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社交APP在大学生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19张志花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建议

张志花

摘要:如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在大学的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低头族”,严重影响了学业。对于这种情况,有的高校采用手机袋收手机的做法,有的高校禁止手机带入课堂,但是效果甚微。“堵不如疏”,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已成为众多高校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移动学习;“Q学友”;建议

“Q学友”是一套智能、高效的教学系统,定位于老师与学生间的“人才培养催化剂”,该系统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进行了自动化、移动化的改造,同时精确量化各环节数据表现,共同创造出简单、实用、高效、增值的教学体验。

1.“Q学友”引入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教材等外部因素,而是内在因素——即学习者在起主导作用。学习的关键主要是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理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1.2移动学习理论

移动学习理论产生于1994年,源于美国,主要是为了探索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自此以后,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将传统学习和教学方法与移动网络技术相结合,希望能探索出一种将数字化学习技术、移动网络与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我国对于移动学习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01年,它主要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数字化、网络化,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接收移动数据学习。

1.3“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与学习有关的APP软件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的学习软件都是提供某一课程的学习,而“Q学友”软件提供的是一个学习平台,可以适用于任何教师、任何课程,并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Q学友”作为移动学习载体的优势和特点

2.1资源丰富的教学平台

“Q学友”学习软件可以适用于任何课程,教师可以上传所教课程的讲义、视频以及其他资料,并且简洁的界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便捷地设计和管理互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分享课程,该功能可以使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信息传播的源头,组建相应的课程共同体,特别适合互动学习,从而使交流与学习无处不在。

2.2 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Q学友”中的课堂互动功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如果学生对问题有疑问,可以随时进行提问和反馈。另外,由于教师资料已上传,并添加网络资源的相关链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比如等车、坐公交车之类的零散时间来汲取更多知识,消化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2.3师生交流的情感渠道

“Q学友”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互动,学生可以在“Q学友”上提问问题,避免了面对教师的胆怯心理,使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教师在利用“Q学友”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1 教师是领路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充当的是领路人的角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Q学友”,教师提前上传所授课程的讲义和PPT,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和提问,在上课时,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疑问比较多的内容和知识。课后,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由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层次选做相应的习题。通过这种“学生学——教师教——学生做”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2 教师是管理者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同时还要管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Q学友”特有的签到功能,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考勤,还能显示签到的时间和地点,规避了以往教师点名可能出现其他同学代为点名的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发放不同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温习和巩固。

3.3 教师是评估人

在网络时代,为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档案是有必要的,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步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Q学友”软件实时在线提问,获取学生参与人数、回答正确率等信息,从而有的放矢,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判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后,“Q学友”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4.“Q学友”用于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利用“Q学友”软件进行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运用“Q学友”进行教学,需要事先生成二维码并打印出来以供学生签到使用,并且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课堂习题的评估等方面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有些教师特别是部分对计算机应用不熟练的教师,应用“Q学友”进行教学可能不够娴熟,因而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再次,学院或相关负责部门如何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应用“Q学友”教学进行考核监督,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运用“Q学友”软件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顺应了网络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一次非常好的实践。“Q学友”软件在面向教师时,应加大培训力度,建立适应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考核方法,适当引入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在学校的部分班级开展以“Q学友”为平台的移动学习试点,获得反馈和建议,也为日后“Q学友”与教学有机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从线下到线上,改善教与学的关系的学习平台,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杜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应用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7):53-54.

[2]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26.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