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造神的史证

2016-12-01向芸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著者祖师崇拜

向芸

李乔著的《行业神崇拜———中国民众造神史研究》(简称《崇拜》,北京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严肃、严谨的学术著作。它是哪一个学科的书?我看是跨学科的,或曰涉及多学科的,包括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神话传说学等。具体来说,其研究领域主要属于社会史、文化史、风俗史;再具体说,主要是中下层社会风俗史,民众的信仰史、造神史、迷信史,也可以说是中国普通人的思想史。

行业神崇拜是民间信仰的一大类型,是中国民众造神史的一个典型个案。中国行业神崇拜,积淀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现象。弄清行业神崇拜,对于认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特别是下层文化和民众造神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于弘扬唯物论,无神论,解放人的思想、心灵,也具有参考和启发意义。

行业神是怎样造出来的

任继愈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迷信说明历史,我们则用历史说明迷信,这是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方法。”这里说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原则,唯物论的原则。对于中国历史上民众的造神、信神、供神的现象,当然也必须用历史本身来说明。《崇拜》一书正是用历史来说明行业神崇拜的。

过去谈神论神的著作,多是记述和研究信奉者供奉何神,怎样供神,而对于他们怎样造神却研究不多。人们虽然口头上经常说“神是人造的”,但究竟是怎样造神的?其具体过程如何?具体想法又是怎样的?往往语焉不详。“神是人造的”———这是无神论的核心命题,所以,应该把研究怎样造神作为研究民众信仰史的核心环节。《崇拜》的著者即是将此问题作为核心环节的。用确凿的史料证明行业神都是从业者制造出来的,并且讲清楚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是此书最重要的立意和内容,也是此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这为“神是人造的”这一无神论命题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史证。

行业神的造神过程堪称人造神的范例,弄清了其中的奥秘,有助于深切、具体地理解“神是人造的”这一道理。本书用历史考述法(当考则考,当述则述)详细考证和记述了所知的百余个行业所供奉的神癨的来历,将从业者造神的思考脉络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使人们知晓了所谓“神”,其实不过是真实人物的变形或影子,或是从小说、神话、传说及宗教故事中的人物演变而来的。总之,都是各行业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各种历史资料中选材,从而塑造出来的。

例如,书中写道,建筑业所奉的祖师(祖师神、祖师爷)鲁班,是真实历史人物的变形,绦带业所奉的祖师哪吒,是神话传说人物,盗贼所奉的祖师时迁,是小说人物,等等。其造神根据,是这些历史人物、神话小说人物与相关行业特征的某种关联,这种关联,或是确实的,或是牵强附会的,如鲁班被奉为建筑业祖师的根据是他是古代的能工巧匠,哪吒被奉为绦带业祖师的根据是《西游记》写他把龙王三太子的筋抽出来做腰带,时迁被奉为盗贼业祖师的根据是《水浒》好汉鼓上蚤时迁是偷盗高手。总之,这些人物被奉为行业神,都是人为的作品,都是从业者按照一定思路和规则制造出来的。这就是造神史,就是造神的脉络和过程。《崇拜》一书“用历史说明迷信”,一一揭破了这些行业神癨的本来面目。

步武五四先贤

著者写这本书,深受了五四先贤“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影响,无论从学术立意还是著述方法上,书中都显现出一些五四学风的遗韵。

五四先贤强调民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强调民众史的斑斓多彩和研究它的必要性,主张做学问要眼睛向下看,向广处看。顾颉刚先生曾提出过“要打破以贵族为中心的历史,打破以圣贤文化为固定的生活方式的历史,而要揭发全民众的历史”的主张。《崇拜》一书,便是贯彻这一主张,眼睛向下、向广处看的著作。倘若著者没有这种学术眼光,是断然发现不了行业神崇拜这个课题的。

旧史家对于民众史历来不重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正史所记录的“祀”,乃是国祀,而非民祀,更非行业祭祀。旧史家当然是不会研究行业神崇拜的。李乔先生步武了五四先贤的学术先路,才有了这本研究民众历史的《行业神崇拜》。

