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的实证研究

2016-11-19孙成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实证研究

孙成

摘要: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和热门问题,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从制度层面三方联动、观念层面转变社会认识、体制层面创新职业教育制度模式等提出解决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实证研究

培养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青年高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工人构成中,高级技工以上者已占35%以上,中级占50%,初级占15%,相比之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城镇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为22.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同时,我国现有人才队伍中,46岁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比为40%。高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和后继乏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产品质量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运行。武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根据目前武汉城市圈发展情况推算,武汉城市圈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将在“十三五规划”初期达到200万。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省份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原因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至内陆省份城市,众多工厂的迁至必然加剧对人才特别是青年高技能型人才资源的争夺。不难预计,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缺口会加速扩大。

本文将空间范围限定于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城市圈及众多国有、私营企业、职教院校、高中为研究依据,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探讨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提出解决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对策性建议,以期为武汉城市圈和其他地区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高技能型人才的界定

综合相当数量文献对高技能型人才概念的权威性论述,可以将高技能型人才进行不同界定的学者归纳为三类:“蓝领说”、“灰领说”和“金蓝领说”。 “蓝领说”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形态定义。中国现代蓝领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存在于各个产业当中,比如高级技术工人、服务规范化的出租司机与物流运输工人、具有高标准卫生条件约束下的厨艺人员、具备现代农技知识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民等。“灰领说”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形象地说,就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金蓝领说”认为,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在知识方面有自己的专攻,在实际操作上是某一技术领域的精英,为企业所青睐的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据悉,目前在企业中,其待遇已超过中层管理人员,与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平起平坐”。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高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为调查武汉城市圈的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状况,本文采用直接问卷调查法。剔除无效及变量存在缺失值的数据,最终得到样本2193个。根据表1,总体样本年龄在31岁左右,男女比例较为协调,对技能工作者的调查而言,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大部分分布在大专和本科范围),职务、职业等级分布呈现明显金字塔形,工作1-2年的新员工居多,样本情况比较理想。

(二)样本的数据分析

根据被调查对象不同,主要分为针对青年高技能型人才工作状况、职业技术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三个部分进行问卷调查。本文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是客观部分,运用选择题模式,每题3-6个选项不等;二是主观部分,运用李克特的五分量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高技能型人才工作状况调查主要集中在职工期望与现实差距方面。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平均期望值是4.24,实际的达成值是2.15,表示技术工人对工作现状满意度较低。被调查者对 “营造和谐人际气氛”(4.55)、“提供加薪机会”(4.49)、“按时发放工资”(4.49)等方面比较满意;而对“提供加薪调资机会”(1.97)、“企业关心员工个人情况”(1.80)、“与员工分享企业新增利润”(1.22)等实际状况上是普遍失望的。职业技术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调查主要涉及社会大众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技术工作的看法等。调查显示:公众对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认知度和国家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均值分别为2.94和2.87,对武汉城市圈发展计划更是了解甚少;家长对子女这也干预意愿的均值达到4.67;超过半数的公众心中,技术工作是一种社会地位低、文化水平低、工作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没有前途同时缺乏挑战的工作。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调查主要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目前技术学校教育认知以及对技术工作认知方面着手。调查显示:22.22%表示是因为职业技术工作利于就业才选择的职业学校;在专业的选择上,兴趣、就业和家长意见分别占据26.80%、26.80%和34.64%;47.06%的学生表示在学校内不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4.84%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职业学校中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42.48%表示目前的职业学校缺乏实践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三、武汉城市圈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分析

(一)缺乏青年技能型人才待遇分配及社会保障激励机制

经过上述的数据分析,武汉等地区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对技能人才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对技能工作的劳动强度等认识较为客观,相对乐观的态度有利于学生从事技能工作的热情。但是,绝大多数青年技术工人仍然表示对当下的生存现状并不满意,集中表现在福利待遇差,奖金津贴少,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企业晋升和分配制度不满意等方面。说明现行劳动力市场对青年技能型人才竞争机制、供应机制和调配机制的导向力度不够,政府调控措施无法激发青年高技能型人才内生动力,企业人才危机意识不强,同时缺乏吸引和留住青年高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有力措施。这些直接或间接导致青年技能型人才待遇分配及社会保障激励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严重影响高技能型人才供给。

