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彩车河

2016-11-21郭明金

剑南文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河面鱼儿

□郭明金

七彩车河

□郭明金

每当天幕拉开一页白帆,徐徐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早晨,便开始启程了。

生活对这座城市来说,市民们是深深懂得的,也是相当珍惜爱护的。科枝城,中国第-座科技城,居民们更深深地懂得,每一天早晨对生话在这这座城里人的意义。

他们从各个不同小区小巷出发,从一条条小巷口流出,冲向匆匆的小溪。很快,从各个小溪出口汇聚合流,再汇集成气势磅礴滚滚向前、情景壮观的画面并井然有序归流江河。这,便是奔涌江河里的汽车流: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银灰色、淡紫色……五彩缤纷、灿烂无比。被誉为“城市之舟”的公交车,灵活快捷的出租车,数量庞大的私家车,还有滴滴打车族,优步打车族等等等等。在清冽晨曦下,熠熠生辉,在挡风玻璃的阳光反射下,红色流红得耀眼,黄色流黄得金灿,白色流白得抚媚,黑色流黑得尊贵自然……这一波一波又浪-浪的流,刺眼刺眼的,壮美极了。

在我的记忆印象中,这座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晨,自行车流在这河上最为壮观,是当时这条河流的主流。进入改革初期的七八十年代的早晨,摩托车是这座城的新宠,那时候是这座城市一道新潮的绝佳风景。随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世纪里,自行车、摩托车从这座城市不知不觉悄悄拱手相让而谢幕,走上前台的是清一色的SUV车、小轿车、面包车、商务车,而且一个比一个好,一辆比一辆档次高。到了如今,不论中心路口还是绕城路口,只要你是细心人,稍微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简直就是小轿车的世界,SUV车的天下,路面就自然变成了小车的河流。特别到了晚上,华灯初上,那河中车灯齐刷刷打开,路面像水,像玻璃一样透明,你若站在天桥上或高楼腑视河面,你一定会如坐云端,或身若龙宫般享受,你的心——当下浮燥的心,定会被这美景磁石般吸引,在纷繁复杂、紧张快节奏之中获得片刻的宁静,找回一丝回归本属自己的心性。睁眼看看街景、夜景、河景,你会抛弃浮燥,珍惜当下幸福。再看那万头齐奔有序攒动的壮丽江河夜景,翻波助浪景观真如大海潮涌潮落,那从乡下流来、从城里流来、从东西南北流来、从四面八方涌来,犹如大浪大潮拍岸,那万马奔腾万箭齐发的壮观,谁见谁惊叹。这河中流水虽行色匆匆,但谁先谁后、谁左谁右,大家都相互友好,从不差前错后,排列整齐井然,行速本分有序。

一条彩色的河流,一条生命的七彩河流,一条自然界从不生长的河流。如今有了,而且成长了、变大了、掘宽了……这条河上,每到河道交叉口,河上的航标灯就开始变幻红、绿、黄三种颜色,就是人们常戏谑“三眼兽”,它们从不知疲倦地日夜守护着、坚守着自已权力的神圣职责,同时还将它们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总部,谁不守规矩就会处罚谁,谁的车牌号及它的主人就上了罚款榜,重者自然进了黑名单。

在一些特别繁华拥挤的河面,河的岸边还专设有安全岛,岛上站守着神情庄重、举止文雅、手语动作闲熟的民警。他的出现,就像一条河的大坝之闸,关闸开闸成了这条河段的奇观。我曾与一位诗人谈及此话题,诗人说:一座城池如一条江河湖海,车自然就变成了这江河湖海中的鱼儿了,海水的咆哮,就是鱼儿齐欢蹦跳跃之时。诗人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啊,作为一朵浪花也好,一叶小舟也罢,一辆汽车就是一朵浪花一点光亮。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应该是幸福的、自豪的,它给了这座城市颜色,点亮着生机繁荣,也更大大方便了居住在这座城市人的衣、食、住、行。

当然,这条河的河面也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岁月的变迁而变迁。可曾想五六十年代的主河面还不及当下的一条小巷宽呢?“嘀嘀嗒嗒”的喇叭声,车轮滑动的刹车刺耳声,还有一路奔跑一路音乐,汇成了一支动听的流行音乐大宴,在穿梭不息中潜入人们的耳鼓心灵。显然,这支乐曲是阳光的、健康的、向上的,它是一座城市蒸蒸日上的表现,是这座城市生机繁荣的象征,它是整体的、也是个体的。脚下河面明丽,一马平川,多像天空,从来不是蔚蓝单一颜色;风雪里,河面被鱼儿深深碾成雪泥,在雪浪中驰向远方。暴风雨中,这支队伍依旧奔忙,马不停蹄,雨水好象永远遮档不住它的眼睛,从你雨雾蒙蒙的模糊视线中一晃或一闪而过。雾,好像只有雾,这乳白色的姣娘,将河中鱼儿牢牢拴住,及时有个别没拴牢的,也睁亮大小眼睛,缓缓而行。等到阳光普照浓雾散尽之后,它们才重振旗鼓一泻千里,解去绳束一路狂野。即使是在黑夜里,也不会茫然陌生,它不光有沿岸路灯关照,还有车上车灯,它自带的照明开路。

