平台人口年龄分布表》《201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情况监测指标体系》,同时电话调查了新阳镇、坂面镇、新阳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猜你喜欢

尤溪县劳动力全县
尤溪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福建省尤溪县老年大学校歌重焕青春谱辉煌
爸爸的手提包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落实村级“零接待”制度的几点思考:以尤溪县为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