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互动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易班网络工作研究

2016-12-01曲升刚王莹姝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易班客体仪式

曲升刚,严 懿,王莹姝

(1.广西财经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南宁 530003;2.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监察审计室,郑州 450044)



符号互动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易班网络工作研究

曲升刚1,严 懿1,王莹姝2

(1.广西财经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南宁 530003;2.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监察审计室,郑州 450044)

本文尝试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物质、社会与抽象的三个客体,符号与情感能量的二种因素,“互动仪式链”的一条主线为总体思路,采用提升互动空间、资讯更新及时、完善教育教学功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与优化系统软件等措施,通过调查研究资料与案例分析以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易班网络使用情况与思想动态,旨在利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建议和措施。

易班;网络;符号互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布鲁默早在1937年提出了“符号互动”的概念,他认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都只能从社会的基本单元——互动中寻找,并且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符号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它是社会个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符号互动是能动与可变的过程,它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中的一切事物。[1-2]

结合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传统,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他认为互动仪式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结构,在整个互动仪式中涉及到符号与情感能量两个要素,人们之所以参加某项活动,是为了在这个活动仪式中追求情感能量的最大化。互动仪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比如在大学校园里的教室、食堂、图书阅览室、操场等地方开展的读书会、师生谈话、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等。高校易班就是一种网络互动仪式,大学生们运用符号在易班平台进行一种有效性的网络互动,从而达到某种情感归属。易班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融合了论坛、社交软件、微博、邮箱、网盘、手机应用等功能,它将娱乐游戏、学习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以及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能调高学生关注度与激情的地方,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阵地。[3]

利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在易班网络平台的符号互动过程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有机渗透是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学生工作的热议话题。本文结合调查资料进行易班网络符号互动方面的探究。

一、易班网络平台的符号互动

(一)权力互动——学校的大力推广和支撑方案

结合广西某本科大学大一、大二学生对易班网络平台使用状况的调查资料进行易班网络符号互动方面的探究。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4.8%。通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二学生中有近87%的人已经注册为易班用户,表1中的系统缺失值即样本中没有注册易班的用户人数占比为13%。在已经注册易班的学生中,高达68.6%的学生是因为要参加学校活动而登录系统的。因此,学校能够指挥学生行动凭借的是一种权力的力量,学生登录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可以说是在参与由命令至服从的权力履行仪式。反之,如果没有学校的强力支撑措施,易班互动可能就没有那么频繁。

表1 易班使用情况调查

(二)人际互动——增进友谊,扩大社交范围

由图1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易班网络平台的关注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增进友谊,扩大人际关系占26.9%;时事新闻更新及时占26.7%;提升专业知识或个人能力占24.4%;易于登录,界面风格简便占11.2%;展示自我,获得满足感占6.5%;应用及附带游戏种类丰富占4.3%。图1显示,以上特点因素随着占比越大,在网络上的波及面就越广。这也正好解释了调查结果中所得出的另一项数据,现今在所调查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学生群体中最频繁使用的网络互动媒介是QQ(占比为45.4%)和微信(占比为30.2%),因为这两种媒介工具都特别注重社交的应用。在易班网络平台,如果能更加彰显前三项特点因素,将会大大提高易班用户的互动频率。

图1 学生对易班的关注度调查情况

(三)资源互动——获取有用信息,提升专业知识或个人能力

社会个体成员对资源的不竭获取能力是促使社会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易班平台通过易学院、新课堂、大讲堂、资格认证等板块,传达有利于提升用户专业技能与知识能力的信息和资源。高校易班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前提是其具备资源或信息共享的功能。27.5%的学生认为通过使用易班网络平台查询信息、下载学习资料,从而学到了很多东西,是自身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外,学生们也颇为重视易班网页时事新闻的更新速度问题,例如寒假结束同学们已经开学了,但是易班主页的各大版块却还是寒假、春节或元宵节的内容,这难免有碍观瞻。在图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19.8%的学生希望易班网络平台在教学功能上能有所改进。

图2 学生对改进易班设置功能的建议情况

(四)价值互动——领取活动奖品,自我实现

高校推广易班的方案之一就是把举行校园活动与易班墙抽奖联系在一起,每当活动主持人宣布抽奖的时候,在场的全部师生都会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里的易班软件,等待被抽中领取奖品的可能。参考表1中的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存在着纯粹为了领取奖品而登录易班的现象。另外,易班网站还设有免费的课程学习、领取消费券等。然而,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鲁默认为价值应该囿于抽象客体的范畴,即与物质客体如电脑、手机、教室等;社会客体如父母、教师、朋友等有所区分,价值应该可以通过互动进行重新定义。在易班网络中,大学生们基于价值的互动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是有精神层面的,如文明素养的蕴育、自身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熏陶等。