总之,河的走向、水流的流速,都是有目标、有目的地的。那风雪下的车轮,凝重的字行里,是一笔狂草的痕迹。阳光下的车轮,是方方正正的中国美术字。开闸放水下的车轮,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行书。丝丝缕缕的车流,是千千万万驾驶者的人格抒写,真实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谱写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蒸蒸日上的生活诗篇。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普通建设者、劳动者、亲历者、见证者,是这首诗篇的诗眼……他们爱这座城市,小车是自己的座骑,是生活工作交通的工具。它们就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它一流动,这座城市就容光焕发,精神振奋。过去,有人羡慕西方工业,羡慕西方城市的发达,羡慕那线条流动的美。别忘了我们这座城市,请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再观观我们当下的城市,我们的这条条流动风景线,哪一条都不比西方差。不信,请再瞧瞧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核电,还有卫星、飞船都印上了中国的印章,奔向了世界各国,站在世界前头领跑世界,也为西方添上一道中国制造的靓丽风景。

看看当下,这座城市的的确确日新月异变了样,河里车水马龙,岸上高楼耸立,帆船井然有序,商贾店铺繁荣昌茂。在再回忆一下已走过的路,回忆一下你亲历经历过的人和事,像放电影一样,把镜头拉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物资匮乏,别说车了,像样的路也没几条,这是城里,更别说乡下了。人们当时的交通工具就是靠两只脚,早上出早门点一盏马灯照明上路,晚上回来就只有靠天灯了,月亮打灯照明。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个别的县上、乡上通了公路,所谓公路,路况也极差,石头米儿、僵石米儿、黄沙河沙铺的路,就算较好的了。车自然更少,只有县道上通了班车,车次还极少,等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才有-趟。有的地方,每天只有一趟车,有时还拿货车当班车运输人。上县城赶趟车困难死了,给了车费钱不说,还要找人说情,请司机、请熟人帮忙说情上车,否则,往往人多车少,你会眼睁睁看到车走不了,那是常有的事。笔者那会儿在乡下放电影,一月两月回一次县城换影片,常常为赶不上车而犯愁。就是进了城,公交车也极稀少,只有那么几辆十几辆车,也就那么几条公交线路,站台点上经常人满为患,大伙儿都伸长脖子等着,人们自觉排着长队,好不容易把车等来了,人实在太多,好多人挤不上去,可苦了老年人、抱小孩的妇女和孕妇,眼巴巴看着车子喘着黄牛拖犁上山的粗气离去。个别时候,就是挤上去了,往往也为一个座位,或一个立脚的地方而争吵不休,个别人性情急躁者,不惜动拳动刀大打出手。这样的故事,亲历者多少都会有体会,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只要提一提,都经历体会过。

如今,当你舒舒服服坐在车上,或行走于人行道旁,闲侃时有人问起,这座城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九院、九洲、长虹,一大批国防军工高科技。还有刘禹锡笔下的子云亭,唐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蜀汉大司马蒋琬墓……

是的,我们承认,过去因道路的限制,城乡物资受阻,城乡剪刀差特别巨大。乡村的泥泞小路,大多曲曲弯弯,一遇下雨,稀泥深陷,一脚踩下去,就很难自拔。记得那时我们县电影队一位女同志,出门时穿的一双新皮鞋,很是亮丽诱人,到了黄泥村放映时突遇大雨,这可苦了这位女同志,-双崭新黑皮鞋没走出两三百米,像粘胶一样的黄泥就把皮鞋扯成光圈圈,她一气之下,甩了-笼圈的鞋帮帮,打起光脚板行走,等到了下一个放映点,她脚已血泡连血泡。行路那么多艰辛,不知你尝过否?上山下山更是九拐十八弯,鸟可飞、牛羊可过,人嘛,那才真叫个难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真还印证了古人这个定论。随时代变迁,改革开放,科学的进步发展,眼下好多好多路都重新修了,掘平扩宽了。

如今,车也由大变小、由土变洋,再变阔变大。掰起指头算算,这一变化过程也就是那么二三十年,走了西方用了几百年的路。车也由手动、脚动,到半自动,当下已进化到全自动了,内设装置更先进,相信有车一族更有发言权。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所居住的这座城市,乃至我们这个国家,车轮滚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了。这个时代,是和一叶白帆的祖国早晨一起启航的。早、中、晚是这条车河高峰,鱼儿并肩齐奔追跃,准确的说,早、晚是鼎盛的拥堵高峰的高峰。

奇异的河啊,你奔腾不息平安地流,幸福地淌吧!我也是这条河的受益者、见证者、建设者,还有你、我、她们,一个个城市居民。

啊,早晨!伟大的时代我们赶上了伟大的征程,祝七彩之河吉祥,城市之河永远年轻,祝福河中鱼儿缤纷灿烂,越来越靓丽,行规守纪、幸福安康!

猜你喜欢

河面鱼儿
春天的声音
小柳树
击中
鱼儿的来信
漓江
河面是谁的镜子
河里站着废弃的桥墩
鱼儿乐
鱼儿来信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