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016-11-14赵卫枝胡晓颖李婕

关键词:护理效果并发症

赵卫枝++胡晓颖++李婕

【摘要】目的 对心脏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护理有效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显著。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并发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1.0.02

心脏介入术是介于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之间的用于诊治心脏病的一种有创手术,常见的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起搏器植入术等,具有创口小、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等优点[1-2]。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心脏介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有创手术的一种,心脏介入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术后并发症,给最终的造成影响手术效果造成影响[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对部分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措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穿刺部位出血、血肿34例,迷走神经反射52例,心律失常40例,失眠52例,尿潴留48例,心功能障碍3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54.79±3.7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32±1.14)年。对照组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5.81±3.93)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65±1.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思想教育、饮食护理、疾病知识护理、生命体征检测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性的术后并发症护理,具体如下:①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的护理。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力度,当发现患者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再次加压包扎,若患者血肿严重程度一般,则无需特殊处理便可自行消退,若患者血肿严重,则可进行相应的物理治疗,以加速淤血的吸收、血肿的消退;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与心理引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联系,以保证患者始终保持舒畅、放松的心情;手术开始前将患者的禁食时间缩短,手术后嘱咐患者形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同时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确保血容量充足;提前备好多巴胺、除颤器、阿托品等相关的药物与医疗器械;③血栓形成的护理[4]。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的清醒程度,加强对其足部动脉脉搏的观察情况,通过患者四肢远端的颜色变化来判别患者具体的恢复情况;依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溶栓抗凝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定时按摩;④疼痛、感染护理。保持干净通风的病房环境,密切留意患者皮肤的愈合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如体温变化过大时,则及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嘱咐患者定时服用抗生素,若抗生素服用期间,患者伤口出现不能忍耐的疼痛,则可按照医嘱停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依据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变化,将患者的护理效果分为:显效:并发症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任何并发症,心电图以及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各项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或消失,心电图以及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无效:各项并发症未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脏介入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术后并发症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心脏介入术的风险性,降低了其有效性,可直接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与手术效果造成影响[5],因此寻找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全面提高并发症的护理有效率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接受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基于患者并发症之上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慧冬.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216-217.

[2] 李淑蓉,郑 燕.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79-80.

[3] 李绍莹.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7.

[4] 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3):159-160.

[5] 周丽娜.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观察[J].母婴世界,2015,(10):357-358.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并发症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