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探讨

2016-12-01瞿书锐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问题对策

瞿书锐

(重庆市万州区环境监测站,重庆 404000)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探讨

瞿书锐

(重庆市万州区环境监测站,重庆 404000)

摘要:指出了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库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工业废水污染严重;三是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四是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五是水库消落区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提出了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地主要对策措施: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二是防治工业废水污染;三是综合治理水土,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四是加强城镇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确保项目发挥效益;五是实施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1水环境概况

2008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完成了蓄水175 m水位的最后工期并投入运行,形成了长约600余 km,水域面积达1084 km2,蓄水量达393亿 m3的特大型水库。三峡库区跨越大巴山及鄂西山地,位于北纬28°31′~31°44′,东经105°44′~111°39′之间,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0个县区,幅员面积为5.665万 km2。三峡水库内除长江外,还有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竺溪河、蓬溪河、梅溪河、神农溪、香溪等次级河流400多条,水库库线共达5711 km。三峡库区作为全国淡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基地,库区水环境保护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1]。

2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蓄水后,重庆市库区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水文、河道等发生变化,水流速度减缓,自净能力下降,部分支流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富营养化迹象频发。以万州区为例:2014年,虽然长江干流水质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次级河流五桥河未达到水域功能要求,苎溪河回水区呈现中度富营养化[2];2013年3月,苎溪河回水区“水藻疯长”事件更是被新闻媒体广泛关注。这都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随着蓄水后出现的新情况,库区的水环境保护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库区水环境保护压力极大。

2.1库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峡库区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库区内20个县、市、区中有12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数县财政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2.2工业废水污染严重

以万州区为例:根据重庆市万州区环境统计报表[3],2014年万州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241万 t,外排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年排放总量分别为3910 t、594 t,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对水环境质量带来极大危害

2.3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监测数据:三峡库区土地侵蚀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约88 %,水土流失面积达到总幅员面积约82.9 %。库区年入江泥沙总量为3826万t,平均输沙模数为713 t/km2·年[4]。水土流失又导致了土壤退化,库区中度以上退化土壤占70.1 %,无明显退化的仅占6.3 %。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库区化肥、农药、农膜利用率低,流失量大。化肥及农药中的氮、磷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2.4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目前库区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建不起,更用不起”的现象。以万州区为例:万州城区现有人口83万人,只有3个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垃圾填埋场也即将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除万州城区外,万州所辖41个乡镇,只有10个集镇建有污水处理厂,3个集镇建有垃圾填埋场。未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集镇及广大农村污水直接排放,垃圾自然裸露堆放,对环境特别是水体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2.5水库消落区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在水库库岸带145~175 m水位之间形成一个落差达30 m的季节消落区,面积达348.93 km2。消落区易出现泥沙淤积和污染物、水面漂浮物等滞留地及腐败型沼泽地带,导致蚊蝇大量滋生、水源性流行性疾病发病率增高以至爆发,危害人群健康等生态环境问题[5]。

3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3.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库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合理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按功能分区提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名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切实做好库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鼓励企业进驻园区集约发展,加强园区污染集中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

3.2防治工业废水污染

第一,要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加大重点污染源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对排污企业的现场检查和巡查制度,加大监测频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严格要求企业整改,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第二,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水污染。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第三,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积极采用污染物治理新工艺、新技术,对运行时间较长、处理效率低的各类废水处理设施应予以更新,提高污染物治理效率。

3.3综合治理水土,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一方面积极推进库区长江防护林、小流域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生态工程、防治噪音、空气等“蓝天绿水青山工程”;另一方面,需大力推进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第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库区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通过建设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养殖废弃物还田、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途径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第二,推进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控制化肥、农药污染。第三,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在库区自然村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试点。

3.4加强城镇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确保项目发挥效益

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运营管理。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运营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国家除了加大投入外,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政策,开放库区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实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特许经营,促进企业多元化和有序竞争,提高污水收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降低运行成本,确保已建成的项目充分发挥环境效益。

3.5实施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针对消落区所面临的生态系统破坏、水陆交叉污染、水土流失、疫病诱发、地质隐患等主要问题,抓紧编制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并对重点区段的重大整治工程提前开展可行性研究,尽早启动实施。

参考文献:

[1]梁福庆,郑根保,张平.三峡库区移民开发、经济开发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J].水利经济,2004:(2):54~58.

[2]重庆市万州区环保局.重庆市万州区环境质量报告书[R].重庆:重庆市万州区环境保护局,2014.

[3]重庆市万州区环保局.重庆市万州区环境统计报表[R].重庆:重庆市万州区环境保护局,2014.

[4]陈济生.三峡工程泥沙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5]杨庆媛,董世琳.三峡水库重庆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C]∥中国土地学会.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土地学会,2006:347~357.

[6]吴万刚.锦江河流域下游水环境修复探讨[J].绿色科技,2015(10).

[7]杨妍,辛红云.新疆博州河流环境质量现状预警[J].绿色科技,2014(3).

[8]李莉.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3(10).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瞿书锐(1983—),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变化、环境监测及环境生态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19-02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问题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走,找对策去!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