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016-12-01孙锐敏马晓旭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局限性影响因素

孙锐敏,马晓旭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孙锐敏,马晓旭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摘要:指出了气候变化异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而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带来这些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坚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并重视人类活动表现之一的消费行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回顾了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相关文献,归纳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性,旨在促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引导居民消费低碳化,以及丰富有关居民低碳消费行为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局限性

1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还是一个前沿课题,特别是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不全面,更多的是将焦点放在家庭能源消费,或是与低碳消费紧密联系的绿色和可持续消费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低碳化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强调“低污染、低能耗、低浪费”的低碳消费相关研究热度迅速上升,文献数目也在增加。经过整理和归纳国内外有关低碳消费行为的文献得出,当前的研究主要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多样。

2关于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2.1人口统计特征

学术界关于人口统计变量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产生的作用程度研究众多,但结论并未达成一致。荷兰学者Abrahamser(2009)对家庭能源使用方式的研究得出,人口统计变量各因素对能源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谢守红和陈慧敏(2012)对人口统计变量中的性别和婚姻状况进行T检验后发现,在低碳产品的购买行为上性别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而婚姻状况上差异并不显著;对年龄、职业、学历和可支配收入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些因素在低碳消费行为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而杨波(2012)用LPM 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后发现,消费者在低碳商品消费过程中,诸多个体特征影响因素中收入情况最重要,其他的都不显著影响。

2.2内部影响因素

2.2.1低碳认知

Upham等(2011)研究发现公众“碳标签”认知对家庭碳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Chen Hong等(2014)对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做了区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认知和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而环境认知,低碳消费认知,对他人的低碳消费偏好和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积极影响社会意识消费行为。虽然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低碳消费知识应当对低碳消费态度产生正向影响,但是江婷和汪兴东(2015)的研究得出了相悖的结论,发现低碳消费知识显著负向影响低碳消费态度。

2.2.2生活习惯

Ouyang(2009)在对杭州居民进行调查后,分析得出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能够为家庭省电 10 %。朱臻等人(2011)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频率、地域因素等对居民碳排放有着显著影响。Sandra Bichler(2015)等通过对德国4000个私人家庭进行调查,认为在自动洗碗中提高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行为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消费者们的个人选择和个人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消费者在洗碗机类型、洗碗的项目和预处理方法这些方面的选择,对节能发挥重要作用。

2.2.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众多研究证实从众心理比态度能够更好地解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张松梅(2012)通过对青岛地区的社区居民和一些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的增多,从众心理和炫耀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居民的高碳消费。于君华(201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认为消费者受低碳消费心理不成熟的制约,具体表现为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至上的消费观的盛行严重误导人们消费行为。

2.3外部影响因素

2.3.1宣传教育

Steg(2008)、Per Gyberg和Jenny Palm(2009)经过研究发现,居民缺乏节能的有效方法知识是造成家庭减少能源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教育和信息宣传手段比一些结构性政策,能较好地改善家庭能源使用行为,起到引导居民节能行为的作用。巢桂芳(2010)在对低碳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中指出,如果政府部门缺少对低碳消费知识的宣传,将会影响整个地区居民的低碳消费程度。

2.3.2实施成本

LI Guozhu等(2009)以中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价格和能源产品的易得性影响农村居民的能源产品选择。王继红(2011)在调查农村居民对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时,也发现农村居民购买家电产品考虑节能环保的比例仅为27.3 %,而自己有需求并使用方便才是其购买的主要原因。摩托车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价格和油耗,很少有人考虑到尾气排放量。王璐(2014)采取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类情境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依次分析和验证后,发现经济成本显著影响服装消费和居住消费等相对长期的消费行为,但对饮食等随机性较大的消费行为则无调节作用。

2.3.3相关政策

众多学者认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对于低碳消费行为会产生积极影响效果。持相同看法的Peter H.G 等(2004)在解决荷兰家庭对能源的日常需求问题时发现,在短期内能源税对居民能源消费产生了虽然小但是十分重要的影响。Eva Heiskanen等(2010)研究表明低碳社区不仅能够解决政府普遍面临的社会困境,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个人解决无助的情况。贺爱忠等(2011)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和政策感知效果虽然对低碳消费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低碳消费行为却没有显著直接影响。熊冬洋(2012)也认为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和出台有效的财税政策,可以完善居民低碳消费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和降低居民低碳消费经济成本,让实施低碳消费行为更便利和可行。

3关于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

3.1多元回归模型

谢守红等(2013)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有效地筛选出生态价值观、便捷性、低碳认知、产品价格和政策感知效果5个主要影响因素。石洪景(2015)一方面运用单因素方差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和关注度等5个解释变量。除了常规的直接以低碳消费行为作因变量,还可以另辟蹊径以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为因变量(彭迪云等,2014),结合多元回归的方法更精确地分析影响因素。

3.2结构方程模型

肖敏(2014)在研究低碳消费态度—行为差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时,利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发现,低碳消费认知、感知效力和情境因素三个变量对低碳消费态度、意愿和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强度。由于消费者行为难以被直接观测,所以张蕾等(2015)用行为意向来代替对行为的预测,建立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都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实证研究碳标签对低碳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张露和郭晴(2015)发现消费者认知是通过消费者偏好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消费者行为。

