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高校排球课程休闲娱乐化教学改革探析①

2016-11-28王静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

王静(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高校排球课程休闲娱乐化教学改革探析①

王静
(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发展迅速,且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输送了大批的优质人才。而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高校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运动也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基于此,该文从后现代思潮与教学的休闲娱乐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后现代思潮及其教育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在结合后现代思潮对高校排球教学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对高校排球的休闲娱乐化教学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提高排球教学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高校排球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 后现代思潮 排球教学改革 休闲娱乐化

高校学生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其对排球课程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向往,使得传统的基于单一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的硬性排球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休闲娱乐功能的需求。因此,加强对高校排球的教学改革,推进高校排球的休闲娱乐化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排球教育教学领域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1 后现代思潮及其教育特点

对“后现代”进行分析可知,其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理论思潮,其注重事物的解构,提倡个体对事物的创造性,并积极鼓励个体多元化思维风格的形成。由此可见,后现代思潮从关爱世界和个体多元化发展的层面出发,是一种基于有机整体与内在关系的过程性思维[1]。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教育教学人员对学生个体地位的尊重和认同。此外,与传统教育相比,后现代教育则更注重以对话和游戏等具有休闲娱乐性的方式加强对个体的引导和培养,并对个体自我认知和自我感受予以强烈关注。而体育课程的休闲娱乐化倾向则在体现社会发展对休闲娱乐体育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体育价值观及体育教学观念的变化[2]。由此可见,后现代思潮影响下,高校体育课程的休闲娱乐化改革便成为高校满足体育教学未来发展需求和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主体地位的重要任务。

2 后现代思潮对高校排球教学休闲娱乐化改革的要求

2.1 教育价值观念的变更

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当人们将教育视为一种工具,或是视为获得功利的一种手段时,包括高校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势必会受到传统的手段论价值观的影响而成为达到某一目的的工具[3]。而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排球教学也必然会受到这一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后现代思潮背景下,高校排球课程的休闲娱乐化对排球教学提出了价值观念层面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和学生将传统的以功利或名声为主的手段论价值观转变为基于课程主体(学生)感受的体验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排球课程中充分感受到排球为其带来的快乐体验,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等相关课程的积极性。

2.2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体育活动除了包括形式各异的运动项目外,还包括各类轻松愉快且具有较强自主性的游戏性活动;而从人的活动具有符合目的性这一特征层面来看,根据运动所能达到的目标,身体活动亦可分为健身、健美、休闲娱乐和竞技运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高校排球课程休闲娱乐化的教学内容,应以目的论价值观为导向,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以通过运动而愉悦身心为目的,注重学生在参与排球课程中所获得的自我满足感。还需说明的是,在休闲娱乐化排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以不同的民族特色为依据,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排球的休闲娱乐化教学当中,进一步增加排球课程的多样性,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3 高校排球课程娱乐化教学模式改革

3.1 排球教学准备活动的休闲娱乐化教学

对排球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可知,其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前,应率先开展准备活动,若相应准备活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则学生在具体项目训练过程中便会产生诸多问题。传统的排球教学准备活动大都以机械化的学生机体运动为主,例如,慢跑以及定位操和进行操等,而对此类方法反复、频繁使用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枯燥和厌倦的心理,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4]。后现代思潮下,高校排球课程应注重教学的休闲娱乐化,通过加强对学生机体和心理的积极调

动,使其形成对排球训练项目的快速适应性,提高其作为课程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通过在课前设置趣味性的球性练习,如地滚球、自抛反身接反弹球和俯撑“8”字绕球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手感,并达到课前热身的目的,在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的同时,也激发其参与到后续排球课程讲解与训练的积极性。

3.2 排球教学技能的休闲娱乐化教学

由后现代思潮概念可知,其强调对事物的重构,这就要求高校排球课程休闲娱乐化教学改革应不断加强对学生排球技能的创新,从而为学生动力定型的形成提供良好保障。以正面下手发球技能的训练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舍弃传统的基于自我思维定势的频繁机械化技能训练方法,转而利用学生求新、求胜心理实现后现代思潮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例如,可分别在网前设置三个远度的排球网,引导学生进行发球过网联系,根据其所发球的过网级,将其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发球手,并继续开展联系,最终,使学生在发球练习的丰富体验中均晋升为高级发球手,增加学生的成就感[5]。此外,教师还可继续对传统的过网发球练习模式进行变更,通过引入“发球打靶”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发球练习的兴趣,并提高其发球的攻击性,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练习的热情和效果。

3.3 排球教学中身体素质的娱乐化教学

传统而单调的身体素质训练模式不仅使得排球课程气氛过于沉闷,而且在影响学生参加训练积极性的同时,也难以满足排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的要求。后现代思潮侧重以对话和游戏等具有较强休闲娱乐性的方式强化个体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素质满足排球运动和相关课程纲领的要求。基于此,体育教师在由传统排球教学模式向休闲娱乐化教学模式进行过度的过程中,可引入游戏的身体素质训练方式,使学生在兴趣较高且兴奋性较强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到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锻炼学生腿部力量时,教师可引入“时代列车游戏”,即第一位置的队员双脚站立,第二名队员用单手将第三名队员前伸腿的踝关节揽住,而另一只手则搭在前一名队员的肩上,一次类推,除第一名队员外,其他队员均要以单脚跳跃的方式着地前进,直到最后一名队员通过终点。通过引入此游戏,既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排球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能够使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得到良好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4 结语

基于后现代思潮的高校排球休闲娱乐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排球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关于排球的各项技能水平,对于提高排球教学的休闲娱乐性并促进排球教育教学的将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阿英嘎.排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化[J].体育学刊,2002(3):66-68.

[2]刘会成.浅谈排球运动教学的娱乐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5-36.

[3]朱云松.排球运动的娱乐文化内涵[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 54-55.

[4]吴建堂.我国气排球运动推广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5):109-112.

[5]周忠高.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内江科技, 2011(3):163.

作者简介:①王静(1982,9—),女,汉,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08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008-02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