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典图画书大师的幽默、想象与才情

2016-12-01胡丽娜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伊娃奥利郊游

胡丽娜

对中国读者来说,伊娃·林德斯特伦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就图画书艺术而言,伊娃·林德斯特伦不仅是瑞典国宝级的存在,而且是世界性图画书大师。出生于1952年的伊娃·林德斯特伦,以其丰沛的才情与鲜明的艺术个性创作了一系列图画书杰作,并斩获ElsaBeskowPlaque奖(1995)、BMF Plaque奖(2001)、ExpressensHeffaklump奖(2002)、瑞典年度最佳图画书Snobollen奖(2012)等多项殊荣。2014年,伊娃·林德斯特伦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的提名。林德斯特伦的创作大多取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以孩子的语调、节奏、逻辑书写故事,通过细腻灵动的笔触、简洁童趣的画风摹写描摹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背后耐人寻味的孤独、友谊等主题。

2015年,海燕出版社引进了伊娃·林德斯特伦的《我不喜欢水》《在森林里》《猴子和我》《奥利和妈妈去郊游》等8本图画书,这些带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图画书,延续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长袜子皮皮》等瑞典经典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之旅,又为当下繁盛的图画书出版注入了新的声音与光彩。

日常生活的幽默呈现与书写

伊娃·林德斯特伦的创作灵感源发于日常生活,并以灵动的笔触呈现这种童趣和幽默,可谓日常生活的想象力游戏。《猴子和我》《奥利和妈妈去郊游》《我们喜欢藏起来》都是这样的创作。

《猴子和我》故事一开始就是我和好朋友猴子欢乐地玩耍香蕉的画面。可是,猴子不见了,它是藏起来了吗,它去了哪里?接下来故事就围绕着猴子去了哪里渐次展开。刚开始,我通过找它来消磨时间,后来就陷入对它生活的各种猜想与思念。它可能乘着火车到了另一个全新的地方了,可能有了新的朋友。想念的同时,更多的是盼望与等待,希望它回来找我。兴许是心有灵犀,我决定举办一个聚会,一步步做着准备,炸水果,煮好吃的,一切都准备了两份。可是,一直等到食物吃光了,亲爱的猴子在哪里呢?

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曾用一个数学公式(文×图=绘本)来概述图画书的特征。也就是说,文字内容呈现的故事仅是图画书的故事之一。伊娃·林德斯特伦在这本图画书中,就将“文×图”的效果进行了充分而智慧地展现。在双线叙事中,文字部分是我对猴子“离开”之后生活的倾诉,而在图画的世界中,仿佛是在回应我的想念与忧虑,图画细细地展现了猴子生活的点滴,如何离开,如何新交朋友,开始生活,如何因为思念而回归,如何默默打量着我为团聚的精心准备。这种“双线”叙述的组合形成了富有张力的故事,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叙述效果:文字故事略带伤感与失落,而图画的内容饱含细节,仿佛游戏一般蕴藏了很多发现的乐趣。最富有喜剧效果的是在准备聚会等待的部分:切洋葱时留下的眼泪,是被洋葱呛着,还是想念的泪水?明明已经回来了,猴子都藏在哪里呢?如此揪心、深情的故事,终于在末页给出一个团圆的结局,两个好朋友亲密的背影,这也是作者给予读者的一种抚慰吧。但抑或,猴子并未离开,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种想象?因为林德斯特伦在画页中蕴藏了那么多细节,猴子的踪迹一直伴随着我。林德斯特伦总能不动声色地在不经意间营造多重阅读的可能与乐趣。

