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11-19程红英翟岁兵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程红英 翟岁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展了相对广泛的绩效审计,其在逐渐的发展应用中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引导着世界范围内的审计工作。单就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来看,并没有实现其整体建设的有效性,同国外的绩效审计而言,有着比重过小且成效偏低的状况,究其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绩效审计的具体评价体系,难以实现有效的引导作用。所以,本文就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整体性的体系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审计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的经济主张下,公共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在不断地提升,也加大了在发展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和自身承担的责任,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应运而生,发展至今,逐渐成为了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和主流方向。就我国对绩效审计的定论来看,是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接受委托,在一定审计标准的依据支撑下,通过专门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具体项目的效率性和竞技性以及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并根据具体的现状所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范畴内的监督活动。

一、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保障经济效益审计成功的关键环节,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同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和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尺度,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最终审计结论能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接受。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缺乏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实践经验证明,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要得到法律的支持,以确保其整体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使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能够在具体应用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但是我国具体的应用实际来看,政府并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关于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使得评价指标在具体应用中缺乏法律规范的支撑和保障。

(二)评价指标缺乏横向的可比性

虽然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引入偏晚,但是发展至今也有一定的时间积累,但是我国并没有出台权威有效、且供参考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在开展具体绩效审计工作时,相关部门只能根据具体实际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而造成在评价指标不同的基础上使得整体环境内的评价结果存在着不一致性。

(三)缺乏同评价体系相匹配的审计标准

公共财政的绩效审计评价同企业绩效评级一样需要有相应的标准作为参考,来使具体绩效审计评价的工作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展,并能够确保最后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和被审计单位的建设要求。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绩效审计评价工作而言,缺乏对政府收支活动相关绩效指标基础数据的建设和衡量,缺乏有效的标准建设和规范要求,造成具体工作中审计评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最大的判断指标成为评价人员的专业判断和行为经验,造成了最终结果的不客观性,进而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应用和推广。

(四)定性评价过多,定量评价偏少

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多为公共性的建设项目支出,大都难以直接的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进行评价管理时多侧重于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但在具体的评价中,社会效应又具有一定的宽泛性,通过定性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笼统性和模糊性,难以有效实现定量的经济效益分析。

二、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经济行为需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规范性,更好地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范和要求,并通过恰当有效的方式实现对责任者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有效评价,且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所以,现今社会发展阶段下,为了确保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的有效进行,就需要有完备的指标体系进行支撑。

(一)公共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就需要从具体的应用实际出发,在了解具体情况基础上确定其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确保整体体系能够在实际的评价管理中实现客观且精准的评价和衡量。另外,在进行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时,需要明确公共财政绩效评价自身的特殊性,有效实现定性评价同定量评价的结合,实现整体指标的量化管理,且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运行发展状态找出最佳的平衡点。

(二)公共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实现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建立,需要整体设计能够有效反映出具体的设计指标,在确保整体设计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保障绩效评价的整体质量。就具体实际而言,政府绩效评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具体评价中会因为评价内容和主体的不同而产生评价标准需求的差异,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相关评价的共性建设和归类,强化具体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另外,政府工作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庞杂繁复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财政公共支出设计中实现全面、立体、科学且多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且在具体应用中充分考虑到整体体系的可扩充性和动态性建设,保证最终绩效审计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有效性,并且能够在从具体实际进行设计的基础上确保整体体系的灵活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税制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多以税收的形式不断增加,且体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形势,极大地推动了公共经济环境的建设和扩展,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强化了公众的民主意识以及对于公共财政支出的关注,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绩效审计的评价建设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同,在强化整体评价体系的构建下,使得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安丰利.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8.

[2]周晶.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试论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探讨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