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炜和他的“乡土中国三部曲”

2016-11-24本刊编辑部

关东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福地鲁南苏北

本刊编辑部

叶炜和他的“乡土中国三部曲”

本刊编辑部

叶炜,真名刘业伟。中国首位创意写作文学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1977年出生。200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富矿》《后土》《福地》(乡土中国三部曲)等,在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其他文字200余万字。已获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全国青春文学大赛长篇小说奖等多个奖项。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江苏师范大学作家工作坊主持人,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雨花·中国作家研究》常务副主编。“乡土中国三部曲”通过乡村来观察整个中国。《富矿》主要写的是改革开放前后的煤矿以及农村,其着眼点是现代化煤矿对乡村生活的影响改变;《后土》关注的是改革开放直到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其着眼点是乡村的政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福地》则回到了民国和解放前后的农村,一直延伸到改革开放,其着眼点在于农民对乡村的坚守,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农民对革命的理解和贡献。“乡土中国三部曲”较为全面地书写了苏北鲁南百年乡村剧变,这也是乡土中国百年来的命运沧桑。

“乡土中国三部曲”第一部《富矿》主要展现煤矿改变村庄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乡村传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胶着和冲突。小说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是一部矿山的兴衰史和劳动者命运的浮沉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苏北煤矿的变迁史。小说成功地展现了城乡文明交错背景下的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焦虑,通过对隐藏在生活表层下的丑恶和浑浊的有力揭示,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小说还涉及大量苏北的乡村风貌和风俗习惯,书写充满诗情画意。围绕煤矿,作家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尤其是矿区女人的形象,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一个边缘角落的进取与困境。

“乡土中国三部曲”第二部《后土》以广阔的现实主义视野、“密实流水式”的叙写方式,从“传统与现代”“裂变与转型”“守旧与创新”三组对立统一的审美范畴出发,再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农村、农民的沧桑巨变,塑造了一批有信仰、有追求、敢爱敢恨、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农民群体形象,展现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梦、公平梦、幸福梦而苦苦奋斗的艰辛历程。

《福地》是“乡土中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小说有意识地运用了超现实的写作,打通天地人鬼神的界限,让其成为共同的叙事主体。小说以麻庄为故事主要发生地,突出地表现出苏北鲁南是一块“福地”的创作理念。以此,作品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辛亥革命以后,现代中国的沦陷是城市和乡村的共同沦陷,但主要是乡村的沦陷,传统文化的沦陷。小说从民末清初写起,延伸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时间横跨近一个世纪。作品既反映了的苏北鲁南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又反映了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建设成就。小说充分突出了苏北鲁南地域文化特色,历史味道浓郁,民风民俗独特。

猜你喜欢

福地鲁南苏北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常来常熟 江南福地的一碗面等着你
浅谈鲁南高铁CSD瞬时干扰率优化工作
临夏·福地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人间福地楠溪江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让农村成为农民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