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制定与应用

2016-11-19王明伟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绩效考核

王明伟

摘要:目前,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人员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成为困扰钢铁企业的难题。棒材厂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人员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定岗定编;离岗休养;绩效考核

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制定与应用产生的背景

现阶段,整个钢铁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从行业运行情况看,钢材消费量难以大幅度增长,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不断加剧,竞争更趋白热化,加之环保、资金等压力增大,许多钢铁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总量多、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成为困扰钢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先进民营企业相比,棒材厂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外部对标找差距,内部诊断找问题,对棒材厂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物劳动生产率偏低;二是职工年龄分布不均,人员老化严重。棒材厂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全厂职工平均年龄为41岁;三是两级机关人员超编;四是不能顶岗人员较多。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制定与应用内涵及做法

劳动生产率作为反映企业发展质量、体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指标,劳动生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来看,主要是要优化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加强定岗定编工作管理,进一步优化压减人员;强化员工绩效考核与标准化操作管理,提升工作绩效;加强培训管理,全面提高“三类”人才综合素质。

(一)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1. 按照棒材厂2015年定员优化目标和工作方案,召开了棒材厂流程优化推进会,并对相关人员关于棒材厂第四级流程优化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专业培训,主要是在前期整合的基础上对棒材厂各车间、科室内部岗位再次进行梳理、优化,绘制业务流程图和关键点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实现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化,岗位操作流程标准化,梳理出每个岗位的业务流程及岗位业务清单。

2.对各车间、科室的岗位梳理、优化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并加以解决。

3.根据部分单位的职能表和业务流程清单,对全厂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的仓储管理业务进行优化整合,下发了《关于储运车间等单位职能调整的通知》(棒材字[2015]109号)有关要求,完成了储运车间、机动设备科职能调整工作,将储运车间仓储管理业务及相应定员4人平稳移交机动设备科,确保各项工作安全稳定顺行。

(二)快速推进定岗定编工作,进一步优化压减人员

1.根据定岗定编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加大各超员单位对定员优化压减的力度,促进各单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快速推进,自2015年1月份起,对全厂各单位按新定员核定月度奖金,同时对超缺员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在月度科级干部绩效考核中加减0.2-1分,通过经济杠杆加大对各单位的定员优化压减的力度。1-11月份共优化压减人员2人,优化转移配置人员6人。

2.加大劳务派遣工清理力度。根据我厂小型车间劳务派遣工的工作现实表现,经车间一定的组织程序进行考核,对工作中考核不合格的劳务派遣工进行辞退,共辞退劳务派遣工15人,确保我厂劳务派遣工的用工质量。

3.积极推动员工离岗休养。一是严格执行离岗休养政策,按期办理离岗休养手续;二是通过政策宣传、工作动员,引导部分不适应岗位要求的职工提前办理离岗休养。 1-11月份,共办理离岗休养22人,其中2-5年提前离岗休养11人。

(三)强化员工绩效考核和标准化操作管理,提升工作绩效

1.制定并下发了我厂《员工绩效考核与竞争上岗管理办法》,并对各单位上报员工绩效考核细则进行梳理、分类,抽调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审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细化考核标准,进一步保证了各单位工种岗位绩效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和一致性,确保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公正、公平,实施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奖金发放挂钩,进一步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工作绩效。

2.积极推进员工标准化作业工作,提高职工精准化操作水平。继续强化精益管理进班组工作,将精益管理落实到班组岗位,在落实公司精益管理“到岗、到人、到作业”的工作目标基础上,在全厂各车间实行员工《标准化作业流程卡》,全面实施精益管理,实行职工精准化操作,全面提高职工作业劳动生产率。

(四)加强培训管理,全面提升“三类”人才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养,积极培养“管理、技术、操作”三类人员全面发展,以“三个完善”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履行能力、执行效率、技术创新和决策能力。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908人次。

1.培养“一专多能”操作人员。实施“技能素养提升工程”,培训与岗位擂台赛相结合,与选拔拔尖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培养“多面手”技术人员。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技术创新、改造能力。主要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各个方面的技术知识,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3.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提升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开展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培训,建立 “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创新力促进发展力”的理念,开拓他们的视野。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制定与应用的实施效果

(一)在岗人员数量

截止2015年11月份,棒材厂在岗职工1004人(剔除新疆公司因季节性停产检修返回66人后),劳务派遣工102人,合计人数1106人。较1月份减少57人。

(二)实物劳动生产率

2015年1-11月份实物劳动生产率为2532吨/人·年。

通过以上改善措施,优化业务职能 1项,合并取消岗位 2个,优化压减人员24人,清退劳务工15人,2015年1-11月份降低人工成本34.8万元,为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绩效考核
转移效应、增长效应与劳动生产率增长
——基于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有新规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