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急症患者卧床期间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

2016-11-14徐淑丽

关键词:护理对策心理护理

徐淑丽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内科急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病情严重危及生命。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程长、反复住院,该病发病急、容易受气候、情绪、饮食、精神影响。临床护理工作中多对治疗护理工作重视。忽略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病人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影响预后。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急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实施科学有效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病;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1.00.02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急症发病人数有明显上升。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猝死等,这类疾病都是心内科危重急症。这类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情不稳定。患者急性发病住院后,医生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卧床休息,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临床治疗护理中有时只重视治疗和基础护理。经常忽略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心理护理。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会影响疾病预后。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急症患者102例卧床期间实施科学有效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急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3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1岁。急性重症包括有急性心肌梗死46例、急性左心衰竭31例、心源性休克26例。经过治疗护理痊愈83例,加重17例,死亡6例。

2 心理状态

焦虑、恐惧:患者急性发病,没有准备就入住医院。住院后需要抽血化验、监护仪器、病情严重时行造影检查。疾病带来疼痛,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烦躁心理:病人发病时较轻,没有认识疾病严重性,自己不重视。医生交待病情有危险,不相信医生的话或者认为医生夸大病情。不配合医护治疗,自己产生烦躁不安心理。

悲观抑郁: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患者情绪低落、悲观,丧失信心。年轻患者思想负担重,担心工作受影响,家庭经济负担重,影响家庭生活。年龄大或合并慢性疾病,自己觉得疾病反复发作,没有治愈可能。就会担心医药费用增多,增加子女经济负担。不安心治疗休养,少言少语,情绪低落。身体疲惫,四肢无力。严重者有抑郁症状。患者加重病情导致死亡。

羞愧心理:患者急性发病,一切活动在床上进行,包括进食输液、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家属和护士帮忙,产生羞愧心理。

2.1 环境因素

患者发病后入住重症监护室,环境陌生,没有亲人陪伴。患者应用各种仪器监护,多路液体输入。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周围重病患者多,仪器设备监护报警声音。加重患者紧张、恐惧情绪,病人感到孤单无助。

2.2 疾病原因

患者突发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快。痛疼发作程度重、痛疼持续时间长、痛疼频率加快。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呼吸困难缓解慢,胸闷憋气重、不能平躺,患者紧张会有濒死感。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语言安慰,患者住入病室后,立即行床头心电监护。给予药物治疗及一系列抢救措施,同时护士实施精神安慰。语言温和态度和蔼。护士护理操作时,本着快忙而不乱原则。患者有安全感。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异常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做好心理疏导。如担心疾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担心给子女带来麻烦,心理压力增大。针对每个异常原因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患病后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需要家人和社会支持。住院患者要和朋友子女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取得心理支持。这种情感支持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心理暗示:患者病情稳定,心情愉快时主动与其交流。讲述急症治疗痊愈病例。或者找病情痊愈未出院患者和其交谈。心理上增加自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病情告知: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工作和生活环境,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实施心理疏导工作。年轻性格急躁病人,病情稳定后认为疾病痊愈,不愿意住院治疗。不重视自己患疾病。护士就耐心讲解疾病发病过程,如果不治疗痊愈的危害性和后果严重性。劝导患者积极治疗。多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和实际困难。劝说家属帮助做好工作,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鼓励安慰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增加病人自信心。向患者交代疾病治疗痊愈,出院后不影响日常活动,可以进行轻体力活动。年龄大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抽出大块时间倾听患者述说,理解患者关爱患者。积极鼓励患者配合医护治疗护理。语言鼓励精神安慰可以肢体传递关爱信息。老年患者感到自己患疾病有希望治愈。增加患者和家属自信心。

提供安静舒适环境:患者住院后,卧床休息期间。病房通风良好,干燥整洁。阳光充足。减少探视人员。病情严重抢救时,用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患者,给病情较轻患者带来心理阴影。造成恐慌担心。监护仪器设备报警声音,调到低音量。患者在安静舒适环境中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患者突然发病,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被动状态。大多数病人不能在短时间内就习惯床上进食、洗脸、刷牙、大小便。护士做好病人工作,耐心讲解卧床休息对疾病治疗康复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家属完成日常生活。饮食上指导家属,进食要少食多餐,清淡饮食不宜油腻。大便不宜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剂等。排便时鼓励患者,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排便或清理干净,做好局部清洁护理。避免发生褥疮。

生活护理: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家属为患者洗脸、梳头,更换衣物和被褥。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着凉。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病人表情和心理状态。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心理温暖。患者有不适情况和需要。及时解决。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安心治疗。

3 讨 论

心血管急症发病率高,心血管急症受遗传、社会、心理等方面因素影响。心理不良情绪能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辅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心理活动,心理需求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急症患者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对不良情绪干预护理。护士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致病因素了解,熟悉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科学合理调理饮食、生活习惯。急性心血管急症患者实施科学有效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车 驰,杜以利.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1,02:136-137.

[2] 谢 红,薛素波,黄 丽.老年患者心理和临床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2:137.

[3] 熊 进,王 伟.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和护理特点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03:92-93.

[4] 姚建群.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182.

[5] 姚美杰.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04:266-267.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心理护理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