本书研究神癨问题,实际也是在步武五四先贤。五四新文化运动空前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一切反科学、不民主的东西都开始被质疑、被动摇,万千年来束缚人们精神的神鬼信仰,便是被质疑、被动摇的重要对象。一位法国学者说:“古今生活、思想中的神怪方面之史的研究,能够帮助解放人的心灵。”五四先贤颇为重视神鬼研究,写过不少此类文章,其目的就是为了搬掉压抑人们思想的巨石,解放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这本《崇拜》,实际是继承了五四以来研究及批评神鬼信仰的学术风气的,是在这种学风影响之下做出的成绩。《崇拜》这部书无疑也是有助于解放人的心灵的。

著者在自序里说,此书“虽是考神之作,也是忧患之书”,这是他步武五四先贤精神,使此书立意丰厚升华的一种表述。就是说,此书虽是学术著作,但也有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加以思考的功用。读了它,可以对民间信仰与社会的诸种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助于对那种喜欢拜神、喜欢崇拜圣物圣人的思维习惯做更深入的反思。

黑格尔《小逻辑》说:“宗教与政治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行业神崇拜这一民间宗教信仰就与政治、与社会管理颇有关系。实际上,行业组织供奉祖师神就是行业内部的一种政治行为,是行业管理上的一种措施。从业者将祖师神作为同行的旗帜,用以团结同行,这类似于古代氏族的图腾或阀阅之家的族徽。

对于现代造神运动,这本《崇拜》可以帮助人们从历史根源和文化脉络上深入思考和认识。比如,我们的民族心理中有一种“崇拜基因”,表现为特别喜好崇拜神灵、圣人和王者,并形成顽固的习性和“崇拜文化”,而行业神崇拜便是一个典型个案。从这一个案中,我们看到古今造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极易对所崇拜的杰出人物的史事或传说做“层累的堆积”,使其演变为无所不能的“箭垛式人物”,然后再对这个“箭垛式人物”加以更狂热的崇拜。

研究民众心态史的一个实践

造神史研究可以说是人类心态史研究的一支。以往的历史学家最看重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之类,对心态史则极少问津。其实,心态史是历史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云:“凡史迹……非深入心理之奥以洞察其动态,则真相未由见也。”史迹是人创造的,人的心态如何,能不关乎史迹的形态和走向吗?造神、拜神,属于人的信仰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心态的突出表现,特别是当一种文化由“神本”尚未完全过渡到“人本”的时候,造神、拜神更可以说是心态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之,造神史研究可谓心态史研究的重镇。

行业神的造神史,是社会各行业人们,包括上层人士和下层民众之心态史的重要表现。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各行各业的造神史,实际就是研究各行业人们的心态史,往大一点说,也就是研究他们的思想史。本书著者一向关注史学界的心态史研究,还曾发表过若干篇相关内容的文章,《崇拜》一书可说是他研究中国人之心态史的一次更重要的实践,这次实践是成功的。

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结构

这部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设置,科学、合理,值得肯定。其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宗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搜寻历史文献资料,连接历史碎片,相对复原历史原貌;使用归纳法,从史料中抽绎出带规律性的原理;用马克思主义和多种社会科学理论认识和处理史料。这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的,靠此方法完全能够了解和认识中国行业神崇拜的全貌和意义。

在考述行业神崇拜历史面貌的过程中繁复地征引资料,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实际是在使用一种实证的、因事见义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历来有“实”和“虚”两类方法,著者用的是“实”的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著者说,一是觉得孔子说得对:“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即摆出史实最有说服力,毕竟史实为王;二是想学陈寅恪先生的作文法———用众多史料揭示历史面貌;三是想仿照英国学者弗雷泽的名著《金枝》的“严整的体系,丰富的资料”的著书法。著者之所以使用这种实证的、因事见义的、繁复征引史料的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追索历史原貌,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原貌。著者认为,历史资料越丰富、越翔实,就越能接近历史原貌。“用历史说明迷信”,更需要众多翔实的史料做工具,只有如此,才能弄清所谓“神圣”的真貌,揭破迷信的老底。

做“窄而深”的研究,也是著者的研究方法。此法保证了论述的精细入微和严谨。例如,对于行业神的分类,著者将行业神分为祖师神和单纯保护神两大类———探讨的重点是祖师神;对祖师神身份的确认,又有区别性的说明,即确有创业之功者不一定被奉为祖师神,认定是否为祖师神还有其他标准;对祖师神的“神性”与“人性”又加以了区分和解析,从而指出了行业神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联系。于此可见其“窄而深”的研究之一斑。

