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以南京市中小学为例

2016-11-28陶逸明胡鹏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宿迁38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推广可行性中小学

陶逸明胡鹏(.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6;.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宿迁 3800)



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以南京市中小学为例

陶逸明1胡鹏2
(1.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2.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宿迁 223800)

摘 要:五禽戏是东汉年间华佗所创,它是许多种经典的中医理论加以导引术的基础上结合而成的。五禽戏的代表性动作模仿了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预防、治疗及康复作用的医疗体操运动。该文以“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推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为“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华五禽操 中小学 推广 可行性

“中华五禽操”作为国家教育部委托项目,由江苏师范大学编创而成。它在华佗五禽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在意兴盎然的情谊中“舞”出徐州的汉文化历史。由于中小学生的健康要求需要、中小学广播体操单一乏味和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知少,“中华五禽操”的创编极为重要。“中华五禽操”动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形象,其创编撼动了广播体操在学校体系中的地位,更好地促进了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东山外国语学校、程桥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经调查发现,“中华五禽操”的推广十分必要,具体分析如下。

2.1 迎合“三走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专门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共青团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要深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意义,使更多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正确使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来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将“三走精神”带进中小学,“中华五禽操”成为中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放松身心符合“三走精神”的内涵。

2.2 科学性健身操

“中华五禽操”根据华佗五禽戏改编而来,五禽戏本身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将“中华五禽操”作为体育锻炼的项目,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分为虎、鹿、熊、猴、鸟5个动作类型,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都能够对身体相关部位进行锻炼。虎的动作中:虎举、虎爪、虎扑等动作,主虎刚健,即模仿虎的形状姿态,善用虎的爪力、摇首摆尾的姿态,同时鼓荡周身动作,勤练虎戏有助於强腰益肾、生髓壮骨;鹿的动作中包含鹿抵、鹿奔等动作,主鹿温驯,同时取其长寿性灵,练习时可以引气於身,预防治疗颈肩复合症;熊的动作中熊运、熊晃等动作,主熊沉缓,以腰肌关节为锻炼目标,达到预防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并且在熊晃的动作中,也能达到健脾舒胃的效果;猴的动作有猴提、猴摘等动作,主猴轻灵,取猴具有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等特性而编成一套功法,练习以加强颈部活动,有助于大脑的血液循环;最后鸟的动作包含鸟伸、鸟飞等,主鸟活泼,练习以促进血液与氧气的交换,达到气血通畅的效果。

3 “中华五禽操”推广优势

3.1 校园体育与文化相结合

“中华五禽操”的创编是根据华佗五禽戏和徐州悠久的汉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就悠久的汉文化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而言,“中华五禽操”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就目前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南京市地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中华五禽操”可作为开发对象,以实现校园体育与传统体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汉文化)相结合,这样一来,中小学生既得到了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又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2 以健康与快乐作为目标

“中华五禽操”为“模仿式”徒手操,着重于“形、神、意、气”相统一。其动作中模仿动物为主,采取缓慢悦耳的诗歌乐曲配合朗诵来取代口令式的校园广播操,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放松身心,提高运动效果的同时也更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在快乐中得到锻炼,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兴趣爱好,并且每节都具有不同的健身祛病作用,中小学生可以在练习中互相交流并从中获得快乐。

4 “中华五禽操”推广难点

据调查统计,有54%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华五禽操”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有31%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华五禽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4个选项中这两个选项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中华五禽操”较原有的中小学广播体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较为难学,分析主要原因有:(1)学生在进行模仿动物的动作时,因为惯性思维,导致动作生硬,产生形式化应对,导致达不到运动健身的效果;(2)“中华五禽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颖的徒手健身操,很多学生初次习练它的时候都觉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动作学习上在节奏上都很难掌握;(3)在练习“中华五禽操”的时候,要求练习者注重神态动作符合5种动物的特点,并且要能够调整自己的气息做到动静结合,以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中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这恰恰与“中华五禽操”中要求静的一方面相违背。

据调查统计,有85%的学生从未了解过“中华五禽操”;10%的学生听说过,但并不了解“中华五禽操”;有5%的学生听说过,并且了解“中华五禽操”。在3个选项中第一个选项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中华五禽操”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分析主要原因有:(1)“中华五禽操”发展路径欠缺。中“华五禽操”的前身五禽戏多作为中老年人健身方法出现或者用于医学康复,从来没有作为徒手健身操的方式展现在人马面前,就导致其与学校素质教育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体育课堂上也较难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无法激发兴趣;(2)“中华五禽操”的师资团队不够强大。“中华五禽操”是一种新编徒手健身操,就目前来说,其对于多数人是陌生的,所以导致各校体育老师对“中华五禽操”的了解很少,使他们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没有深入领悟;对于“中华五禽操”传统文化以及作用功能认知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不理想。

(2)“中华五禽操”课程主要理念是以符合“三走精神”为倡导,更好地达到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实现文化与体育相结合;但是情况依旧严峻。

(3)政府社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够,“中华五禽操”并没有完全走进中小学校。

5.2 建议

(1)通过加强对“中华五禽操”的宣传推广,使得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并认识“中华五禽操”,对“中华五禽操”的动作技能、文化底蕴有深入的认识和领悟。

(2)通过政府部门大力推广“中华五禽操”,使得“中华五禽操”走进校园,“中华五禽操”与学校教育、校园体育相结合,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学校把“中华五禽操”列入教学、活动、训练的内容,从教育初始阶段开始,丰富体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施行素养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内在的修养和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但爱兰,李晓红.太极拳的传播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42-44.

[2]金晓强,王凤阳.健身气功五禽戏研究进展[J].搏击·武术科学, 2010(5):82-84.

[3]唐韵.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 中,2014(2):9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96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096-02

猜你喜欢

推广可行性中小学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