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模糊综合评价
——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本科院校为例

2016-11-07徐宝见刘媛媛王歆玫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权法幸福感主观

徐宝见,刘媛媛,王歆玫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模糊综合评价
——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本科院校为例

徐宝见,刘媛媛,王歆玫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

本文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本科院校为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知程度进行测量评价。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建立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熵权法确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二级指标和总体的评价结果。

主观幸福感;模糊综合评价;大学生;因子分析;熵权法

0 引 言

主观幸福感是基于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的视角,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人生价值和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自我生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自我生命的理解和领悟,是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认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

2.1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知程度。根据文献研究和学生自主列举的感知因素共设计了44个描述项,并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法来测定(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本次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20日至5月30日,共向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本科院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4份,有效回收率为90.88%。

2.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取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来对44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知因素进行重复信息合并,共萃取出6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公因子,分别为“个体内在”“人际关系”“校园环境”“未来发展”“社会心理”和“能力提升”,见表1。这6个公因子和36项感知因素就构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

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标准化

先设定n为参评等级,m为评价指标x1,x1,…,xm,由此所形成的原始数据矩阵xij,i=1,2,…,n;j=1,2,…,m。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下,某个参评等级分值占全部参评等级分值之和的比重,也就是该参评指标下该参评等级结果的对应概率:

3.2计算各指标的熵值

第j项指标的熵值的计算公式为

3.3将评价指标的熵值转换为权重系数

对于给定的j,xij的差异性越小,Hj将越大,反之亦然。差异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ej=1-Hj,j=1,2,…,m,第j项的权重系数为:

由此可知,某项指标的熵值越大,其权重系数越小,反之亦然。

3.4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根据熵值和权重系数的公式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6个公因子下的三级指标与其自身所构成的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熵权法进行权重赋值之后,个体内在、人际关系、校园环境、未来发展、社会心理、能力提升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的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公式分别为F1,F2,F3,F4,F5,F6,F,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感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结果(表2)中可以看出:7所高校学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总体综合评价F=3.6509,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具有较高幸福感。根据横向和纵向对比,各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主观幸福感感知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从高校间总体综合评价(F)的横向对比来看:7所高校学生各自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感知度均超过3.5,即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是比较幸福的。其中,浙江传媒学院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知度最高(3.7163),其次是浙江工商大学学生(3.6852)。

从7所高校学生总体在二级指标(公因子)之间的纵向对比来看:7所高校学生总体在人际关系、个体内在的幸福感知度非常高,在社会心理、未来发展和校园环境方面的幸福感知度比较高,在能力提升方面的幸福感知度则比较一般。

5 结 语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建立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并使用熵权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进而使大学生具有较高主观幸福感的结论更加贴近实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由于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感知度的认知是不一致的,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强化对主观幸福感的量化评价,得到更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幸福培养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1996(1).

[2]刘茹花.对加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几点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3]苗元江.幸福感概念模型的演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

[4]陈浩彬.幸福感理论模型探索——基于大学生的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5]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z1).

[6]卞小强,姚翠娉.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多元影响因素分析——以某高校为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7]万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8]周志恒,陈玲玲,吕雅琪,等.基于熵权法对幸福感的模糊综合评价[J].电子科技,2012(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50

G258.6;G251.6

A

1673-0194(2016)20-0221-03

2016-09-20

猜你喜欢

权法幸福感主观
基于熵权法的BDS钟差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BP神经网络结合熵权法优化甘草皂苷提取工艺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