著者曾自谓,运用“窄而深”的治学方法是受了清儒的影响。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谈到戴东原的朴学风格时说:戴东原一派的学风,“专作窄而深的研究,所选的题目或者是很小的,但在这个题目的范围内,务把资料搜齐。类书式的‘案而不断,他们是不肯的,但判断总下得极审慎。所以他们所著虽多属小篇,但大率都极精锐”。本书著者实际是在仿效此法做研究,虽然未必学得到家,但方向、方法如此。可以说,选择“窄而深”之法研究行业神崇拜,是此书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选用此法,也与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有关。著者说,行业神崇拜这个课题很像一眼深井,极适合做“窄而深”的研究。

《崇拜》全书分为“上编·概论之部”和“下编·考述之部”两大部分。上编提挈全局,综论抽绎出的原理。如研讨行业神的含义特征、造神规则、崇拜目的、敬神活动概况、行业神崇拜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等等,并略论其在历史、文化和民俗上的价值及世界背景。论述时绝非“以论代史”,用几个概念来罗织推理,而是每个论断都有材料根据,且非单文孤证。下编做搜寻史实和考述历史面貌的工作。将俗称的“百业”“三百六十行”划分为十七大类,分别考述了一百四十个行业崇奉本业祖师神和单纯保护神的情况。读下编,好像走进行业神的陈列馆,一尊尊神灵,形态各异,煞有介事地岸然高踞,仿佛真的统管一业的兴旺发达。上述结构,是这部书很成功的地方。

可以看出,著者为写这部书做过相当周密的思考,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这是一部很有功力的作品,显示了作者的思辨精神和驾驭材料的能力,标志着作者的实际学力和成熟程度。

采铜于山,史料丰富

从来的学术贡献不外两种:一是以课题的新颖或提出重大课题或找到了一个新的学术角度而推进了学术的进展;一是以扎实的资料及研究发展了学术。《崇拜》把这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了。第一种贡献,此书是大陆学术界最早也是最系统地研究此新颖课题的成果。第二种贡献,此书以扎实的资料及研究发展了学术。

鲁迅先生曾写过谈鬼神的文章《五猖会》和《无常》,他感叹道:“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行业神崇拜就是个颇有难度的课题。其难度首先在“文献不足征”。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历代典籍便不大愿意记鬼神事,官修史书等正统文献又很少记录一般民众的历史,所以关于行业神崇拜的史料便非常少,即使有也多潜藏在文献的“字缝”里,需要下大功夫爬梳,前辈学者留下的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极少。

据著者说,他写此书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搜集史料,用现在的话说,可谓用了“洪荒之力”。除搜集文字材料,还要做实地调查,访问故老。看看已经出版的这部60万字的著作所征引的史料,可以发现大多数内容都是“采铜于山”得来的,而非“买旧钱以充铸”。这需要花费多少心血啊!通观全书,没有空话,所有的史实,都言之有据,有书可证,考证凭史料说话,论点有史料支撑。全书以丰富的史料,勾画出了人们鲜知的中国行业神崇拜的历史面貌。

任继愈先生在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认为,这部书的突出优点是资料搜罗宏富,对“行业”的罗列也相当齐全。他说,“关于中国行业的兴起、发展和分工,过去有过一些著作,但研究得还不够。研究它,既离不开文献依据,还得结合社会调查。李乔同志善于利用工作的条件,不辞辛苦,深入社会各行业,结合文献进行社会调查,汇集的记录是可信的。今后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还会有新的资料被发现,将有所补充,但我相信不会有重大的突破,因为它搜集的材料相当齐全,是作者长期积累的成果,短期突击是搞不出来的。”这一评说完全是内行人的破的之言,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著者除搜集了大量行业神崇拜的史料,还从学术先辈的文集论著中勾稽出一些他们在行业神崇拜问题上发表过的久已湮没的珍稀见解。如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在《日知录》里以茶业供奉陆羽为谈资评论某人;瞿秋白曾把木匠供奉鲁班作为“行会文化”的标志;顾颉刚在论述“三皇”问题时,将木匠供鲁班、织工供嫘祖与医师供三皇做比较;冯友兰在论述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时说,士人尊崇孔子,“犹木匠之拜鲁班,酒家之奉葛仙”;版本学家孙殿起在所辑《琉璃厂小志》中记述了旧京琉璃厂书商根据行业需要供奉文昌帝君和火神的情况。这些学者的见解,对于今天学界人士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行业神崇拜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既有用又有趣的书

