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精彩落地

2016-11-01吴洪明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培养模式创新思维

【摘 要】“创客空间”课程基地整合了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等课程资源,构建形成了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创意设计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创中做,在创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自己的想法及分享自己成果的空间,力图构建一个寓科技实践与艺术创意、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创客空间;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12-02

【作者简介】吴洪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江苏无锡,214000)副局长,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校长。

为积极响应国家层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考量,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锡东高中”)充分发挥近20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积累的办学优势,把申报创建学校第二个省级课程基地(创客空间)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重大机遇,为致力突破愈加严重的“同质化”高中教育现状,着力开启高中创新教育之门,进行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

依托坚实基础,再谋课程新篇

锡东高中在传承办学优势、凝练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优管理、强队伍、育英才”的发展目标和“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教改方向,通过务实推进学校第一个省级课程基地(思维可视化)建设,有效构建了“一体两翼”(即以思维训练为主体,以心理教育和创意学习为两翼)三大课程体系,提升了课程研发能力、课程实施品质和教育教学效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优质课程资源。学校也因此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基地中期视导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

与此同时,作为省首批26所STEM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积极整合省市教育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机整合STEM教育项目与创客空间课程基地建设,将创客教育活动融入相关学科“教与学”过程中,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层”转移到“思维层”,落实到“应用层”,提升到“创新层”,助推创客空间建设和教学实践,着力拓展创客空间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丰富创客空间相关课程开发与实践路径。

科技与艺术融合,创建丰富课程

从2000年至今,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分别成为高一、高二学生的必修课程,反映学生研究成果的《走进研究性学习》一书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校开设的STEMA(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课程,将科技小发明、电子技师、机器人、C语言编程、生物发酵技术、美术创意等分散的活动类课程凝练为一个学习系统,彰显了科学思维启迪与艺术创意设计的有机衔接。

同时,学校自主研发的《开启科技教育的快车》《科技创新发明教程》《机器人教程》等校本教材,因倡导“基于创造的学习”,为学生融入创造情境,投入创作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载体。贯穿学校全年教学活动的科技节(现更名为“创客节”),广泛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物联网传感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创意实践、创造发明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学校现有的“机器人研究中心”“电子技师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青少年科技工作室。这些系统化、整体性构建的“创意学习”课程体系,是学校深入开展创客教育的适宜土壤,更是创意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重要学习载体。

兴趣选择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锡东高中的“创客空间”课程,以尊重学生个性,呵护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课程选择为载体,激励学生做中学、创中学,努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让学生自愿、自主、自由地学习。在形式上,“创客空间”给学生开放、自由、合作、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自主选择课程研习,实行课堂走读(走班)制,为2018年起启动实施的新一轮高考改革积累经验,提前研究基于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新变化。持续的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有助于彻底解决传统教育面临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够灵活、与社会实践脱节、授课方法单一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协同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基于创造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创客空间”为新课程“精彩落地”提供了新的抓手和路径。

我校的“创客空间”课程具体包括创意绘画与设计、创意剪纸、基于PAD的数字绘画、3D造型、哲理漫画、CI设计、创意机器人、物联网创新设计、技术创造、微电影制作等十多种创意课程。或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以及机器人、物联网等项目设计与学习,或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微电影创作与拍摄。开放、自由、合作的创客空间,将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和选择的权利,使他们可以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而非迫于家长、老师、考试、升学等外在压力,从容地选择创作主题,选取材料、工具、伙伴等,亲自动手设计、制作、检验,享受创造的乐趣。这些课程能给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合作、自由创新、自由实验和演示、自由分享的空间,也是传统课程重要且必要的补充。

整合各方资源,凸现课程时代性

“创客空间”强调融合性。“创客空间”倡导以创客活动为载体,大胆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性和课程材料的时代性,即所学内容要与时代发展联系的更加紧密。倡导跨学科、跨界的合作探究:一是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引入各种技术工具、软件平台、媒体素材等,在促进学科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无所不在的创客空间,为所有孩子发挥创意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自由的环境。为此,锡东高中积极推行“三高联动”策略,主动和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和省内知名高中共同创建科技教育战略联盟,无锡市科协、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江南影视学院等高校先后为学校的“创客空间”提供合作性的技术支持和前瞻性的指导。学校也先后和江苏隆达、江苏雅迪、深圳台铃等知名企业集团合作,使之成为学校的科技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了解高新企业的过程中,把握现代社会的创新脉搏,产生科技创新的冲动。

在创中学,培育“众创”文化

“创客空间”强调实践性。创客教育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思想为教育理念。杜威强调“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真实体验中学,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知行合一。创客学习既强调做中学,更鼓励学生在创中学,应用技术工具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发现创新,在创中学,也是创中玩、创中想、创中做、创中学。锡东高中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更坚信教育应成为激发学生个人创造潜能发挥的内在力量。想象、创造是孩子固有的能力和天性,创客空间正是要追求、还原学习的“乐趣”,解放孩子的天性。

创客教育往往指向现实问题的解决,是一种问题导向式教育,让学生发现现实问题,寻求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努力使之变成现实。问题解决不同于考试,考试是在单学科、单知识点中寻求特定答案的过程,而扎根现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则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找到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进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这正是锡东高中开展“创客空间”项目实践与探索的意义所在。

“为创新而教”,为此学校将以科技节、艺术节为基础,建立开展“锡东创客节”活动,提高师生对创客的认识和兴趣;借助“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物联网传感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搭建学生创造发明的平台,争做小创客;依托“创客班”科技特长生的精英培植,逐步塑造出创客品牌;依托创意作品交流互动中心,联合联盟校、高新企业和省市的创客空间及团队共同打造“锡东创客嘉年华”活动,包含作品展示、互动交流、创意PK、团队合作、成果分享、家庭服务、作品交换、产业链条,将知识科普、动手体验和创客作品展示很好地融为一体,传达“想法当实现”的生活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创客活动,逐步形成崇尚创新的众创文化。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培养模式创新思维
创客空间社区化发展模式初探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可行性
关于推动我区创客发展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