(五)情感互动——展示自我,获得满足感

图1数据显示,6.5%的学生注重在易班能够展示自我与获得满足感的特点;4.3%的学生关注易班的应用及附带游戏种类丰富的特点,这些都是情感归属类的选项。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发生在易班网络平台的情感互动行为,既是用户的需求所在,也可以理解为柯林斯“互动仪式理论”中的另一关键因素——情感能量。情感能量相当于一种动力,具有特殊的社会取向。它是一个连续系统,从高端的自信、热情、自我感觉良好,到中间平淡的常态,再到末端的消沉、缺乏主动性与消极的自我感觉。在高校易班网络互动仪式中,大学生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情感能量的最大化。[4-7]

易班网络平台的符号互动过程显然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以上五种。以上互动过程并不是相斥与相包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交叉与渗透。当今社会处于一个新媒体的环境,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最大化地使用易班网络。

二、易班网络符号互动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重视物质、社会与抽象的三个客体

符号互动理论涉及到研究社会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前面已经简单提到了三种客体的区分,主体表现在高校易班中就是大学生自身。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视易班网络符号互动的物质客体、社会客体与抽象客体三个方面。

1.建设物质客体

建设物质客体,即建设物质基础条件。易班运行的物质载体如硬件设施建设、校园氛围、学生们使用易班软件的经济支撑能力等都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大力促进。

2.联系社会客体

联系社会客体,即联系社会关系成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也牵涉到家庭的未来与社会的走向,需要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

3.培育抽象客体

培育抽象客体,即培育思想意识层面。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文娱体育、学术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并把这些德、智、体、美教育同步运用到易班网络平台,使大学生们在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提升道德境界。

(二)强调符号与情感能量的二种因素

互动仪式包含符号与情感能量两个主要因素。柯林斯认为,社会个体成员进行符号互动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情感能量的最大化。教育工作者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抓住符号互动与情感能量两个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的舆论导向。

1.突显符号互动

合理布局易班主页的版块内容,根据大学生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升互动空间、改进教育教学功能与快速更新时事新闻等;充分利用权力、人际、资源、价值与情感等方面的符号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开启情感驱动

易班网络平台工作人员要懂得抓住大学生们的思想软肋,让易班成为他们的心灵港湾与情感归属地,使易班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特点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同时应增加功能运用与开发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种类。

(三)贯穿“互动仪式链”的一条主线

参考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把易班假设为一种网络互动仪式,易班互动过程包括符号与情感能量两个要素。如图3所示,认可符号1与具有相同情感能量1的学生A与学生B进行易班网络互动仪式,从而变成持有符号2与情感能量2。变化之后的学生A再与持有符号2与情感能量2的学生C进行易班网络互动仪式,从而变成符号X与情感能量X,学生B也亦然。这是一个无限扩大的网络互动仪式,但都以互动仪式为一条主线。[8]

图3 高校易班网络互动仪式链

上述分析启示我们应当时刻注意易班中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至易班的每个方面。一旦出现不良状况,要及时纠正或制止,防止不当言论或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无休止地扩散。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融入学生群体,在易班网络互动中充当思想领袖。因为拥有较大互动空间、有用的资源与信息、热门话题与活动、奇闻异事、娱乐游戏等特点就可以增强大学生们对易班的关注程度,从而映射集体的思想状况。基于易班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寻找这种互动仪式中的大学生个体、班级、教育工作者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符号互动过程,从而进行情感导向。

三、结语

利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可以实现权力互动、人际互动、资源互动、价值互动和情感互动,不但可以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增进友谊、扩大社交范围,获取有用信息、提升专业知识或个人能力。同时,利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可以实现大学生在易班网络中的符号互动过程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阵地,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1]张传辉,韩炜.高等农林院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有效性分析[J].经济师,2014(8),51-52.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朱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微:以“易班”为中心的考察[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5):65-66.

[4]朱颖,丁洁.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研究[J].新闻大学,2016(4):75-86.

[5]刘静轲.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失独家庭社会嵌入研究的启示[J].鸭绿江,2015(5):1746.

[6]王鹏.情感社会学的社会分层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13(3):55-59.

[7]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2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责任编辑 姚虹)

Research on College Yiban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QU Sheng-gang1, YAN Yi1, WANG Ying-shu2

(1. College of Culture and Transmiss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530003, China;2.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fice,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y using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theory is the “interactive ritual chain”. It improves the education work through three objects and two factors. The three objects include material, society and abstract, and the two factors are symbol and emotional energy. It also employs a range of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measures include adopting the interactive space, updating information,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unction, meeting the needs of self-actualiz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system software. The situation of using Yiban and students’ideological trends is known by the means of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iban; network; symbolic interac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08-06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易班中的符号互动与舆论导向研究”(2015LSZ007);广西财经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易班黏度与工作模式研究” (2015SZA11)

曲升刚(1982—),男,江西吉安人,硕士,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27

G641

A

1008-3715(2016)05-0125-04

猜你喜欢

易班客体仪式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黏度研究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