(二)缺乏正确的青年技能型人才社会认知引导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长对技能工作的看法会影响青年技能型人才的供给。然而,调查显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始终促使公众向管理工作倾斜,而将技能工作认为是社会地位低下、文化水平低的工作,多数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平日里对子女“读大学才是正道,学技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的观念的灌输,导致多数青年学生在毕业后的选择上不够理性,并不能主动将技术工作作为自己的首选。另外,大部分青年学生对于我国技能人才领域存在的问题漠不关心,即使有了解也认为与自己的既定路线有很大偏差而不理会,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对技能职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认识。

(三)缺乏职业教育培养青年技能型人才创新体制

数据调查表明青年学生首先希望是能够接受正规高等教育,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则是因为没有考取正规大学。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没有作为正规教育存在。同时,对于当前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现状,大部分青年学生认为学校理论教育偏多,而缺乏实践经验引导。单纯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表示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已经详尽掌握,课堂上过多的宣讲令他们难以接受。另外,纯理论灌输而不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出来的青年技能人才脱离市场,仍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将是职业技术院校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四、解决武汉城市圈青年高技能型短缺的对策性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联动,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

以提升青年高技能人才为供给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市场对青年技能型人才流动方向、待遇等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决定技能型人才去留、待遇多少等问题。从政府角度,加大对职业教育院校的直接资金投入,建立高技能型人才引进和培养经费稳步增长机制;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薪酬、待遇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通过立法制度、问责制度、投入制度和经费分担制度做出更加明确细致的规定;提出类似“给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给予吸纳和培养一定数量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的企业、中介等更多的税收优惠的实施细则。从企业角度,坚持对技能型人才实行“使用与培训相结合,待遇与业绩共享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分层次对获得国家技术能手、企业技术能手称号,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给予职业技能津贴、企业年金和股份分红待遇;明确青年高技能型人才奖励标准、发放方式、申请审核程序、奖励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等规定;改善技能型人才工作环境,增加企业内部娱乐休闲设施供工作时间长和劳动强度大的技能型人才使用;

(二)从观念层面,加大国家政策及优秀技能型人才宣传,转变认识提高社会地位

新闻媒体当加大对国家、地区性高技能型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对国家各地区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流动等环节以及在高技能型人才环境营造、激励和保障等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对优秀青年高技能型人才的突出事迹以及所取得成绩和贡献,通过开设各新闻网站人才工作专栏,认真进行宣传报道,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企业在选才上时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加入更为多元的考量标准,让具备过硬职业技能、优秀职业素养的求职者成为企业喜闻乐见的和推动其快速发展的人才类型。很多技能工作成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黄金职业”,仍处于职业观望期的青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兴趣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职业理想规划的技能,为自己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增加筹码;青年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妨从多个角度考量自身的特点,抛弃对工作“高低贵贱”的传统看法,积极寻求适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岗位,掌握一门技术,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人才,在职场竞争中占据不可取代优势,就业便不再有压力。

(三)从体制层面,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及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职业教育开设政府独立部门,统筹管理,精简放权,不再以升学率作为评判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给予财政补贴的标准,取之以培养的青年高级型人才数量;在职业院校推行“文化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建立学生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的通道和学分积累转换的制度;鼓励青年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推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毕业考核制度;职业院校要注重适用加实用知识教学模式,对企业和行业用人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对华而不实的课程给予去除,教学讲解偏向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校企合作上,不仅限于企业需要人才时,学校提供学生去企业实习,把企业作为顶岗实习的基地和实训课程的师资库。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开设等方面让合作企业提前介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的制定中,通过结合行业、企业的背景与社会深度结合,参与主体的广泛认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计,让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紧密契合;

参考文献:

[1]陈伟.基于内职业生涯角度探讨灰领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09)

[2]林竹,李黎媚,代晓非.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缓解蓝领员工压力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06)

[3]毛丽君.浙江高职教育“灰领”人才培养机制探析——从义乌小商品制造业人才危机说起[J].人力资源开中国成人教育,2008(01)

[4]李向光.给“金蓝领”金前程——企业怎样开发使用高技能人才[J].中国人才,2013(13)

[5]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6]丁夏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无锡市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

[7]卢志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2)

[8]刘丽彬,陈怡安.产业转型背景下高技能人才供给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01)

[9]任芸丹,张义平,易飚.校企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

[10]管平,胡家秀.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3(02)

[11]李小娟.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06)

[12]夏黎.促进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09)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实证研究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