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STS课程基地”的茁壮生长

2016-11-01朱卓君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STS教育自主学习

【摘 要】“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基地,也是一个原创性的课程基地。它依托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借鉴“STS教育”“STEM教育”和丰富教学等先进理念,立足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着眼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形成了课程内容项目化、互动平台信息化、课程资源社会化、学习组织社团化、学习评价多元化、教师团队专业化等六个方面的实施路径,构建了一个中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STS教育”;自主学习;项目研究;三高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28-02

【作者简介】朱卓君,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天一中学依托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借鉴“STS教育”“STEM教育”和丰富教学等先进理念,立足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着眼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2011年8月天一中学成功申报了江苏省“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成为首批省课程基地。

一、找准问题,立足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学校教育的突出问题在哪,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表现为“学生情感动机淡漠、能力薄弱、学习方式单一”。究其原因是缺乏积极学习的兴趣驱动,缺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缺乏有选择性的丰富课程资源,缺乏自由、开放、互动的自主学习平台,缺乏鼓励自主学习及特长发展的评价方式。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课程基地建设才有生命力,才有意义。

二、突出综合,明晰课程基地的丰富内涵

“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基地,也是一个原创性的课程基地,在学校课程基地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借鉴了美国“STS课程”“STEM课程”等综合课程思想及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理论。

在学习消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天一中学“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的核心理念,即超越学科中心、强化跨学科学习;促进以“主题性学习”“项目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升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主题研究的能力,推动教学方式转变;促进课程资源的社会化建设。

“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整合数学、理化生地等科学课程、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人生规划与生活德育等社会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的学科课程建设和基于学科思维的实施方式,纳入到贴近最新科技动态、注重动手实践、关注生产生活的视角中。因此,我校课程基地的建设要体现以下三个重要特征:第一,在教育目标上,指向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第二,在内容构成上,突出综合性;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做中学”,重视探究与体验。三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实质上是一个中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它形成了以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通过“联席会议”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了不同领域的“创新实验室”,开发了“跨学科、项目化、开放式”的“三类丰富课程”,建立了“国内协作、国际合作”的开放性课程资源,优化了以“研究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研中学”的学习方式,构建了自主多元的评价体系。

三、探索创新,建构课程基地的实施路径

课程基地是一个新生概念,对它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课程基地的建设没有现存的模式可搬过来用,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我们边干边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形成了以下六条实施路径。

路径1: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基地建设的关键是综合性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我校立足自己的力量,借鉴兰祖利“丰富教育模式”,以“面向全体、兴趣导向、分层提升”为原则,通过整合原有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开发了支持“丰富课程、丰富活动、丰富经历”的“三类丰富课程”。“三类丰富课程”包含:第一类丰富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兴趣。第二类丰富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培育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研究问题的基础能力。第三类丰富课程,面向个体或小组学生,主要是培育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丰富课程”最具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是以“研究项目”的形式呈现的,“研究项目”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路径2:互动平台信息化

开展“项目研究”采用的是“做中学、研中学”方式,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做”需要工具材料、设备设施、工程技术及实验场所。原有教室已不适应这种需求,需要更专业的学习研究平台,需要更宽广的互动交流平台。互动平台包含“e学习平台”和“创新实验室群”。“e学习平台”,包含新闻公告、科技社团、三类丰富课程、三高合作社会资源、创新实验室、导师推介、培养机制、特色内容、特色活动等栏目。下辖四个子平台:科技社团互动平台、校本选修课互动平台、项目教学互动平台、项目研究互动平台。同时,学校建设了15个不同领域的创新实验室,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中学生有机会在科研院所知名教授、专家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模拟研究和创新实践。

路径3:课程资源社会化

通过“三高合作”的方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合理开发校本优质教育资源,初步解决了在课程基地建设中资源匮乏的瓶颈问题。一是“高中——高中”合作。如加入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创建专项工作学校联盟、与海外高中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二是“高中——高校”合作。如与高校(包括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实验室”、开发学校“三类丰富课程”、中学教师“再回大学”、创立“名人课堂”、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三是“高中——高新企业”合作。如建设校外考察与实践基地、建设Timken智慧教室、为学生项目研究提供专业支持。

路径4:学习组织社团化

“天一科学院”是天一中学科技社团(研究分院)的总称,包含天一天文社、智能研究院、工程研究院、电子研究院等15个分院。由一些兴趣趋同、学习意愿强烈的学生,按学术领域的不同自愿组建而成,科技社团是一种自主发展的学术性组织,实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活动、自主管理。“天一科学院”釆用的是跨班级、跨年级“走班制”,变革了原来班级授课制形式,这是对传统组织方式的突破。

路径5:学习评价多元化

“天一科学院”突破传统的学校考试评价模式,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结合社会权威机构评价,构建学生多元评价体系:一是社团内特长认定。参加优秀课题展示、评比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依据相关研究经历、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各科技社团可自行认定特长等级。二是科学院内学术荣誉晋升。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成果的优秀会员还可以参评学校“院士”“研究员”等学术荣誉,在科技创作方面有成果的优秀会员则可以参评学校“工程师”、“技师”等学术荣誉。三是社会科学权威机构学术鉴定,包括专利申请、权威机构认定、科技比赛等。

路径6:教师团队专业化

课程基地釆用把“名师工作室”建在创新实验室的做法,名师工作室实行领衔人制度,由领衔人组织教师团队,领衔人实质上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教师,负责规划设计、团队分工、组织协调、平台搭建、课程开发、学习考察、评价考核等工作。名师工作室的设立,有效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专长教师的特长作用。把这些“名师工作室”组织起来,成立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在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加强融合,更容易推动“项目教学”和“项目研究”。

猜你喜欢

STS教育自主学习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探讨把
STS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TS教育理念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效益的研究
物理课程教育与STS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