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CI模型的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2016-12-01刘争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享模式

刘争(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0)



基于SECI模型的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刘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0)

【摘要】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学生发展,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我国高校毕业生主要是通过获取就业信息,进行双向选择竞争的方式实现就业的。实现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将有助于提高就业率,使大学生顺利就业。为此本文引入SECI模型,探索基于SECI模型的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SECI模型 就业信息资源 共享 模式

高校毕业生一直是就业市场的大军,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如何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努力使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多方协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渠道狭窄、获取信息不畅等方面。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就业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共享。因此需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1 当前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就业信息资源实现有效共享将有助于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及时获取有效的求职、招聘信息等。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来看,作为一种全新的求职择业服务方式,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比较滞后,利用率较低,资源整合度不高,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1.1 公益性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建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该网是由教育部主办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益性网站。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指导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具体承办该网站的建设工作。该网站的主要功能是发布全国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开展毕业生信息查询和推荐、用人单位需求职位信息查询检索等,最终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广大用人单位的招聘与选才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1.2 部分院校之间成立了就业联盟,促进了就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7所高校与昭通学院签订毕业生就业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搭建帮扶平台,提升合作层次,对口支援昭通学院毕业生共享就业资源和就业信息,促进昭通学院毕业生就业。昭通学院毕业生可以参加7所高校举办的相关招聘活动;7所高校每年选派2—3名教授担任昭通学院的就业指导客座教授和创业导师;昭通学院每年派出就业指导教师前往7所高校学习、考察,并接受培训及学习项目安排等。

1.3 就业信息平台的适用性不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相关调查显示,网络求职已经成为高校追求更佳择业机会的方式。但事实上通过网络就业成功的几率往往很低,原有主要有:提供就业信息的网络信息平台较多、信息平台的适用性不强、信息聚集度不够、信息陈旧更新不及时、学生本人对网络就业渠道关注度不够等。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是否积极注册人力资源库,而是就业信息平台人力资源库信息共享不够充分,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注册的盲目性、分散性,增加了高校学生网络就业渠道的壁垒,使得网络择业成本虚高。

1.4 就业信息传递不畅,毕业生无法及时获取就业资讯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传递不能只是简单双向传递过程,而是包括政府、高校、学生、媒体、企业在内的多方沟通过程。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相关方会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导致信息公布出来时失实、失真,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不符,对高校毕业生按时就业造成消极影响。此外,由于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就业去向指导,无法及时掌握有关就业资讯,使国家的就业导向无法落到实处,使大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就业形式,及时调整就业目标。

2 基于SECI模型的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我省已建立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河南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公众微信平台,打造出了河南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贴心的就业服务,还提升了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力求打造出升级版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此外还有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该组织成立于2009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教育厅的组织下,由全省高校等联手成立,将协助建立毕业生就业供需信息交流的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招聘、维权等就业服务。促进会作为一个专业性非营利社会组织,将在促进会成员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起桥梁、形成纽带,给领导决策当好参谋,给学生就业创业当好顾问,给学校就业工作当好助手。2016 年1月,由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和河南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的《河南教育》(就业与创业)杂志创刊,《河南教育》(就业与创业)杂志是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办的,核心目的是为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搭建一个经验展示、研究探索的平台。

由此看见,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已卓有成效。在此基础上引入SECI模型,从理论上进一步细化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就业。

2.1 SECI模型

1995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企业的SECI模型,他将企业知识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是指通过规范化和系统化语言表达和传播出来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主观的知识,是通过长期经验积累起来的知识,如直觉、思维、信仰等。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烙印,无法规范和表述,不利于共享和传播。因此,野中郁次郎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设定了四种模式:社会化,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移,主要通过模仿和观察;外化,即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主要通过会谈和讨论等方式;综合化,即个体显性知识向集体显性知识的扩散过程;内化,即组织的显性知识向个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主要由求职资源、用人单位及就业管理机构资源三部分构成。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根本顾不上关心哪些资源在为自己服务,而是追求有限的时间得到高效的信息服务,因此针对个性不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不同的访问策略是信息资源共享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根据SECI模型,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也包括综合化、外化、社会化和内化四种模式。经历这四个过程,可以有效完成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2.2 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

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历综合化、外化、社会化和内化四个阶段。

综合化阶段主要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由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流动,使那些零散的显性就业信息资源通过分类、重组和重构的方式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形成就业信息资源系统。外化阶段主要是使隐性信息成为显性概念。例如,大学生个人求职技巧、面试经验等隐性信息资源转化成可表达和传播的信息资源。而社会化阶段则是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主要通过大学生之间的模仿和实践共同分享求职经验等。最后内化阶段主要是将之前获得的信息资源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的信息资源,个人通过内化不断积累和丰富经验,这也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应该做的以下几点:

(1)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化和外化: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已卓有成效。例如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河南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公众微信平台。相关资料显示,超过四成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教育厅及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完善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就业信息资源库,并有效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时要促进就业信息的远距离传递与共享的便捷性。

(2)建立并完善毕业生成功就业典型档案,促进信息资源的外化与社会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毕业生成功就业典型人物对大学生就业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高校都要编写就业典型档案,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他们的事迹。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案例学习是获得隐性就业技能的极好途径:毕业生在碰到类似就业问题时可直接模仿并实践其就业经验。

(3)加强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内化:在就业信息资源库的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角色,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跟踪指导,适时调整,加强合作和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高校毕业生将系统化的显性就业信息真正转化为自身的就业技巧,并有效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就业实践,从而提高就业成功机率。

参考文献:

[1]刘子奋,王宇亮.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宋继勋,王川,沈颖.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实施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

[3]许文杰,金天星,郑曼.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基于SECI模型的河南省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YB201518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共享模式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