这种孩子的思维与想象在作品中的贯穿,在《奥利和妈妈去郊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星期天,妈妈准备郊游,邀请奥利同行。可是一出门,妈妈就犯迷糊,她竟然不知道去哪儿。接下来喝咖啡吃东西时没钱付款,只好留下洗盘子。天黑了,回家的路上居然就迷路了。妈妈急得直冒汗,大喊要奥利帮忙找回家的路。后来他们选择了一条路,到了莫德居住的地方。他们吃饭、看电视、睡觉,一切都好像是在家里一样。第二天妈妈坚持要到山顶,郊游才结束,故事的最后是郊游结束后他们回到了家里。故事就是这样一场乏味没有惊喜的郊游。《奥利和妈妈去郊游》典型地体现了她的创作特色。略显平淡的故事,波澜不惊又充斥各种细节,叙述琐碎而不连贯。一个孩子与大人的故事,孩童视角下成人世界的故事,这一切仅仅是无趣的日常生活片段之一吗?抑或,这是一个有关想象和旅行的故事。因为在故事中,地图再三地出现且参与叙事。当妈妈不知道去哪儿的时候,奥利幽默地回应说:“我们快跑到第三页的边上了。”迷路的时候,奥利查看了好一阵子地图。接着地图变得模糊了,似乎一切都不对劲了。故事中的奥利始终抱着地图。于是我想到了作家蒋韵的一部小说《完美的旅行》,讲述的也是一个女人和男孩的想象旅行。一张地图,两人进行了精神上的旅行,书中有一句话说“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比如想象。”那么,能否将奥利和妈妈的郊游视为一场想象力的游戏呢?

《我不喜欢水》是林德斯特伦的另一重要代表作。这是一个不喜欢水的男孩的喃喃自语。他叫阿尔夫,他不喜欢水,不喜欢下雨,不喜欢湖水、泉水,也不喜欢水坑、河沟、大洋、小河、小溪、池塘和游泳池,也不喜欢大海、大洋。整个故事就是男孩絮絮叨叨地罗列了各种对水的排斥,他与水的各种不愉快经历。阿尔夫在对水的抗拒中,坚持自我的选择,不参加和水相关的事项。这是怎样的一个不合群,不与人乐的男孩啊。可问题是,尽管阿尔夫如此不合群,伙伴们的行为他总是若即若离地知晓。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和大家的不同而苦恼,违逆自己的天性以融入大家。他泰然自若地坚持自我,淡定地快乐着。这是一个以孩子的语调与视角呈现的,迥异于传统叙述的故事。这个坚守着自己小世界的男孩太有个性了。同样难得的是,阿尔夫并没有被刻画成被孤立和排斥的对象,那些伙伴真诚地接纳他,他们各行其是,安然相处。创作者深谙孩童对水的热爱,将水之好玩种种细腻地表现,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成就了一个温馨又不失内涵的故事。伊娃的画图总是具有丰富多彩的调色。橙黄和粉色、天蓝色的混合,或者是米黄色和淡蓝色的混合,这样的图画总是有某种柔和感。就是这个不喜欢水的男孩,在水彩画的背景下,故事结束的时候他在水中了。

伊娃·林德斯特伦细致入微地描摹了孩子的心理,她有着洞悉孩子内心世界的魔力。故事讲述的语调、节奏、逻辑都是孩子式的,同样在图画的表现上也完全是孩子视角,这些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画面对文字进行了很好的延伸,文图相得益彰带给读者充满惊喜的阅读体验。《还我们帽子》中的索菲,饶有兴趣地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关于帽子的故事。可是正是这些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洞察的孩子,在日常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生出波折与魔法,赋予生活以幸运与别致。

孩童之眼对成人世界的打量

在孩子眼中,成人世界总是有着诸多困惑好奇的不解之处。而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经常会通过孩童一知半解的认知和独特的感受来构思情节,制造幽默和惊喜效果,以此来呈现孩子之天真童趣。

《我们喜欢藏起来》正是两个孩童试图破解成人世界诸种谜团,或者说以孩童之眼打量成人世界的故事。他们发现总是有东西会不见,他俩就想看看它是怎么丢的。他们试图找到线索,却总是找不到。不过,他们坚持着各种努力。比如试图从一个男人那里抢回丢失的橘红色帽子,从商店抢下芥末拼命跑回家。他们还试图洞悉更多的秘密,比如天黑的时候成人们的忙碌和“胡闹”。东西会不见,更糟糕的是人也会失踪,河流分岔的时候人就不知道往哪里去了。他们现在又盯上了一个人,把他拽进去,结果不是同一个人。他们就这样潜伏着,隐藏在各处。他们从容不迫地等待着,因为又有东西要失踪了。这是两个孩子的游戏,一场沉浸于自我、自成体系的快乐游戏。这也是两个孩子对世界的一种发现与改变的尝试。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种种充满好奇与疑惑,努力地理解并参与其中。这就是孩子对世界的简单理解,他们的逻辑思维迥异于成人,可是这样的逻辑背后有着天然的哲学。难得的是作家对孩子的心理有着敏锐又细致入微的把握与描摹,这是一个能自如穿梭于孩子内心世界与成熟艺术表现的创作者,她营造了一个温暖神奇的世界任由孩子探索发现。和孩子讲清楚这个世界运作的规则,解释人类的各种行为规约,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妨将自己变幻成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进行一番打量,这肯定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发现之旅。

