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影响因素的探究

2016-11-10邓晓娟李艳红闫香慧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际子女

邓晓娟,胡 斌,李艳红,闫香慧

(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四川成都610043)

农村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影响因素的探究

邓晓娟1,胡斌2,李艳红1,闫香慧1

(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四川成都610043)

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对四川省中江县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独生子女的安全感、人际安全感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确定控制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2)非独生子女中首胎孩子的安全感、人际安全感显著高于非首胎(p<0.05);(3)初中生安全感及确定控制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年级(p<0.05);(4)学业成绩在前25%的学生安全感、人际安全感极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1),确定控制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5);(5)父母外出务工类型及外出务工时间、学生性别差异对初中生安全感无明显影响。

农村初中生;安全感;独生子女;首胎

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生占有较大比例(20.84%),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1]。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情感不稳定、价值观偏离,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2]。马斯洛在人类五大需求理论中提到,除了生理需求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需求。具有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健全人格的最重要成分[3]。安全感的形成及性质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安全感是适应环境的一项重要前提,是应对各种困境、压力、不良刺激的内在支持力,是初中生走向个性成熟、心理健康、社会化顺应的重要条件[4]。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影响因素的探究,以期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选取中江县的五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各一个班,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安全感越强[5])对71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为97.35%。在本研究中,安全感量表的信度为0.820,半分信度为0.807,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二、农村初中生安全感现状

农村初中生安全感现状整体良好。是否为独生子女、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之间安全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是否为首胎、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父母外出务工状况不同、务工年限不同的学生之间安全感差异不显著(p>0.05)。

(一)独生与非独生初中生安全感差异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

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安全感总分和人际安全感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确定控制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的安全感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表1)。

表1 独生与非独生的差异(M±SD)

(二)非独生子女中是否为首胎安全感差异分析

非独生子女中,首胎子女与非首胎子女的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确定控制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首胎子女安全感、人际安全感显著高于非首胎子女(表2)。

表2 是否为首胎的差异(M±SD)

(三)不同年级初中生安全感差异分析(one-way分析)

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安全感总分、确定控制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际安全感上差异不显著(p>0.05)。初二年级学生安全感、确定控制感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安全感介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不同年级初中生安全感的差异(M±SD)

(四)成绩差异对安全感影响的差异分析

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得分差异极显著(p<0.01),确定控制感得分差异显著(p<0.05)。学业成绩前25%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安全感(表4)。

表4 成绩的差异(M±SD)

三、农村初中生安全感缺乏原因分析

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既是基于安全感满足的发展结果,又是促成学生更高安全感获得的条件[6]。初中生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及正常的智力,就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非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获得的资源、关爱等都需要与兄弟姐妹分享,并且经常担忧自己的利益会被剥夺,由于长期处于与他人竞争和比较的状态中,其安全感显著低于独生子女[7]。非首胎子女年龄较小,在首胎面前处于弱势,故安全感显著低于首胎。初一年级初入中学,新环境不适应,学习课程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因此,初一年级学生安全感显著低于初二年级。而初三年级,又面临考中考升学的压力,因而学生心理安全感降低[8]。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身信心不足,又缺少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安全感也不强。此外,目前媒体大量报道的绑架、失联、被骗等负面事件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警戒作用,但同时会导致初中生恐惧、焦虑和紧张,降低其安全感。

四、提高初中生安全感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人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而妥善地处理问题,绝不会患得患失而为小事困扰[9],因此初中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真学习,勤于实践,积极参加活动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降低不安全感。

(二)创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当前,二孩政策全面开放,非独生子女、非首胎孩子将逐步增多,因此父母需关注子女的心理状态,增强与子女的沟通,平等对待每位子女;此外,父母应处理好夫妻关系,避免其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10]。

(三)建立愉悦的学校氛围

70.8%的学生认为同学、朋友关系融洽是提升安全感的关键,42.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关心爱护能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教师应引导初三学生正确看待中考,学业成绩的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教师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挖掘他们优点进行激励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组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感情,帮助初中生建立起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的同伴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其心理安全水平[11]。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6.4%的同学认为良好的社会治安有利于提升安全感。加强学校内部和学校周边的管理,杜绝暴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正面引导,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信任,降低学生心中的不安与恐惧。

[1]中国家庭教育.2008年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信息第4期[DB/OL]. http://jtjy.china.com.cn/2009-01-20.

[2]郭会娟.农村初中生安全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丛中.安全感的含义及其重要性[J].心理与健康,2008,03:4-5.

[4](美)马斯洛著,(美)爱德华·霍夫曼编,许金声译.洞察未来:马斯洛未发表过的文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8.

[5]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2:97-99.

[6]刘铁芳.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2016,02: 50-56+77.

[7]安莉娟,丛中,王欣.高中生的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717-719+722.

[8]侯立元.初中生安全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9]翁春兰.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0]孙文南.我国和谐家庭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1]范红霞,张亚亚.初中生心理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5,06:35-39.

[责任编辑张敬亚]

G64

A

1673-9132(2016)34-0253-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145

邓晓娟(1991—),女,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胡斌(1980—),男,四川广元人,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李艳红(1973—),女,湖南茶陵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教学;

闫香慧(1979—),女,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际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搞好人际『弱』关系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