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绘本的声音

2016-12-01孙晓燕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霸王龙成人绘本

孙晓燕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德育教学部,郑州 450044)



倾听绘本的声音

孙晓燕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德育教学部,郑州 450044)

绘本让孩子观察并体验成人世界的规则,让孩子感受到生的快乐和成长的力量,同时也为成人恢复青春的语言提供动力之源。这就是绘本的力量。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话语和声音读绘本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

绘本的力量;倾听;孩子;成人;成长

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没有机会阅读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上大学后,攻读中文专业,一直醉心于成人文学作品的阅读。等成家生子之后,家庭教育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面前时,才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儿童文学、婴幼儿心理及教育等方面书籍的阅读中。近几年的亲子阅读和自我阅读让我见证了绘本的力量:绘本让孩子观察并体验成人世界的规则,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力量,同时,也为成人恢复青春的语言提供动力之源。绘本用无法再精炼的语言、无法再形象的图画从孩子的视野诠释着人与自然、社会的秘密,同时又把人与自然、社会的生存密码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图画,一点点注入到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一、绘本:写给成人看的书

1.孩子的眼、成人的眼

在创作中,绘本作者常用易于孩子理解的画面和不约束孩子思维而留有余白的话语,来表述他作为成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因此,优秀的绘本在阅读过程中就体现出两重视角: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两重视角在某一个点上(感知和理解的较浅层面)相交后又向不同的方向(绘本展示的丰富内蕴)延伸,随着阅读加深,两重视角会再次相交进而产生新的诠释方法。同一本绘本,不同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乐趣,这是因为绘本的图、文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

成人读绘本,先要从孩子的视角去读,尽量去回忆儿时的感受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再融合现有成熟的阅读方法。这种自由深刻的阅读才能让绘本所蕴藏的丰富可能性逐渐呈现,才能读懂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审美意识、梦想和憧憬、儿童观等等,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

图1 《小房子》

先来看一下1943年获得凯迪克金奖的绘本《小房子》[1]。该绘本是美国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于1942年创作,同年在美国出版。1942年,世界和美国发生着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举国应战!作者却能够跳出战争题材的描述,用温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人们珍爱生活、处处生机盎然的景象。在主题传达中作者紧紧把握着儿童视角,她用孩子非常习惯的语调“很久以前……”开场,分外亲切。对孩子最为关注的故事要素,时间(很久很久以前)、地点(乡下)、人物(小房子),开篇叙述得简单恰当。紧接着用20个场景的变化,让孩子发现小房子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的多重变化:时间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道路桥梁的变化;小房子生存空间的由大到小再变大的变化;各个场景颜色明暗的变化;小房子像人一样的面部表情,从舒展到痛苦再到笑逐颜开的变化等等。最擅长找不同的孩子,被这些细微的变化所吸引。他们可能捕捉到了关于“时间”的感觉,可能感受到了具有鲜艳明亮色彩的田园生活给人带来的喜悦……

然而,作为成人的眼,除了要用孩子的眼灵敏地感知上述的诸多变化外,还要配合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去看,其内容会呈现出多样性。我们会发现书中尽述的关于“时间”的一切:白天、黑夜、一天、一周、一年,历史的形成是如此的厚重。我们也可能注意到了小房子对城市曾有的渴望:对城市很好奇,她很想知道住在那儿会怎样。当她真正住进城市里时,却发现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城市开发和扩建造成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人类文明发展中总充斥着悖论。

2.阅读绘本,可以让心灵得以回归

优秀绘本的创作者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儿童心理体验,又能用成人的理性思维认识生活的本质。他们通过准确捕捉儿童对生活的感知规律,在创作中真诚地表达童年的情感记忆,将成人的情感回归到儿童的情感。因此,成人在绘本阅读中,不仅仅有成人的情感体验,更有一次又一次回归童年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让人从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回归心灵,关注到自己和他者的存在。