3.3综合模型

芈凌云(201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ABC理论构建了我国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综合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对居民能源低碳化消费的情景调节作用。华坚等(2013)构建综合行为研究模型,分别采取Pearson 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和方差与均值分析方法研究3个维度对城市居民低碳产品消费的购买购置、使用管理和处理废弃这3种主要行为的影响结果,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加强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低碳知识普及程度和关注低碳宣传教育落实等建议。顾鹏(2013)也用Pearson 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综合模型来探究个体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的影响程度。田云(2015)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调节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4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低碳消费的研究近年才开始兴起,随着关于低碳消费的内涵研究逐渐深入和明晰,学者们转而聚焦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虽然当前相关研究文献不断涌现,但在对象和方法上仍存在研究较为片面的局限性。不过,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备受重视,关于政府低碳政策制定的引领、企业低碳产品技术的革新、全民广泛参与低碳的行为等方面可能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4.1研究对象的选取

国外研究侧重于家庭的节电等节能减排具体行为,证实心理、习惯、信息和技术等因素对居民行为都会产生显著影响;而国内经过前期对低碳消费内涵和概念的明晰界定后,研究对象逐渐开始聚焦城市、城镇居民和大学生这三类主体。然而,在众多的研究结论中有部分并未达成共识,如人口统计特征等因素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或样本采集周边的环境影响不同。特别是当前研究忽视了占据人口中重要一部分的农村居民这一对象,对处于中国特定国情和环境下的农村居民这一主体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而事实上,2004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量为140 kg标准煤,到了2013年已经大幅攀升到311 kg标准煤,增幅达到了122 %,不断逼近城市人均生活用能量。②因此,农村生活中能源使用等消费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农村居民这一消费主体的低碳消费行为也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4.2研究方法的采用

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考察到影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该领域中涉及到的相关研究方法也愈加成熟和多样化。在实证研究中,有采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也有构建态度—行为—情境模型和整合模型等方法来支撑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还是存在视角单一、统计分析方法过于简单等问题,对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得不够深入,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实证研究的深入性还很不足。通过对比和总结,发现对于存在多个因变量、测量误差和潜在变量由多个观察指标构成的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优势突出、最为恰当,分析的效果较为直观。因此,更适宜的方法也成为未来可能研究的探索之一。

参考文献:

[1]Abrahamser W, Steg L, Vlek C, et al. A Review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Aimed at Household Energy Conserv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5,25(3):273~291.

[2]谢守红,陈慧敏.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7~121.

[3]杨波.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和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2(1):122~126.

[4]Upham P, Dendler L, Bleda M. Carbon labeling of grocery products: public perceptions and potential emissions reduction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1,19(4):348~355.

[5]Chen Hong, Long Ruyin, Niu Wenjing, et al. How does individual low-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ccur? - An analysis based on attitude process[J]. Applied Energy. 2014(116):376~386.

[6]江婷,汪兴东.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5(11):76~83.

[7]Ouyang J, Hokao K. Energy-saving potential by improving occupants’ behavior in urban residential sector in Hangzhou City, China[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9,41(7):711~720.

[8]朱臻,沈月琴,黄敏.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9):831~834.

[9]Sandra Bichler, Susanne Gorny, Monika Seifert, et al. How to Improve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ur in Automatic Dishwashing? Example: Germany[J]. Tenside Surfactants Detergents, 2015,52(5):340~350.

[10]张松梅.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2(5):299~301.

[11]于君华.城市居民低碳消费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济南大学,2013.

[12]Linda Steg. Promoting household energy conservation[J]. Energy Policy, 2008,36(12):4449~4453.

[13]Per Gyberg, Jenny Palm. Influencing households’ energy behavior—how is this done and on what premises? [J]. Energy Policy, 2009,37(7):2807-2813.

[14]巢桂芳.关于提高低碳经济意识、倡导低碳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15~216.

[15]Li Guozhu, Niu Shuwen, Ma Libang, et 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Loess Hilly Region, Gansu Province, China[J]. Renewable Energy, 2009,34(6):1438~1444.

[16]王继红.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1):53~54.

[17]王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18]Peter H.G. Berkhout, Ada Ferrer.i. Carbonell, Jos C. Muskens. The ex post impact of an energy tax on household energy demand[J]. Energy Economics, 2004,26(3):297~317.

[19]Eva Heiskanen. Low- carbon communities as a context for individual behavioral change[J]. Energy Policy, 2010(38):7586~7595.

[20]贺爱忠,盖延涛,李韬武.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5):138~143.

[21]熊冬洋.引导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2(2):72~75.

[22]谢守红,陈慧敏,王利霞.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13(2):53~58.

[23]石洪景.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5(2):308~317.

[24]彭迪云,马诗怡,白锐. 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12):119~122.

[25]肖敏.低碳消费态度—行为差异形成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26]张蕾,蔡志坚,胡国珠.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经济与管理,2015(5):92~96.

[27]张露,郭晴.碳标签对低碳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中介效应分析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5(11):66~74.

[28]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29]华坚,赵晓晓,张韦全.城市居民低碳产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3(3):53~56.

[30]顾鹏.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3(16):61~63.

[31]田云.城市居民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6-04-28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商学院2014年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SXYYJSKC201513)

作者简介:孙锐敏(1991—),女,扬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马晓旭(1972—),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消费和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63-03

猜你喜欢

局限性影响因素
“拯救大地”理论的内在逻辑、局限性与改进思路
滴水藏海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何谓人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