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江市沿海基干林带补植修复现状分析

2016-12-01姚良友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姚良友

(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 福建 晋江 362200)



晋江市沿海基干林带补植修复现状分析

姚良友

(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 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指出了沿海基干林带为防风固沙林,是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造林极其困难。阐述了沿海基于林带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带重建修复的具体工程措施。

关键词:沿海基干林带; 绿色屏障; 风口造林; 造林工程

1引言

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核心,是沿海防护林中最基础、最主要的骨干林带,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和生态防护线。有关方面将沿海基干林带划为特殊保护林带,进一步严格征用、占用特殊保护林带、林地的审批管理,对经批准必须征用、占用的沿海基干林带、林地,要落实补偿措施,对未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的,被征用、占用林带,林地的单位有权抵制。《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规定:沿海基干林带建设范围,在沙岸地段,从海水涨潮的最高限起,向岸上延伸200 m,沿海基干林带区划应落实到小班、地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省沿海基干林带数据库,现地调查深入,数据详实可靠,科学界定与严格保护沿海基干林带,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2晋江市概况

晋江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三面临海,东北有泉州湾海区,东南是台湾海峡的深沪湾海区,南为围头澳海区,西南为安海湾海区。海岸线曲折,在东部被石狮市隔开,岛屿星罗棋布,现海岸线总长100.05 km,类型为沙岸,泥岸和岩岸,其中沙岸29.16 km,占29.2 %,泥岸60.37 km,占60.3 %,岩岸10.52 km,占10.5 %,其中沿海基干林带69.69 km,占全市海岸线长度的69.7 %,断带30.36 km,占30.3 %。晋江市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沿海基干林带区划界定工作,2013年9月利用森林资源建档数据与卫星遥控感影像,完成了内业区划,2013年10月份开展实地调查核实,2014年3月编制完成《晋江市沿海基干林带区划界定报告(初稿)》,并于2014年6月中旬接受省林业厅现场检查,2015年5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实施晋江市沿海基干林带区划界定的通知》正式印发,晋江市成为福建省首个完成沿海基干林带区划界定的县级市。按照《福建省沿海基干林带区划界定技术方案》要求,晋江市共划定沿海基干林带范围6200亩(含新增非规划林地551亩,新增非规划林地全部界定为沿海基干林带)。本次区划界定范围为晋江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大陆海岸线往内陆延伸1000 m所涉及的镇、区,包括陈埭镇、西滨镇、龙湖镇、深沪镇、金井镇、英林镇、东石镇、安海镇、晋江经济开发区等9个乡镇67个村居。

3晋江市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情况

经济快速发展给沿海防护林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从1975~1988年期间是整个沿海防护林项目巩固的阶段,晋江市坫头国有防护林场也由此诞生,推进着晋江市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工作。为了推动沿海经济的发展,2002年泉州市启动沿海大通道建设,沿海通道建设征占用基干林带,公路通车后重建防护林,2008年工程造林采取设风障等保护措施,2010年工程验收时,除个别地段以外,多数路段的木麻黄幼林保存率较高,初步取得良好效果,但工程验收后施工单位撤走工程队,新营建的防护林不再继续养护,遮阳网风障失去维护立即遭受风沙破坏,破烂不堪,使木麻黄幼林遭受风沙袭击,在强风口3 km的窄林带,枯梢率100%、枯死率80%以上,西侧片林危害稍轻,林木枯梢率80%~100%、枯死率10%~40%,遭受不同程度的风沙危害,其中衙口村道以北至石狮处于风口北缘,属于弱风口路段,风沙害明显减轻,林木仅见枯梢少有枯死。

4防护林屡遭火灾危害

深沪湾沿海防护林,由于木麻黄树种单一,林下凋落物易燃,加上海岸带观光游人多,火源难以控制,木麻黄防护林带屡遭火灾破坏,衙口北面东侧火灾严重的地段,木麻黄整段被烧死,火灾也是不容忽视的破坏因素。

