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丘区兴林抑螺治理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2016-12-01黄良汕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黄良汕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林业局,安徽 池州 247000)



山丘区兴林抑螺治理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黄良汕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林业局,安徽 池州 247000)

摘要:指出了山丘区作为钉螺生存繁衍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传播机制尚未得到阻断。针对山丘区的兴林抑螺治理及其治理效果和对地方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兴林抑螺;钉螺;生态经济效益

1引言

由钉螺引致的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湖北、江西、云南、安徽等7个省份110多个县,其中血吸虫病患者达80余万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达2.44万人[1]。兴林抑螺打破了过去单纯由血防部门进行防治血吸虫病的研究模式,将血防与生态相结合,为实现血吸虫病的可持续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2山丘区螺情现状

我国的山丘区作为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流行区域之一,钉螺(Oncomelania)主要分布于大溪两旁的小草滩、灌溉沟渠、居民点附近的小沟、洼地以及塘库周边地区。

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山丘型钉螺为例进行相关讨论。贵池区属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地势南高北低,依山傍水,分山区、丘陵、圩区,呈阶梯形分布,境内山岭为主,层峦叠嶂,河谷和盆地错落其间,属于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钉螺逐渐泛滥。在80年代初期,贵池区圩区钉螺密度远远大于山区钉螺密度,随着生产结构性调整,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牲畜大量减少,农田由种植大户承包采用机械化作业,灌溉沟渠的修建等,圩区钉螺密度明显下降。而山丘区由于地形复杂,不方便机械化作业,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主要收入,致使山区150~250 m的高榜田基本呈抛荒状态,给钉螺的孳生提供了条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进山休闲度假人员逐年攀升,所以山丘区的钉螺治理迫在眉睫。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大陆地区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属于一种水陆两栖淡水钉螺,山丘区的钉螺具有很强的爬行能力,据观察发现,一只成年钉螺能够借助水流的作用实现远距离的迁移。在山丘区,山间平坝区的居民点周围为易感地带[2]。

3兴林抑螺治理情况

在山丘钉螺不断扩增的严峻趋势下,对其的防治工作渐渐有了科学的方法。根据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提出的兴林抑螺防治方法,旨在彻底改变钉螺生存环境来防治钉螺对血吸虫病的传播[3]。这一防治主要是建立以山林为主的生态防治体系来改变钉螺孳生的条件,让它们的食物来源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钉螺体内的化学成分,降低它们的生理活性和繁殖能力,达到抑制其孳生和繁衍的目的。

2002年以来,贵池区共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重点防护林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6.78万亩,其中抑螺防病林项目人工造林1506.7 hm2。通过恢复森林植被,不仅治理了贵池山丘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了水土涵养,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消灭钉螺孳生环境的目的。

4兴林抑螺治理效果评价

从2004年开始,贵池区就开展了兴林抑螺综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分布在全区11个镇、街道的62个村(居、林场),如在山丘区钉螺引致的血吸虫病较为严重的唐田镇沙山村建立抑螺防病林来观察抑螺效果,该项目实施期间的10年(2004~2014年)间采取环境抽样法调查钉螺孳生环境的情况,主要采样种类包括秧田、稻田、菜园沟及灌溉渠等样地,调查时记录下观察到的钉螺总数、活螺数量及死螺数量。

自项目实施以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贵池区山丘区兴林抑螺防治实验区域的钉螺总面积从2004年的1.74 hm2下降至2011年的0.58 hm2,在秧田、稻田、菜园沟及灌溉渠4中环境类型中,钉螺的生存面积率分别下降了70.3 %、91.2 %、50.1 %和57.3 %,钉螺的存活率分别下降了80.1 %、97.3 %、84.2 %和87.5 %,同时,活钉螺的平均密度也分别下降了78.9 %、97.5 %、85.6 %和93.6 %。

5兴林抑螺效益分析

5.1兴林抑螺的生态效益分析

贵池区山丘区的兴林抑螺综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在生态效益上影响颇大。笔者主要采取野外评估的方法对抑螺防病林建设区域的草本植物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物种构成及水土流失程度等生态环境进行效果评价,一是经过绿化荒山荒地,提升了山丘区涵养水源和抗旱能力。实施兴林抑螺以来,贵池区山丘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提升了山丘区植被的成活率,种植的树木根基深于农田的农作物,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植被增多,提升了空气湿度,从而提升了当地的抗旱能力,发挥一般草本植物不能代替的作用;二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抑制了山丘区荒漠化。兴林抑螺实验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减轻了贵池钉螺感染山丘区因植被退化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扭转了中等程度及以上水土流失现状,同时对当其的农田防护及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通过植树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变化学药物灭螺为生物生态灭螺、变环境污染性灭螺为环境友好性灭螺、变消费性灭螺为效益性灭,不仅使退化的植被得到恢复,也不会使山丘区生物系统遭到破坏,降低钉螺存活率的同时增加了原本稀少的物种,平衡了生物生态体系,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四是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贵池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疫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5.2兴林抑螺的经济效益分析

笔者主要从当地种植方式改变后对山丘区居民带来的经济收益和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角度来分析探讨兴林抑螺建设项目对贵池区山丘区发挥的经济效益。在兴林抑螺建设中,贵池区采用用材林和绿化大苗基地相结合原则来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环境。如池州佛缘生态旅游公司在唐田镇沙山村营造的400余亩绿化大苗基地、葡萄采摘园5.3 hm2、新建农家民宅1500 m2经营农家乐;池州天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唐田镇凤凰村建造500余亩绿化大苗基地,在沙山村建立油茶高效示范林基地100 hm2、果木园8 hm2,租赁民房500 m2开发旅游等等。

据测定,贵池区营造的1506.7 hm2抑螺防病林,一个轮伐期可以实现木材总收入9000万元,绿化大苗年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农家乐年收入达1700万元[4]。

6结语

山丘区钉螺防治中的兴林抑螺实验示范项目对山丘区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山丘区钉螺引致的血吸虫病现状及兴林抑螺治理效果做了阐述,并在兴林抑螺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上作了探讨。希望对读者在研究山丘区兴林抑螺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费世民,黄明忠.山丘区流域治理与兴林抑螺[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12):15.

[2]刘广福,张春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4):387.

[3]费世民.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5):31.

[4]王桂芳.安徽安庆市“兴林抑螺”控制血吸虫病远期效果的观察[J].热带病与计生学,2011(9):208.

收稿日期:2016-03-31

作者简介:黄良汕(197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43-02

Analysison Governance Effect and Eco-economic Benefits of Flourishing Forest and Controlling Oncomelania in Hilly Areas

Huang Liangshan

(ChizhouForestryBureauofGuichiDistrict,GuichiAnhui247000,China)

Abstract:Hilly areas,asone of oncomelania’s major survival reproductionregions,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has not yet been blocked.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 wasdone in view of “flourishing forest and controlling oncomelania” in hilly areas, itsgovernance effect and the eco-economicbenefitsit brought to the localregions.

Key words:flourishing forest and controlling oncomelania;oncomelania;eco-economic bene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