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6-11-28宋晓芬宗冬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质社团课外

倪 莉,宋晓芬,宗冬强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倪莉,宋晓芬,宗冬强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及作用,并介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构成及如何建立合理完善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以此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职业体能,进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大学生;课外活动;构建体系

各种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未来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长期传统,课堂教学在高校体育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课外体育活动则长期边缘化。因此,为了积极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建立合理完善的组织体系,就成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对组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规范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1 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已进入金碧辉煌的时代,连续九届亚运会金牌第一,北京奥运会金牌第一。然而,与此相反,国人的体质正呈明显滑坡状态,尤其是高校学生的体质下滑明显。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然持续。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2011年9 月联合发布2010 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 25年来持续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 10%,大学女生 800米 跑、男生 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 10.9%。大学阶段本是人体发育成熟和身体素质提高的最高峰,但中国的大学生却成了体质虚弱的代名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二十上下的年轻人,“时间都去哪儿了”呢?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参与体力劳动不足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电子游戏、上网也成为各高校学子的“主要功课”之一。在对苏北高校进行的体质健康抽测中发现,近70%学生不经常锻炼。

2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切实发挥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功能,构建合理完善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2.1培养体育兴趣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课外体育活动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多元及场地自由等特点,可以满足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需求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2.2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面临着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与疲惫状态,亚健康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促进其体质的健康发展;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促使其情绪愉悦、心理放松,进而有效地缓解压力。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2.3针对未来职业特点,促进职业体能发展

学生在考虑实用性及未来职业特点等因素前提下,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专业的类型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开展职业实用性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专业特点成立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充分活跃校园体育氛围。为未来职业提供身体、心理准备,培养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素质。

3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

通过查阅1991 年(人体版)《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的 2000 年(高教版)《学校体育》,周登嵩主编的 2004 年(人体版)《学校体育》,潘绍伟、于可红主编的 2005 年(高教版)以及2008 年版《学校体育》等教材,网上查阅百度百科资料后,认真学习了专家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界定。通过学习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相对且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我们根据专家界定结合自身理解,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指由学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课外运动训练、课外体育竞赛等形式。

通过对苏北12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发现,多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较差,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组织形式不适应学生需要。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到位,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组织不力,72.15%的在校大学生不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鉴于此,我们聚散为整,把以上零散的体育活动形式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完善体系。

3.1早操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饱满精神开启一天的良好学习,因此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出早操,同时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学生按时集合,然后进行慢跑、广播操、其他等体育活动至早操结束。每天有学工处、体育部教师及辅导员到场值班,确保早操安全有序进行将出操考勤与体育成绩挂钩,对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

3.2体育社团活动

学生体育社团由团委负责组织管理,少部分体育俱乐部由体育部管理,社团和俱乐部按照计划定期举办活动。原则上学院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应达到20个以上,要求每个社团有自己的章程,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由学生负责,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每个学生体育社团每年举办比赛和活动不少于3次,均需具有策划书和总结报告。

3.3课外体育锻炼

建议学校所有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生可自主参加各项体育活动,采用打卡考核形式,每学期不少于40次,且与体育成绩挂钩。鼓励个人或者各种组织如学生会、社联、宿管等举行各种体育竞赛和活动,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3.4运动训练

学校应保证有常年集训的运动队,每年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各运动队均应制定训练计划,撰写训练笔记,比赛结束后要有比赛总结。运动队日常管理由教练员统一负责。学校制定《运动队管理办法》《运动员奖励办法》和《教练员手册》。教师训练和带队比赛工作量均予以计算,对于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和教师均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3.5体育竞赛

学校每年如期举行体育文化节,设计各类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活动,积极举办各类新生杯体育竞赛和院田径运动会,形成良好的的体育竞赛氛围。田径运动会由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体育部联合各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新生系列体育比赛由团委负责,学生社团承办,体育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比赛的组织、策划、编排、宣传、裁判等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4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实施的软硬件基础

4.1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起到发动、组织、指导、评估等作用,一个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 与其体育教师的工作好坏有直接关系。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健康的饮食方案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安排;利用网络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平台,通过平台广泛宣传体育理论知识,交流锻炼心得。优秀的体育教师,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这不仅关系到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4.2积极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

体育社团是由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体性业余团体,体育社团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锻炼氛围,使体育社团成为当前和未来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成立学生喜爱的课外体育协会,建立足球、田径和篮球运动队,发挥社团中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利用学生管理社团工作,组织各个协会的竞赛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发挥好这些社团的作用,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中,形成领导重视、教师尽责、学生积极投入的新局面。

4.3完善硬件配套设施

对学生开放各种体育资源,在保证学校体育场馆正常运营和维护的条件下,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合理收取学生的使用费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免费向学生开放。合理地利用区域内周边学校体育设施,形成学校间的设施优势互补,发挥本区域体育设施总体优势。同时,积极进行学校间人力资源交流,发挥各学校间师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4.4充分利用和开放体质测试系统

学校要面向学生长年开放学生体质测试系统。除每年统一的体质测试外,学生还可以分阶段进行体质监测,从而通过体质测试让体育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情况变化有所了解,便于进一步更新锻炼计划和方案,使锻炼更加科学化。

4.5加大对体育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

通过广播、校报、画廊、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体育文化知识,灌输职业体能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同时,使其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5 结束语

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的建立,能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地终结目前课外体育活动所存在的散乱、放任自流的状态;能够充分发挥其对课堂体育教学的补充作用;能够为校园体育活动提供强有效的支撑与保障,必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涂皓.大学取消长跑是因噎废食[J].教育,2013,(2):32.

[7]中国网.构建体系_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XEKbPEmU9Yt78GVf55fDhJUALbgxO8Qz4vXwKpVXk BGUl2Hjxhi_mX5ndkH6_yQwYbWxqnx2UbwShTS2QRLD_.

[8]中国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1mFjdSmo3aXx1ZMyl8HyW_BbQNWNFziSnN25X zu6r4t2vvFv9yHhnSefqDzR5gW7uzHHMcdMogf1dmgmKFTXK.

[9]隋燕.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8):151-152.

[10]马国艳, 王金萍.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97-99.

[11]刘根发.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活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32(4):188-190 .

[12]张庆武,朱文,张勇.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目标的构建[J].体育科研,2009,30(4):88-92.

[13]刘大海,庞大庆,宋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

[14]王泳.如何构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8,25(10):138,140.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Ni Li, Song Xiaofen, Zong Dongqiang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by referring to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ing methods. Then i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troduces its structure and the way to establish rational and complet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take activ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well as improv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habit of life -long exercise.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system construction

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JSJG355);2014年度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js201407)

倪莉 (1978-),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221116

Jiuzhou Polytechnic,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6)010-0012-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07

猜你喜欢

体质社团课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