5沿海基干林带重建。

2012年晋江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沿海基干林领导小组,专门编制了建设晋江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规划,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造林工程,风口造林由于受多种风险因素干扰,必须采取特殊的造林技术措施,如何确保树木成活是建设防护林的重中之重。根据实际勘查,选定衙口的一个风口路段做为调查样地,在前期的时候,由于没有设风障,所以很多的木麻黄种活又死了,后来研究怎样能够确保其成活,这就是关键,根据以往几十年的经验,最主要的就是降低风速,缓解风害,也就是把风沙的冲击力降低,而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工程措施—风障。风障能有效缓冲风沙对树木的伤害,根据不同地段划分为强风口、次强风口、弱风口,不同的风口采取不同的风障。

(1)处于弱风口的地段,由于风沙伤害力较弱,采用造价比较低,半永久性的一种风障,这种风障采用条石和竹帘相结合的方式抵御风沙危害,竹帘有一定的空隙,存在一定的破风系数,那么这一侧一挡,另一侧再种木麻黄,所以木麻黄就没有受伤害在活了,长活形成到一个群体之后,就有一个比较强的抗风能力。但是竹帘风障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5年左右就会出现破损,关键就在于每年都要注意维修。这种半永久性的风障,等树木成熟以后,防护林的抗风能力加强,风障的作用就相应减少了。

(2)处于强风口地段,由于长期受东北风风沙的侵袭,怎么样让风速降低,危害减轻,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风沙动力学的原理,就地设定给固定的风障,即用石头砌成的石质风障,为第一道的风障,但是因为地块有低层到高层的变化,第二道木麻黄又被风吹死了,所以又设计了第二道、第三道风障,根据地形的变化建立多道不同的风障,再结合成本、美观等问题,强风口的风障设置有石质的、立木桩的、挂鱼网方式的来抵御风沙危害。

6沿海基于林带重建成果

6.1改变了沿海基干林带树种单一的结构

沿海基干林带的当家树种就是木麻黄,木麻黄是不可替代的沿海地区适应力最强的树种,但是单一的木麻黄形成林带,历史经验表明树种单一容易发生病虫害,所以选择一些适应力较强的其它树种进行搭配,对现有防护林郁闭度≤0.5,分布不均,存在林缘空地、林中空地的林分,进行局部套种蓝花楹、重阳木、桃花芯木、台湾栾树、刺桐、木麻黄、桉树等适生阔叶树种,使套种后的密度达到林分合理密度,多树种混交,以木麻黄为主,对保存率在85%以下的幼林龄,进行补植,使补植后的密度达到林分合理密度,并配套相应的除草施肥等营林措施。

6.2解决了晋江沙壤土质缺水的问题,后期管护到位

引入了以色列耐特菲姆节水滴灌系统,随时为植物补充水分,同时为了让沿海防护林达到可持续发展,有人种、有人管,才能彻底发挥沿海防护林的保护作用,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工作机制,由国有防护林场来进行后期管护,定期人工对防护林中的植物进行养护,还要加强巡逻,加强对整个沿海防护林的管理和保护。

6.3实现沿海大通道基干林带工程全线闭合

2013年至今,完成沿海基干林带修复提升工程31.57 km,造林面积3301.15亩。至此,风沙危害逐渐减轻,如今,晋江市的沿海基干林带植被越来越丰富,景观效应提升也不少。

参考文献:

[1]吴学东,潘学东,宗晶莹.天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J].天津农林科技,2006(4).

[2]韦龙宾,颜永忠.广西钦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5).

[3]陈建星.营造榕树沿海防护林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00(1).

[4]刘文源. 沿海防护林带的作用[J].林业科学,1962(1).

[5]郭长生,韩步阳.构筑绿化长城:射阳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纪实[J].江苏绿化, 1995(1).

[6]敖展雄.乐清市沿海防护林建设规划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7]应宝根.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布局规划思路[J].浙江林业科技,2002(2).

[8]陈庆虎.平阳县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现状及规划[J].华东森林管理,2012(3).

收稿日期:2016-05-09

作者简介:姚良友(1982—),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造林及景观绿化提升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