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是社会的人

2016-11-15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本能事物儿童

我认为,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原有的自己的行动和感情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作的反应,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这些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又会反映到社会语言中去。例如,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呀呀的声音又渐渐变化为音节清晰的语言,于是,儿童就被引导到用语言总结起来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

我认为,为了正确说明儿童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状况的知识。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倾向,在我们能够把这些本能和倾向转化为与他们的社会的相当的事物之前,我们不知道他们所指的是什么。我们必须把他们带到社会中去,把他们看作是前代人类活动的遗传。我们还必须把他们投射到将来,以视他们的结果是什么。正是这样,才能在儿童呀呀的声音里,看出他将来的社会交往和会话的希望和能力,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种本能。

总之,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教育必须从在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他们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还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他们相当的社会的事物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语言来加以解释。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猜你喜欢

本能事物儿童
阅读理解专练(三)
用道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单独中的洞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