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情绪的综合探讨及方向

2016-11-28朱风书陈爱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机个体评估

仲 卫,颜 军,朱风书,陈爱国



心理情绪的综合探讨及方向

仲卫1,2,颜军2,3,朱风书2,3,陈爱国2,3

情绪是一种低级不稳定、易逝冲动型的情感现象,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性等基本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绪的发生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在体育运动领域,不适当的情绪表现会影响人们适应困难的发生,甚至会造成一定身心疾患。文章从情绪的整体性进行梳理,对情绪困扰问题做有限把握,便于积极指导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体育锻炼的执行。

心理学;情绪;探讨;方向

情绪像生物和心理动机一样,能够激起行为的产生,并指引行为的方向。当人们在参与日常的生产生活和体育活动的行为锻炼时,情绪是强有力的来源。心理学研究领域常常会把情绪与动机因果式的伴随出现,当一个人的动机被满足时,则会引发正向情绪;相反,负向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动机被阻碍的结果。

文章从情绪的整体性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情绪困扰问题做有限的把握,便于积极的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体育锻炼的行动参与。

1 情绪的概念与本质

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体育运动领域,情绪有其先天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种低级的情感现象,它主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性等基本生物性需要相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的情境中引起并伴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不稳定且持续时间短,带有一种明显的外部冲动性表现。当然,从刺激源观点出发,某种事件(刺激)引起个人主观感受、外露表情和身心反应伴随发生的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身心激动状态亦即构成了所谓的情绪,主要包含外在客观存在与内在心境刺激所致(Ekman,et al.,1969)、情绪状态伴随生理与心理反应(Konner,1977)和动机行为(Ekaman,1972;Averill,1976)。

普拉切克(Plutchik,1966)认为,在论述情绪时最好使用适应性的语言。当情绪困扰的问题被看做是一种不适宜的适应性表现时,适应困难的发生通常是在个人接受到外在刺激或内在刺激(如需求、动机等)的压力下,产生目的性行为,当遇到阻碍的情境时,行为的反应模式造成不良结果即可发生,阻碍的情绪日积月累,情绪困扰即形成恶性循环。

在情绪解释学派中,詹姆斯---朗格情绪论、坎农---巴德情绪论和沙克特---辛格情绪论对情绪存在各自不同的看法:1、情绪是一个独立存在于人们的心理过程中的现象与表现;2、情绪是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3、情绪现象与动机、知觉一样,完全可以用行为法则解释(Bindra,1970)。

Izard(1971)认为情绪的表现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神经活动的生理基础;2.面部-姿势的外在表现;3.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这种多样性观点鲜明的体现了心理学、哲学的理论学派间存在的不同分歧,情绪的定义及范畴一直未有统一定论。

2 情绪的适应性组成

情绪与心情、脾气等因素相互作用,受荷尔蒙与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向情绪还是负向情绪,它具有明显的生物适应价值和显著的社会适应价值。Plutchik(1970)曾对情绪进行了三维模式思考提出了四组相反的天生情绪类别,包括狂喜-悲伤、狂怒-恐惧、接受-憎恨及惊奇-谨慎。Izard(1971)则认为人有9种先天基本情绪: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羞愧、恐惧和轻蔑。从情绪的总体分析认为,一个完整的情绪经验至少包括认知评估、生理反应和行为倾向等三个部分。

2.1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是指对刺激内容的意义进行的分析、解释、推理,当然,演化遗传决定了有些认知评估背后的机制是个体无法察觉到的。Watson和Rayner(1920)在一个实验中创立了条件化情绪反应模式认为,亚伯拉罕不仅仅对小白鼠害怕、哭叫,甚至逃离,而且亚伯拉罕对任何白色或毛绒的物体都会有惊恐反应。这个实验很难被个体所了解,在无意识下,认知评估的历程让我们很清楚的遵循特定的法则来决定情绪的性质与强度。

就情绪的维度而言,外界刺激或环境有助于个体的动机、信念或目标达成而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如快乐、惊喜等。相反,若外界刺激或环境违背了个人动机、信念或目标达成,则引起负向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悲伤、愤怒等。心理研究者把情绪视为潜在的动机强度的指标(Wyer,Srull,1989),正负向情绪与潜在动机强度有关进一步得到了证实。

除了维度与强度外,正向情绪与打成目标的主观几率和负向情绪强度有关。如果一件事很难达成所愿,一旦目标达成,正向情绪的强度就越大;当个体对目标达成心血投入越多,趋近目标的距离就越近,目标失败所引发的负向情绪亦越强。认知评估是一个动态化过程,认知再评估(Lazarus & Folkman,1984)给个体对刺激或环境的重新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认知评估结果,对刺激进行积极正向再评估成为情绪合理调节的重要策略之一。

2.2生理反应

生理反应是情绪的一个必然反应。生气时,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肢体发抖,这些难以抑制的现象常常涉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害怕、紧张和放松、安静的情绪下的激起,促使个体的生理反应呈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然,单从一个人的生理反应类型上看,很难判断其目前的情绪结果,所以,在研究情绪的生理反应时必须同时考量生理反应和认知评估才能准确的界定情绪的本质。

