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6-12-01赵晓蕊衡水市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河北衡水0530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

赵晓蕊(衡水市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河北衡水 053000)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赵晓蕊
(衡水市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工业化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收益,早期的工业生产一味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无节制的破坏环境,致使现如今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曾经适宜居住的土地面积大幅度缩减,植被、水源污染、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物种数量急剧下降,以及我们产生的废弃物所引起的人类自身的各种疾病都引起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了保护和改善居住环境,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渐渐走上历史舞台。

【关键词】城市环境 信息化建设 环境保护

1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城市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实践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包括无意识的生存空间和有意识的各种其他生物;信息化建设则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谋求体系管理的较优发展。将二者有机结合则产生了城市信息化建设这样一个新兴领域。

2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利用现阶段广泛应用的网络系统,以媒介方式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发展。

(1)城市环境信息化是国家网络信息搜集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网络信息搜集包括方方面面,在城市发展方面,城市环境信息化将有效增加其丰富性和及时性,而国家在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后也会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这对实现环境保护这一最终目标是极为有利的。另外,正是由于城市信息的缺乏,相关的城市环境保护机构才应运而生,并在此平台上不断发展。要实现城市信息化这一发展目标,单纯依赖某一技术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结合良好的决策机制和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已被污染的环境。

(2)城市环境信息化对长远的城市环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可以将零星的城市环境信息整合成较为完整的环境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有效监督污染产生,不断发展和完善污染源处理,及时阻断已有污染的进一步扩散,最终将可实现整个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这对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链锁式的指导意义。

3 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已有成效

我国的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十年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工作,其建设成效也颇为显著。

(1)环境保护决策体系的建立。以国家环保部信息中心为首,省、地市一级环境信息中心相继成立,现如今我国各地市级的环境保护工作已自成体系,相比十多年以前环境保护机构的极端匮乏,短短十年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已实属不易。

(2)网络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面对环境保护工作初期检测机制的缺陷,近十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建设,将网络逐步覆盖到各省各市,已成功实现办公自动化,这一成果大大加强了污染检测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部和各地分局的联系。另外,在环境保护机构主页网站维护方面,绝大部分环保局已渐渐实现环保工作网站公示,让广大人民和相关研究人员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政府工作信息和环境信息,这对提升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环境保护实践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环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环保部已在不断调整建筑、工厂生产等的审批,其管理正日渐科学合理,更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协调统一。

4 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尚有不足

虽然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小有成效,然而现阶段城市污染的严重程度迫切需要其尽快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这就证明了如今的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存在诸多不足的。

(1)网络信息化发展不足,制约了信息交流。现阶段我国环境信息系统虽然已初具模型,但还未达到网络在各地环保局的全方位覆盖,这将对环境保护信息的及时传达、决策意见的交流带来很大困扰,进而影响环境保护的最终成效;再者,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越来越深入,对网络的传达速度的要求势必提升,这就使得现阶段的网络信息化应用显得捉襟见肘,提升网络信息化发展力度迫在眉睫。

(2)已有的数据积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十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工作,然而这些数据缺乏系统规范的整理,在各地环保局零散存放,而未进行全面的筛选优化,使得大量有用的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光是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更是环境保护工作劳动力的浪费。

(3)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缺乏长远计划。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一个基于谨慎考虑的长远发展计划,然而现有的环境保护体系虽然形成,但其管理质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定,各地环保局工作质量不一,责任划属模糊,对于短期不能立见成效的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工作者的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各地人员“分而治之”,难以形成统一的长远发展计划。

5 发展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1)战略目标模糊。由于环境保护系统建立的时间紧迫,环境保护工作者缺少对工作的本质认知,在未充分了解项目背景、战略目标模糊的时候就开始略显盲目地开展工作,使得项目审核难以通过,或者进行一部分后被强制停止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设资源浪费的同时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受到强烈打击。

(2)相关法律还未完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兴起较晚,而真正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就更晚一些。任何一项工作规范的法律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发展完善的,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践不过十几年,很多问题在未凸显时难以列入法规统一规范,即使尖锐的问题出现,也难以及时立法。

(3)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环境保护专业在我国尚属新兴专业,未能引起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注意,深入学习实践适宜我国的教材资源也尚且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得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

6 适合我国的解决方法

(1)提高环境保护决策体系合理性。政府应积极明确决策人群责任分配,尽快制定出规范的工作标准,从而有效引导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整体决策质量和实践效率。(2)完善网络信息覆盖,扩大交流。应积极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在各地环保局的普及,使信息传递及时,进而进行高效的决策和任务的开展。(3)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鼓励学者进行相关学习研究,充实教材内容,引导感兴趣的年轻人踊跃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为日后长久的环境保护工作培养优秀的人才后备资源。

7 结语

结合以上六点,不难看出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时代在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怎样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理论和人员素质水平,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和长远发展,需要各级工作者目标一致,统筹兼顾,更要不断增强对广大民众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真正做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猜你喜欢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浅析国内城市环境中的涂鸦艺术
浅析涂鸦艺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发展之我见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