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市右江区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报告

2016-11-17黄西梅黄金山骆荣彪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病调查结果隐性

黄西梅 黄金山 骆荣彪

(百色市右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百色市右江区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报告

黄西梅 黄金山 骆荣彪

(百色市右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采用临床检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实验室血液涂片镜检,对8个乡镇山羊规模养殖户在不同乡镇、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抽样调查,感染发病率15.8%,病死率6.5%;隐性感染调查的群体隐性感染率为56.3%,个体隐性感染率为32.2%;对死亡的病例进行混合感染调查,混合感染率为45.09%,显示阳圩镇、龙川镇、大楞乡、泮水乡的感染率较高(占比63.6%),夏、秋季的感染率占54.0%,在种羊、育肥羊和羔羊中,羔羊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说明右江区自2002年大面积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疫情后,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混合感染是导致羔羊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控办法。

山羊 附红细胞体病 调查 防控办法

2015年广西 百色市右江区8个乡镇山羊养殖场陆续出现羊只发病、死亡现象,经调查诊断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样本

2015年我市右江区8个乡镇共有养羊户369个,存栏4.4024万只,其中选取80户的存栏100只以上的羊场共14865只为研究对象,均为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1.2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区域内山羊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乡镇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病死率与患病羊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对16个羊场1685只进行血液涂片检查,以调查隐性感染情况。对病死羊组织样品进行蠕虫病、微量元素等其他病原检测,以调查混合感染情况。采集的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油镜检查。

2 调查结果

2.1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2.1.1 山羊附红体细胞体病总感染率及病死率 调查80户的14865只山羊,有43户感染发病,占53.8%(43/80);共感染发病2348只,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总感染率15.8%(2348/14865),其中,153只死亡,病死率为6.5%(153/2348)。

2.1.2 病羊临床症状 患羊食欲衰退,放牧时精神沉郁,喜卧,行动迟缓,常掉队;偶有发热、消瘦、喘气、可视黏膜泛白;发病后3d左右,胸腹部肿大,穿刺有淡黄色液体渗出,触诊胃部疼痛,或有拉稀;发病后期患病羊后肢瘫痪,不能走动,体温骤降而死亡。死亡病畜剖检表现脾脏肿大、血液稀薄、体组织黄染。

2.1.3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染色:镜检显示有紫红色红细胞,表面有单个或成串的圆形呈淡蓝色颗粒,颗粒折光性明显变亮,证明为附红细胞体。

2.2 不同季节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分季节对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情况做了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不同季节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n(%)]

2.3 不同年龄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对不同年龄山羊的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情况做好调查,结果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n(%)]

2.3 不同乡镇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对不同地域的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情况做了调查,详见表3。

表3 不同乡镇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 [n(%)]

2.4 隐性感染调查结果

在春、秋防验收采血时,随机对16户羊场1685只进行血液压片检查,其中,有9户543只羊发生隐性感染,群体隐性感染发生率为56.3%(9/16),个体隐性感染发生率为32.2%(543/1685)。

2.5 病死羊混合感染调查结果

对153只病死羊组织样品进行其他病原检测,结果显示,混合感染感染率为45.09%。

3 讨论

3.1 右江区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结果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引起山羊贫血的传染病,多数为亚急性,病原体为多形性微生物,呈球形、杆形、环形、三角形及哑铃形,长度为1~2nm,用姬姆萨氏溶液染色时,呈蓝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山羊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具有较低的致病力,多出现于微量元素缺乏、机体营养不良及亚急性中毒、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不全、附带有蠕虫病的羊羔中,经大量血液感染,才可诱发临诊症状。此时,附红细胞体病可在山羊体内迅速扩散、繁殖,逐渐侵入其外周血液内,使红细胞受到破坏。该病可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病羔以贫血、轻度黄疸、体温体质虚弱、食欲衰退、生长发育不良为特征,多呈散发性,单一感染呈轻度症状,因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继发或混合感染,会引起死亡,山羊因患此病而死亡比例较高[1],可引起一些经济损失。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的80个规模养殖户14865只山羊中,有43户发病,占53.8%(43/80);共发病2348只,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总感染率为15.8%(2348/14865),病死率为6.5%(153/2348)。这与王厚平,周宏赞等报道结果接近[2-3]。从表1可知,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在春夏秋冬四季均可发生,其感染率与病死率在夏秋季偏高,占比全年的54.0%,这可能与吸血昆虫盛行有关。从表2可知,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在不同年龄的山羊中均可发生,但以羔羊为主,可能与羔羊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差和因哺乳感染有附红体细胞病的母山羊等所致。在本次调查的8个乡镇中,大楞乡羊场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最高,其次分别为泮水乡及阳玗镇、龙川镇,其他几个乡镇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大楞乡、泮水乡及阳玗镇、龙川镇属于山区片乡镇,多以放牧散养为主有关。另外,从隐性感染和混合感染调查来看,山羊附红细胞体病隐性感染率较高,但发病率不高,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病,只有当日常管理不当、营养不良、蚊蝇叮咬,环境改变,长途运输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他疫病时才会引起发病和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发病对山羊健康与规模养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治[4]。

3.2 防治措施

3.2.1 坚持自繁自养,定期消毒、杀虫

规模养羊场当坚持自繁自养,对于新购买进的种羊要加强检疫,并进行免疫接种,确定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羊群饲养[5-6]。在饲养管理时,要注意对羊只饮水的合理控制,同时适当补充精饲料和矿物盐类,以增强羊只的非特异性免疫。饲养员在日常管理中,要每天对羊舍进行清扫,确保羊舍通风透气;平时加强羊舍环境消毒,可用0.3%的聚维酮碘或0.1%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进行消毒,针对右江区的气候特点,在春末、夏、秋季节吸血昆虫繁殖活动盛行期进行定期杀虫,减少吸血昆虫传播此病的可能。可用1%~2%敌百虫或0.1%氯氰菊酯溶液喷洒羊舍周边环境。注意对羊群饮食、精神、代谢等的监测与观察,如发现山羊存在体形消瘦、发热、食欲衰退、黄疸性贫血等症状表现,及时隔离治疗。

3.2.2 群体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多西环素(10mg/kg体重);肌注血虫净(5mg/kg体重)。

3.2.3 个体治疗

将患羊隔离后,肌内注射长效土霉素,20mg/kg,1次/d,持续应用5d;深部肌内注射三氮脒(血虫净、贝尼尔),5mg/kg,1次/d,连续用药3d。

3.2.4 混合感染的防治

当于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羊群进行防治,平时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免疫措施,为羊场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按时给予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三联四防等疫苗注射。另外,注意夜间点燃蚊香,以切断蚊蝇叮咬传播感染源的途径;饲养员也要注意消毒,以防将感染源传播给山羊;还要确保羊群饲料量与所需营养元素的充足供给,以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山羊的免疫力与疾病抵抗力。

[1] 高光平.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药物筛选及疾病治疗的试验研究[D].青岛农业大学,2010.

[2] 王厚平,周宏赞,邹庆祥.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继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13,12(2):60-62.

[3] 顾玉芳.波尔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9(4):922-924.

猜你喜欢

体病调查结果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