Schachter(1962)设计一系列实验情境,认为情绪是一种对生理激起所做的认知标签,即各种情绪状态的主要差异在于认知上的称呼而已,而生理反应并没有显示差异。这样一来便激起了学者重视“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Arnold与Lazarus认为引起情绪状态主要的认知因素是“评价”,即个体对外界讯息做一系列认知评价后,赋予它“好或坏”的意义后才产生。但这样的设想总是难以直接验证,尤其是情绪主观体验的影响。Lazarus(1986)认为应对的结果可能是个体面对压力源所做的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造成的。Lazarus的初级评估,可用自我差距的概念来加以说明,即个体面对外界刺激时,所作的初级评估,是一种外界刺激与自我间的关联。

情绪作为强大的社会沟通工具,在社会交流过程中,非语言的情绪表达超越了语言功能的表达,面部与肢体的表现形式使对方的是否能够接收表达信号,需要自我差距的心理怔悟才能凸显,退让?接纳?不言于表(Buck,1984;Mehrabian,1971)。自我差距认知结构正是利用自我理想与现实间的不一致来阐述。因此,当外界刺激引发一种心理情境时,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和自我差距形成认知结构的系统性对应关系,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

2.3行为倾向

情绪经验的表达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但其表达的时机与强度受特定文化所影响。展示规则(Lutz,Abu-Lughod,1990)证实一个文化建立的社会规范,特别是身份、时机、情绪成分及剂量约束了情绪的表达。Ekman把这种展示规则归结为后天学习和自我控制的结果。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行为倾向。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可能会从事一些乐于助人的行为(Isen,1984;Schroeder等,1995),当一个人做了不当的事情而感到愧疚,他们可能会在将来某个情境中自发的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以抚慰曾经心灵的缺失(Carlsmith&Cross,1969)。

不同的情绪会引发不同的认知处理。认知调整模式(Morris,1989)认为,心情是个体对环境危险抑或安全状态下重要的评估指标,个体会从自己所在心理状态提供的信号中调整身体的觉醒状态和认知系统的运作方式。如心情不好代表着外界危险或自身存在资源不足,因此,个体所采取的信息处理策略是系统、保守、严谨、按部就班。在正向的情绪状态下,外界环境无明显的危险因子或自身资源充裕时表现为冒进,这种冒进是具有创意、容易产生不寻常的联想,对情境、人物、事务产生良性效应(Schwarz,1990;Fiedler,1988)。

Higgins(1987)提出的自我差距理论认为不同形式的自我差距与情绪困扰有系统性的对应关系。而自我差距基本上就是一种认知结构,它是自我概念与导引式自我概念间不一致现象,Higgins(1985,1987)用两个向度来描述:一是自我范畴,包括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二是对自我采用的关照点,包括个人、显著他人及一般他人。两者间的关联反应出的是一种心理情境,它是面对外在刺激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行为表现的先决条件。但行为的出现与否,还需考虑其他的决定因素,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

3 综合分析及方向

情绪的性质由强烈的动机、目标、动机行为伴随物决定,身体激烈的变化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区活动对情绪形成反馈。当个体面对有显著意义的内外在刺激时,生理系统便会产生激起活动,同时会激起心理情境的准备状态,其主观的情绪体验与自我差距的认知结构存在结构性的对应关系。另外,个人对产生情绪的情境做出评价也会决定情绪质量。虽某些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与生俱来或是透过成熟后发产生,但是文化赞同模式下学习对情绪的表现扮演着重要角色。低度的情绪激发,可以增进工作的绩效,当过度或持续性的激发、紧张,不适当的情绪表现对个体产生后续影响,一个情绪刺激的开始便造成恶性循环导致身心疾病的缘起,引发身心疾病。

随着积极心理学、成功学等社会传播,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情绪的适应性,从而人们的社会心态有了一定的依附主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幽默研究(Wilson,1979;Koestler,1964;Freud,1966;Hauch&Thomas,1972)便应运而生。基本情绪理论认为,幽默是惊讶与快乐的混合体,能在出乎意料之外带来快乐与喜悦的一种感觉现象。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情绪困扰日趋显现。诸多心理学研究均已证实幽默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有正向效应。因此,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体育运动领域,幽默研究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掀起一股讨论热潮。

[1]Ekman,P.,Sorenson,E.R.,&Friesen,W.V.Pan-cultural elements in facial displays in emotion[J]. Science,1969,164,86-88.

[2]Konner.M.J . Research reported in Green berg,J. :The brain and emotions. Science News[J]. 1977,112, 74-75.

[3]Izard,C.E.The face of emotion[M]. 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71.

[4]Plutchik,R. Emotions as adaptive reac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J]. Psychoanalyst Review,1966,53 ,105-110.

[5]Higgins,E.T.Self-discrepancy: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J]. Psychological Review.1987,94,319-340.

[6]Lutz,C.A.,&Abu-Lughod,L.Language and the politics of emotion[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nd Direction of Psychological Emotion

Zhong Wei1,2,Yan Jun2,3,Zhu Fengshu2,3,Chen Aiguo2,3

Emotion is a crude, unstable, evanescent and impulsive mood phenomen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daily life on the basic biological needs such as clothing, eating, accommod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t only occurs in certain situations. No matter in daily life or in the field of sports, improper mood influences people’s abilities to adapt to difficult, even courses diseases. This paper concludes from the integrity of emotion, controls emotional problems to a certain degree, aims at guiding people lifestyle changes and exercise implementation positively.

physiology; emotion; discussion; direction

仲 卫(1985-),男,江苏宿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与心理学研究。

1.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224005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Yancheng 224005, Jiangsu, China.

G804

A

1005-0256(2016)010-0157-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65

2.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225127

猜你喜欢

动机个体评估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