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的价值何在

2016-12-01依言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学人类

依言

常有人说,大学是我心目中的神圣殿堂。然而,大学的价值究竟何在?读罢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的真谛》一书,大学的神圣性跃然纸上,令人豁然。隐伏于大学运行中的内在机理和充盈意义逐渐凸显,“知识社会”“学术共同体”“智识教育”“理性生活”“心灵的攀登”,这些常挂嘴边却不以为然的问题徐缓地明晰起来。

作者认为:大学的价值体现在以广阔的人类意识关注人类命运,研究和探索宇宙的永恒问题、世界的整体问题、社会的普遍问题、事物的规律问题、人类的未知问题,借此明晰人生乃至宇宙的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这既是大学科学研究的本位,也是大学的价值所依。对此,作者以中国古代经典《大学》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及西语中“大学”的“宇宙”之意,阐明了大学这一特质的学理基础。这一观点正契合了德国学者雅斯贝斯表达的“寻找普遍性的事物、发现普遍有效的东西、形成普遍性的知识、为普遍人所认识和利用”的思想。

新近,在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得到验证之后,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就此事致信全校。他说:“这个成就,始于爱因斯坦:一种广阔的人类意识,可以形成一个超越当时实验能力的概念,而他的后人用了百年时间,发明工具,证明了其有效性。”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今天庆祝的发现体现了基础科学的悖论:它是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又是震撼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没有基础科学,最好的设想就无法得到改进,‘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只有随着基础科学的进步,社会才能进步。”复旦大学杨玉良院士也曾说过:我们关注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讨论,给出我们的回答。有些问题看起来可能是非常规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这些问题恰恰是为国家、民族、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和新的思维方法。大学所关注的问题均属于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就是通过对基本事实和基本规律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科学把握。可以说,基础研究就是原始创新。如果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重大发现和理论突破,携带而来的必然是密集的知识大迸发。这确是大学的价值所在。

关于大学为什么倾注于基础研究,作者认为这是由人类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作者大致概括了三方面:从时间层面看,时间的流变性使我们每一代人都只是停留于时间的节点,我们能见到的只是我们所面对的“当下”,而难以形成“既往”和“未来”的连续认知;从空间层面看,空间的多维性让我们所有人都只是漂浮于空间的微粒,我们能感知的只是我们所面对的“局部”,而难以形成“整体”和“系统”的全局认知;从现实层面看,社会的多元性让我们所有人都只是游移于社会的个体,我们能触摸的只是我们所面对的“实际”,而难以形成“群体”和“社会”的理性认知。由于这些局限,我们的思维往往具有“片段式”“零散性”“功利化”的特点,难以形成真正反映基本事实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知。倘若在基本事实和基本规律的认知上出现偏差,我们就会陷入狭隘的“思维暗障”而无法自拔。作者的概括切中要害。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有过这样一个比喻,他形容洞穴里的囚犯只能看到洞壁上火光的影子,全然不知道洞外的大千世界。我们往往如同这样的囚犯,身在黑暗的心狱而不自知,只见幻影不见真实,于是也就导致了一种自我膨胀、自我癫狂、自我强迫的心理倾向。现实社会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不重视基础研究,不清楚基本道理,不遵循基本规律,不坚持基本规则,更谈不上为人类守望未来的长线考量。如果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群体的人或不同的个体)都局限于狭隘的自我思维,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如同化学形迹,随时都会发生急剧变化,接踵而至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次生问题、越来越复杂的矛盾纠葛、越来越混乱的思想状态。错误认知的叠加,会让我们越来越远离真实;错误做法的迭代,会让我们越来越悖逆规律。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实现困境”。比如对待气候变化,每当气候一发生变化,就有人称是极端气候,于是,便在慌乱中采取许多人为的干预措施。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并给出变化曲线,便会发现短期内所显示的陡然变化,若在长期内就是一个正常的周期性变化而已。然而,恰恰是因为不断的人为干预所产生的迭代效应,破坏了自然规律,极端气候非但没有遏制,反而产生了进一步加剧的倾向。一些社会政策措施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因此,恩格斯才字字入骨地警示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正是在此意义上,黑格尔认为人们所说的现实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根草”或“无实在性”的东西。为了避免陷入自我欺骗的幻觉,我们必须对自身的局限保持警醒,学会以长远、全面、客观的视角对事物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思索,从普遍性中探究该事物的本质规律。

凡事须务本,本立而道生。如果没有对基本事实的认知,没有对基本规律的尊重,没有对基本原则的遵守,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会支离破碎。为了避免思维误入歧途,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对基本事实的正确认知和对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重要方法。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指出:“科学不允许我们只为眼前这样或那样的一时需要去思考,而将重要的东西置之不顾。”美国学者皮尔逊也强调:“在现代社会,一个理想的公民就是具有摆脱个人偏见的判断。而科学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在个人的判断中消除自我,提出对每一个心智同样为真的论据。在事实上形成不受个人情感偏见影响的判断是我们将之称为科学的心智框架的特征。”大学关注的是基本事实,从事的是基础研究,传播的是公共理性,谋求的是社会公益。因此,有人称大学为国家之“公器”。既然是国之公器,大学就要以广阔的人类情怀,追求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大学可能对一时一地或无所贡献,但持之恒久,必能增进人类之智慧与社会之福祉。

作者通过触摸大学的历史、品咂大学的内涵、解读大学的密码之后,为我们明晰了大学的价值所在。诚如曾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的任鸿隽先生概括的那样:“大学者,智识之府也。对于既往,大学为其承受之地。对于现在,大学为其储蓄之地。对于将来,大学为其发生之地。”寥寥言语,意味隽永。正是大学的这一神圣性,大学才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拔基石、人类社会创新的巨大力量。

大学从悠远的历史走来,虽在江流潮涌般的时代变迁中迭经千载,却依然气象兴盛、云蒸霞蔚、福泽万千。我们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大学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大学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比萨里的大学问
谁变成了人类?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