《崇拜》一出版,就有学者评论说,“这书有用”。行业神崇拜,本身是个“小而偏”的题目,但其学术意义不可忽视。民国学者江绍原爱研究神鬼礼俗等题目,有人认为没什么用,但叶圣陶先生认为很有用,他援引了一封信札中的话来评论江绍原的研究工作:“研究学问只要目的在于求真,也是斩除思想上的荆棘。例如哥白尼的地球说足以打破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见,达尔文的进化论足以打破人为宇宙中心的谬见,而间接打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阶级制度。所以,学问不必求用而自然有用。”的确如此,一种看似无用或用处不大的学问,实际上往往间接地会有大用。“不必求用而自然有用”,许多学问都是如此。这部《崇拜》就会直接、间接地对研究和解释历史、思想、文化、民俗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用处,有参考价值。

比如,它可以证明孔夫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对下层民众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不大,而他那种“祭神如神在(祭神态度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的祭神心理,却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小。孔子生在巫鬼势力旺盛的春秋时代,却“偏不肯随俗谈鬼神”(鲁迅语),这本是一个好榜样,但中国民众敬孔子可以,却不能不谈鬼神,从业者更不能不敬祖师爷,相反,总是表现出一种笃信和狂热崇拜的态度。著者认为,自古以来流行的行业神崇拜,是中国人不遵“不语怪力乱神”,而遵“祭神如神在”之旨的一个突出表现。

本书两篇序言的作者任戴二先生都谈到了此书的有用性。任先生认为,“这本书对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有参考价值”,又说,“它是一部记录中国各行业从业者信仰的资料性的专著,给社会史、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社会史提供了可贵的原始资料”。戴先生认为此书对研究行业史极有用。他引用了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的话:“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又加以申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市语,自己供奉的神癨。这种种神灵,是现实和奇幻的结合,作为各行业所应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的精神监督力量,起团结、约束和教育从业人员的作用,造神的意义主要在这里。”这一申说,大体是根据《崇拜》所提供的史料做出的,实际是对《崇拜》一书有用性的肯定与说明。

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外文化的差别也有用处。例如,书中有一专节《中国行业神崇拜的世界背景》,列举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崇拜行业神的情况。中外一对比就可以发现,中国的行业神崇拜是最发达、最典型的,特别是祖师神崇拜的丰富多样性和发达程度,更远为其他国家所不及。从这当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祖先崇拜、多神教等文化特点对中国行业神崇拜的深刻影响和支配作用。

在远古,世界上不少国家的行业神崇拜与中国的行业神崇拜是旗鼓相当的,但后来却衰落了,这大概与三大宗教的产生有极大关系;而中国各行业民众则依然造神如故,且因佛教的传来,增加了行业神的造神材料。中国的行业神崇拜,真是世界第一。这当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这部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是一般学术著作所罕见的。主要是因为课题本身有趣,历史现象本身有趣。这特别表现在许多行业造神理由的荒唐可笑。比如,酱园业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祖师爷,他们的理由是,颜真卿曾有“颜鲁公”之号,“颜鲁”就是盐卤,酱园是要用盐卤的,所以,颜真卿理所当然就是酱园业的祖师爷。又如,唐代酱菜工奉蔡伯喈为祖师爷,蔡伯喈即东汉文学家蔡邕,酱菜工奉蔡邕为祖师爷的理由是,蔡邕音谐“菜佣”,自己便是受雇做酱菜的“菜佣”,所以蔡邕蔡伯喈理应是自己的祖师爷。类似这种有趣可笑的例子书中还有不少,翻阅此书,常常不禁莞尔,喷饭。

猜你喜欢

著者祖师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增字配号规则的探讨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偶像面面观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我的爸爸是超人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