美国绘本作家玛丽·荷·艾斯正是将她个人儿时丰富的心理体验融入到绘本《在森林里》的创作中,该绘本曾于1945年荣获凯迪克奖银奖。玛丽·荷·艾斯小时候最喜欢去森林玩耍,她曾回忆说:“儿童时代最开心的回忆就是诺斯伍德的夏天。我独自一人奔向黑暗的森林,在那里能坐好几个小时。我喜欢在那里倾听夏风吹过松树树梢的风声,期待森林中生灵的出现。比如,领着小鹿的鹿妈妈、豪猪、獾、乌龟、青蛙等等。”[2]这种森林的幻想体验,在她陪伴得了不治之症的丈夫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时,竟成了她心灵回归的最好方式。她日后深情地回忆:“为了度过两个人在一起的有限日子,我们达到了一个与肉体的死根本就无法破坏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开心地眺望着来到森林里的动物和孩子们的身影。”[1]2艾斯先生也因此随同做游戏的孩子和动物们成了艾斯太太记忆中的永恒。

图2 《在森林里》

玛丽·荷·艾斯所创作的《在森林里》也为后人提供了心灵回归的蓝本。从 “父亲”这一形象也可窥一斑。当越来越多的动物伙伴们加入小男孩的森林幻想之旅时,随着“我”爸爸的到来,“我”被领回到了现实世界。 “也许它们会一直等着你,下次再来一起玩。”[3]正是爸爸这一句话的力量,让森林里的这个幻想世界永远地留在了男孩的心里。正因为这位父亲理解并成就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小男孩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建议,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回家了。我想每个成人的儿时记忆里都有永远玩不尽兴的游戏经历,当一个人的灵魂荒芜时,作为父亲的他再看待孩子时,就失去了本真和初心。童年时期的每一种经历都非常可贵,而为人父母者,是否关注过孩子是怎样费尽心力度过每一天的?只有心灵的回归,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

二、绘本:读给孩子听的书

1.读绘本给孩子听,不因识字少桎梏孩子对世界的理解

绘本是图与文的结合,在一定时间内,将分别阅读的文字和图画结合在一起,在读者心里构建出一个故事世界,即使是成人也是不能很好填平两者之间的沟壑,何况孩子识字量小,同时人生阅历又不很丰富,这样孩子就不太可能了解绘本中的故事,绘本的内容也就不会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带给孩子精神的成长。如果读绘本给孩子听,她在用耳朵听故事的同时,可以用眼睛看图画,她所看到的画面会和她所听到的语言同时在心中重叠,静止的绘本画面就会动起来,形成连续场景,生动形象而又立体的故事世界就会浮现在心头,趣味和快乐就油然而生。

我们来看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我是霸王龙》[4],作者通过绘本想要传递给孩子的是应对凶险和黑暗的正面力量——爱和善良。作者从不掩盖社会存在的恶,凶恶的霸王龙爬到悬崖顶上要吃刚离开父母还没学会飞行的小翼龙,但作者在恶的一方阴谋即将得逞之际设定了一场灾难,火山喷发,悬崖倒塌,霸王龙因受重伤失去攻击能力而需被救助。小翼龙放下胆怯,无微不至照顾随时可能吃掉它的霸王龙。一天小翼龙出去觅食回来,看到恢复健康又能捕鱼的霸王龙,果断地飞走了,小翼龙的内心里有着一种释然以及眷恋。而霸王龙呢,他那一滴眼泪,让我们感到小翼龙的爱与善良里蕴藏的力量,它深深地感动了这个粗暴凶猛的家伙。我清楚地记得曾给孩子读到这里时,不识字的孩子已经抑制不住情感,趴在我的身上泣不成声。善与恶之间的张力呈现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的是一颗善良的种子,收获的是一种包容的胸怀。