《我逃跑了》更能彰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可谓逃跑者的内心独白与渴求。一只羊因为无聊,没有人关注,于是就逃开了,开始了逃跑者的生活体验。显然,这是一只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渴望被关注和温暖的羊。它的逃跑既是对无聊现实的逃避,又是对孤寂内心的自我关怀。它试图在逃跑中寻求关爱、友情,在改变与沟通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它一步步地努力探寻着自我的个性空间。它曾经和貂、布谷鸟谈及自己是逃跑者,它曾经返回之前的牧场,胡乱冲撞试图引起注意,不过并没有人关心它的内心与渴望,它甚至写明信片来表现抗争与不满:“我逃走了,你们应该找我。”它的内心依旧有着憧憬与希冀,只是最后它却谢绝了同伴的回家之邀。整个故事都弥漫着浓烈的孤独、无奈,逃跑者忧伤的情绪贯穿于故事的始终。这是一个孤独的,需要关注和抚慰的灵魂。

伊娃·林德斯特伦很擅长表现遗失之物、孤独、友情、渴望等主题,并通过画面的色彩、人物的个性、布景的呈现来烘托与汇聚。《我逃跑了》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她也在书中倾注了很多思考。除了逃跑者之外,貂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它始终是一个忙碌而沉默者,对于逃跑“它不想再说别的什么了”。是的,总得有人观照内心世界,发呆沉思,也总得有人劳碌着生活。

创新与个性的完美展现

伊娃·林德斯特伦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每每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气质。伊娃·林德斯特伦曾说,她经常会将人物和动物混杂在故事中,这样会使创作变得有趣,同时,动物和人类混合的设计会将故事带到日常世界以外的地方,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让孩子与动物并置在一个故事中,带给故事更有趣和多元的意涵。《我们是朋友》和《伦德和狗狗》就是这类风格的典型代表。

一个孩子走进森林,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从《小红帽》开始,孩子与森林的故事已为很多创作者书写,演绎了或恐怖或温馨,或成长或劝诫的纷杂主题。伊娃·林德斯特伦自写自画的《我们是朋友》,可谓女孩与森林故事中温馨而富有启示意义的创作。莉莉走进了森林,与野兔和蛇成为好朋友,他们放松地游戏,“野兔龇着牙笑,蛇笑得直打嗝”。只是,高兴的同时也会无聊和难过,他们都会努力想法子解决。他们互相邀请着做客,尽管生活习性与爱好都有不同,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他们的友谊。在季节变换的森林中,在女孩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孩子们对友谊的体悟、对生命的理解。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伴随着孩童的纯真、诗意与好奇的尊重与思索。无论是故事还是图画,都是满溢想象和温情,或者说这是一本可以与《在森林里》相媲美的精良制作。

《伦德和狗狗》是又一部表现摘月亮的图画书。詹姆斯·瑟伯的《公主的月亮》中的小丑、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月亮》的爸爸都是懂得孩子心理并给予关爱的成人。正是这些形象的存在,使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有一群闷头做事、务实无趣的成人,也有一群永葆童心、愿意和孩子游戏嬉闹、理解孩子好奇和童真的另类成人。《伦德和狗狗》中伦德便是一位进行“摘月亮”壮举的成人,该绘本是对“摘月亮”情节的另一番演绎。

作为一名有个性与成熟的创作者,伊娃·林德斯特伦获得了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提名。在图画的表现上,她偏爱水彩、水粉和石墨。她说水粉画的一个好处是便于帮助她弥补错误,因为很容易在不满意甚至画错的地方画上其他东西。她还坦承说《我们是朋友》这本图画书中冬天来临了的页面就有这种处理。她说如果不是画了很糟糕的兔子,画中一些树木和树桩就不会存在。这是一个成熟且追求完满的创作者率真的省思。

猜你喜欢

伊娃奥利郊游
扭一扭奥利奥的物理学问题
猪一样的室友
快乐郊游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上)
快乐的郊游
一句话等
自从有了赵肉肉
走,一起去郊游
丝绸去哪儿了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