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2016-11-24黄燕祝慧颖

考试周刊 2016年88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移动学习智能手机

黄燕+祝慧颖

摘 要: 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在省内高职院校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调查:一是智能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了解高职学生是否具备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客观条件;二是基于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资源需求,了解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主观愿望与诉求。基于调查结果与分析,找出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以期进一步发展移动教育。

关键词: 智能手机 移动学习 需求分析

引言

移动学习是指借助移动终端,直接连接移动互联网获取网络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方式。大数据时代现代通讯设备发展日新月异,已然成为一个“多功能个人信息终端”,学习者可以在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的前提下做到无缝学习、全天候沟通,为学习者带来一种不同凡响的全新体验。移动学习研究始于20世纪末,目前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理论、终端软件平台的研发与移动学习应用实践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人”才是移动学习研究中的关键因素,作为一种个性化学习方式,更需要体现出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地位。心理学家发现动机引起并支配人的行为,而需求诱发人产生动机[1]。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需求与学习行为会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与群体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能进一步发展移动教育。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该研究以问卷调研为主,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了茆意宏等(2013)[2]和郑方林(2014)[3]的研究确定了研究主题与问卷框架。经过反复推敲,数次小范围试测,确保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合乎规范。整个问卷除了年级、专业及性别基本信息外,由14个问题构成。问题1至7涉及智能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包括智能手机持有情况、智能手机上网情况和智能手机各功能使用情况;问题8至13调查借助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资源需求,包括移动学习意向及影响因素、移动学习内容需求、移动学习载体需求、移动学习呈现时长需求。

(二)研究样本

本次调查在三所不同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进行,随机调查各专业学生。有效样本达207人,包括一年级65人,二年级81人,三年级61人。调查对象来自高校的不同专业,有学科教育、导游、会展、医学、心理学、音乐等,其中男生与女生分别为94人和113人,各占45.4%和54.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情况

1.智能手机持有情况

调查学生智能手机持有情况,主要从手机品牌型号、手机所具备功能、使用手机年限、是否随身携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调查样本都持有智能手机,并具备通话、短信、上网、下载与储存文件等常用功能;高职学生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比例高达99.0%;高职学生使用手机年限呈现随年级递增的趋势,并且80.7%最近三年以内才开始使用手机,说明不少高职学生步入大学生活时才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

2.智能手机上网情况

考虑到夜间流量套餐只针对晚上11点至次日早8点,调查学生手机每月可使用流量时将其排除,更具实际参考意义。300M以下有16人,占7.7%,300M至500M有86人,占41.5%,500M至1G有64人,占30.9%,1G以上有41人,占19.8%。当问到“您的生活范围是否可以连接到无线WIFI?”时,超八成学生表示可以经常连上无线网络,说明高职学生已基本具备基于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网络条件。

3.智能手机各功能使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微博微信、QQ、浏览网页、听音乐、查词典、时间日程管理、看影视剧、电话、玩游戏、短信、收发邮件、收听广播。其中,经常使用微博微信、QQ聊天、浏览网页的比例在70%左右,远超电话(29%),表明学生已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技术条件。

(二)高职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资源需求

1.移动学习意向及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在全部207份有效问卷中,78.2%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说明高职院校有必要发展移动教育。文科类专业学生对移动学习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可能因为文科类学习资源与学习软件更为丰富,而理科类与技术类专业学生更注重演示与实践。移动学习,作为个性化学习,迫切需要学习者的自立、自为、自律,有7.9%学生表示能够自主完成移动学习,65.2%表示初期需要指引和督导,之后能养成良好习惯。在决定是否借助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时,高职学生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手机待机时间短、缺少专业或技术指导、移动通讯费用过高、手机屏幕小、移动学习资源有限等问题,而没有任何学生担心购买智能手机的费用问题。

2.移动学习内容需求

从统计数据来看,高职学生最需要的移动学习内容是专业课程学习、职业技能学习、工具书查询、就业信息与考试认证五大类。从内容需求的年级差异来看,专业课程学习需求呈“U”字形,职业技能与就业信息需求随年级呈上升趋势。同时,各专业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度也存在差异,英语、经济、导游、会展、医学等专业需求相对较高。就内容载体而言,高职学生最希望移动学习内容以文本的形式推送至手机,52.2%与33.8%分别选择“非常需要”与“比较需要”,其次是音频、视频、图片,需求比例也达到60%以上,而游戏与综合类需求偏低。

3.移动学习呈现时长需求

如图2所示,28.0%的高职学生期望每次基于智能手机开展的移动学习能在10分钟内完成,51.7%期望能在11-20分钟内完成,14.0%期望能在21-40分钟内完成,6.3%期望能在41-60分钟内完成,没有学生愿意移动学习60分钟以上。移动学习的优势就是利用学生零散的时间进行片断化学习,20分钟以内的课程资源更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需要,时间过长极易产生感官疲劳,造成学习效率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1.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应积极研发彰显学科特点、专业特色的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衔接,使之成为高校第二课堂,扩展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过程,加强教学互动。虽然大多数受访学生已潜意识地参与了移动学习,但实际对其理解还很模糊,教育者还应加强对移动学习内涵、方法和理念的渗透,传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策略,使他们“心服口服”地投入到移动学习中。

2.因高职学生职业定向性强,移动学习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需求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需求与年级差异,以专业课程辅导资源为主,辅以职业技能拓展资源,适时加上就业信息、面试指导、解题技巧、题型变动等就业与考试认证最新信息。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最喜欢文本形式的教学内容,但这或许与手机流量和待机时间等因素有关,因为图文并茂的材料与画面感更强的音频视频,应该更易吸引青年学生。

3.学生移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缺少及时的专业与技术指导,这使众多学习者对移动学习望而却步。蔺素珍研究发现,82%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提点,但实际获得过专业指导或支持的人仅占12%[4]。而且,网络资源鱼龙混杂、种类繁多,学生很难找到合乎自己需求且有效的资源,这就需要具备长期教学经验与丰富专业知识的教育者,为其精挑细选,推送涉及范围广、短小而精悍且更加贴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材料。

4.手机待机时间短与资源传输费用高已成为推广普及移动学习面临的障碍。智能手机屏幕大、功能多、能耗高,待机续航时间短,依赖于充电宝的智能手机已不能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未来的智能手机必须在功能、技术、性价比等方面不断改进,如待机时间、内存和硬盘容量、格式兼容性、屏幕分辨率、多窗口显示、语音输入技术等。高校必须加速建设校园无线网,力求实现WIFI全覆盖。当然,无论移动终端的功能多么完善、无线网速多么流畅,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移动教育将是空谈。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应综合考虑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提出的四个维度,即资源的教育性、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的技术性、资源的艺术性[5]。

参考文献:

[1]孙继先,郑晓辉.需求社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8):82-85.

[3]郑方林.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资源需求调查与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蔺素珍.地方理工科院校移动学习需求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6):40-45.

[5]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http://www.celtsc.edu.cn/index.html.

来源基金:2014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课题“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2015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题“‘微文化传播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移动学习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