图3 《我是霸王龙》

2.读绘本给孩子听,建造一座成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

作为孩子,内心所期待的是无时无刻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梦想。依偎在妈妈的身旁,或坐在爸爸的膝盖,听着亲人的声音,一起看着绘本的图画,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无上的幸福。在听到自己喜欢的绘本时,孩子往往竖起耳朵、眼睛发亮、精力高度集中,仿佛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书中的世界。这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也让父母无法停止朗读。这样的时光,亲子间共同拥有语言,分享快乐,并彼此接纳。作为读书的父母,可能在这一瞬间,下意识地勾起儿时的回忆,曾经的喜悦会再次涌上心头,内心会变得非常温暖。这种幸福的感觉,会不知不觉地随着读书的语调与绘本的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传达给孩子。父母语言中的这种生动的喜悦,能直接传到孩子打开的心扉里,让孩子感受到“在一起”的喜悦和言语的快乐。这种体验给予孩子生存的力量,并不断激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灵对话。

3.读绘本给孩子听,让孩子感知生命

绘本是与生命共鸣的书。那些优秀的绘本会借助动物或老人等形象,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我们感知生命,感知那些难以言表的生命与死亡、别离和悲伤。

丹麦作家金·弗珀兹·艾克松撰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插图创作的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是老人讲述关于死亡和永别的故事,温暖、细腻、深情。那些对往事琐碎而又温情的回忆,让孩子体验了祖孙相处时的快乐和幸福,以及永别时的伤感和从容。

图4 《獾的礼物》

英国作家苏珊·华莱创作的《獾的礼物》则是借助动物讲述生命和死亡。绘本这样描述死亡:

……他(指獾)轻轻地来回摇晃着,很快就熟睡过去了,他做了一个奇怪却很美的梦,一点都不像他从前做过的梦。

让獾吃惊的是,他正在奔跑。他的前头是一条好长好长的隧道。他觉得双腿非常强壮,稳稳地朝着隧道跑去。他不再需要拐杖了,他把它扔到了隧道的地上。獾飞快地跑着,在长长的隧道里越跑越快,最后,他的脚爪离开了地面。他觉得自己在翻腾、旋转,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却没有受伤。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5]

这是獾临死时的感觉。孩子听到獾离开他身体这种诗意般的体验,死就已经是另一种形态的生了。这种关于死的经验,会带给孩子无穷无尽的恐怖,无法排解的悲伤吗?绝对不会。心和灵魂的永生,呼唤出生的力量。

其他绘本如法国作家蒙德利克撰文、塔莱克插图创作的《小伤疤》,以红色为基调的绘画细腻地传达出面对妈妈的死亡,男孩敏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自我处理方法。瑞典作家汉伯格撰文、艾瑞克松插图创作的《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的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与他爸爸短暂见面的故事。一个孩子这么用尽力气向全世界宣扬一件本是很平凡的事:我也有爸爸。绘本传达给孩子的没有悲伤也没有眼泪,没有埋怨也没有责备,只有永远无法割断的挚爱亲情。

正如蕾切尔·卡森所说:“如果把孩子们经历的一件件事情比喻成最终会孕育出知识和智慧的种子,那么各种情绪和丰富的感知力则是让这些种子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幼年,正是耕耘这片土壤的最佳时期。”[6]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话语和声音读绘本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

[1]〔美〕维吉尼亚·李·伯顿.小房子[M].阿甲,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

[2]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3]〔美〕玛丽·荷·艾斯.在森林里[M].赵静,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4]〔日〕 宫西达也.我是霸王龙[M].杨文,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

[5]〔英〕 苏珊·华莱.獾的礼物[M].杨玲玲,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15.

[6]〔美〕雷切尔·卡森.惊奇之心[M].王家湘,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刘海燕)

Listening to the Voice of Picture Books

SUN Xiao-yan

(Department of Moral Educ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Picture books provide the chance for children to observe and experience the rules of adult world and help children experience happiness and growth power. Meanwhile, picture books provide the power source for adults to recover the vioid language.This is the power of picture books.Now,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read picture books for children with warm and vivid words.

power of picture books; listening; child; adult; growth

2016-08-20

孙晓燕(1980—),女,河南方城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德育教学及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研究。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05

I106.8

A

1008-3715(2016)05-0023-04

猜你喜欢

霸王龙成人绘本
雪地“霸王龙”
养大成人
绘本
绘本
绘本
霸王龙
我是霸王龙
放生一只霸王龙
成人不自在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