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探析

2016-12-01谢金时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民俗文化传统

谢金时(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网络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探析

谢金时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传统民俗进行拍摄纪录,可以忠实记录和保留一些地方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当前,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独特传统民俗文化。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渗透无孔不入,人的私密性荡然无存。因此,加强对网络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问题的研究,可以使拍摄者能够准确把握拍摄的尺度,营造既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网络时代 传统 民俗文化 拍摄尺度 研究

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各地更是具有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中国有别于别的国家的独特的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传统民俗进行拍摄纪录,可以忠实记录和保留一些地方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当前,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也可以更加有效快捷地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独特传统民俗文化。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渗透无孔不入,人的私密性荡然无存。因此,加强对网络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问题的研究,可以使拍摄者能够准确把握拍摄的尺度,营造既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的良好环境,不断让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1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

中国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沉淀,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经历了战争、灾害等的洗礼,始终能够一往无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具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指引方向,引领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困难、奋勇前行。中国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突出的特征,有许多先贤学者都对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梁漱溟先生、韦政通先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等,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起来,中国民俗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

中华文明延续近6千年,是世界主要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出现过中断的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上古时代,夏商周,还是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虽然充满着坎坷、外族的入侵,但都没能阻挡住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进程,一些外域文化的介入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能量,被中华文明所同化、融合。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民俗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十分突出的传承性,绵延不息,体现出了强大的包容性和亲合力。

1.2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民本性

中国民俗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尊儒术,体现了以人为本,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调子。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中国民俗文化具有人民的民本性,强调人的中心作用,要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纲五常”就体现了这种民本性特征,尽管这其中具有一定的糟粕,需要选择性继承。

1.3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的多民族性决定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性,中国自有国之初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融合共生。特别是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十里不同俗”,使得民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地域性特征,这些都使其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和复合性特征。中国民俗文化多元性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俗,也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民俗。

1.4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阶层性

民俗文化的创造与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的推动,因此,中国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思想认识,也留下了深深的民间烙印。民俗文化的根基来自于不同的阶层,因此,其也具有不同的阶层性,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俗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也造就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下层人民与其它层阶层之间的民俗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下层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生活来源,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形成了节俭、勤劳的民俗文化;而对于相对富裕的阶层,由于获得了生活的资本,民俗更加倾向于自由、奢靡。

1.5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神秘性

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有的是由古老的祭祀传统、古老习风传承下来的,由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仍然存在,导致中国民俗文化具有神秘性。特别是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禅宗道法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更使得民俗文化呈现出神秘的特点,而且这种神秘性充满着复杂性和抽象性。古老的习风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神秘性,民俗文化与民众的生活、生产相互影响,民俗产生于人民之中,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

2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国已有网民数量为: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互联网时代给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充分认识互联网给传统民俗文化带来的影响。

2.1 互联网时代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网络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无论是更新速度,还是传播容量,都充分显示了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互联网的更新速度由原来的以天为标准,变成以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作为标准,速度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给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渠道和途径。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更加自主地参与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之中,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次数限制地获取相关信息内容,这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传统民俗文化相关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客户端进行有关的创作,拓展民俗文化的内涵。

2.2 传统民俗文化受网络庸俗风气侵蚀

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由于其虚拟性,为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提供了宣泄的平台,有的传播一些不雅的信息,有的甚至是违背伦理道德、触碰底线的信息,严重玷污网络环境,影响社会风

············

气。在这方面,传统民俗文化也会或多或少受到这些网络庸俗风气的侵蚀和影响。有的乐于恶搞传统民俗文化,歪曲历史,不遵循历史传统,追求标新立异式的“创新”,以吸引网民的眼球,严重践踏了人们对待传统民俗文化的底线,与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2.3 传统民俗文化的私密性受到挑战

传统民俗文化的本源是劳动人民在特定场合和生活环境下积累下来的,它具有差异性和一定的私密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渗透无孔不入,网络使许多过去无法通过视觉感知的信息,大白于天下,人的私密性荡然无存。一些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了博得人气,从一些不为人之所耻的角度放大传统民俗文化,引发一些网络片面解读民俗文化的狂潮,一些高点击率、高回复率、高人气的微信公众号、帖吧、群等,都有些这方面的反映。这些不仅会影响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会对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一定的伤害。

3 科学把握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

传统民俗文化在网络时代如此强烈的冲击下,如何把握好拍摄的尺度和网络的呈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要科学把握传统民俗文化的拍摄尺度,努力营造既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的良好环境,努力让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3.1 强化传统民俗拍摄的文化意识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传统民俗进行拍摄纪录,可以忠实记录和保留一些地方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拍摄应当强化传统民俗拍摄的文化意识,突出拍摄的艺术品味。要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摄影看作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化关照方式。只有将摄影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的时候,摄影才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3.2 突出传统民俗文化的特色

传统民俗文化由于受历史、地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民俗文化地域间、民族间都有很大差异性,因此,在进行传统民俗文化拍摄之前,要充分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及民俗文化的特点,对民俗的许多事象和器物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传统民俗文化的特色,科学确定拍摄尺度,更加深刻地提炼主题,使拍摄的画面获得更高的价值。

3.3 加强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传统文化既需要发扬又需要保护。作为一名摄影师如何正确地把握拍摄尺度,以及网络传播的方式是非常重要。这正是摄影师的道德尺度和素质涵养综合体现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关键所在。网络时代为民俗文化纪录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大的挑战,面对传播速度快、内容更加丰富的现实,必须增强应对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素质,为我所用,促进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金耀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向[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

[2]Zou Wei Hua. Analyze the Method of Generative Design in New Chinese Furnitur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2 (433).

作者简介:谢金时(1980—),男,重庆人,中级十级,摄影艺术,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民俗文化传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