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出心中生动的世界

2016-11-01孙卫胜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摘 要】通过乡土艺术的校本化实施,传承民间剪纸技艺,让学生透过质朴的“俗”,来追求高雅的美,根植“雅美”的人生愿望和生活情趣,激发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作为课程开发,寻找其根系,培植其新芽,延展其枝叶,采撷其果实,修炼其魂魄,从而有效地实现继承、发扬与创新。

【关键词】民间剪纸;传承教育;课程回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80-02

【作者简介】孙卫胜,江苏省邳州市英华实验小学(江苏邳州,2213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间的也是大众的!大众的文化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散落在乡间田野的宝贵珍珠,需要我们捡拾起来,珍藏起来,并不停地擦亮交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传下去……

一、找寻剪纸课程的根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与名片,把“根”留住,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有根的教育,办有文化的学校,孕育有根的学校文化。我们寻找邳州民间剪纸的根系,移植于校园,落地生根。2013年12月,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项目名称为“邳州民间剪纸传承教育”,2015年5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阶段验收,并荣获优秀项目学校。

二、培植剪纸课程的新芽

剪纸文化的建设必须落实到课程,前期要有一系列科学完整的课程设计,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为此,我们确立了适切的课程目标、构建了合理的课程内容、建立了有效的课时结构、开发了互动的校本教材、构建了多元的课程评价。

1.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

结合邳州民间剪纸的艺术风格、剪刻技巧、应用方式等特点,同时考虑小学阶段各个年级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我们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表达、综合创作四个学习领域,分年级设计学习内容,编印分年级的教师教学讲义,让师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和信马由缰。

2.确立适切的课程目标。

造型表现学段,认识传统的剪纸纹样,尝试用基本的剪纸工具和材料,表现物体的基本外形和简单纹样,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尝试用多种方法剪刻不同纸材,体会创作与工具材料间的密切关系,感受邳州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激发丰富的想象力。综合运用邳州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表现所见所感,发展艺术构思与创造能力。

设计应用学段,了解基本的工具材料特性,运用简单的折剪方法制作基本的装饰性纹样,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学习较为复杂的多面对称剪纸,运用剪纸艺术复制性强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装饰,体会邳州民间剪纸艺术现实生活的审美效能。运用民间美术剪纸的表现手法,进行有目的地创作设计,提高邳州民间剪纸艺术表现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欣赏表达学段,欣赏邳州剪纸中造型拙朴的形象,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欣赏感受邳州民间剪纸中各类象征符号、特定形象的寓意,能对其进行描述。欣赏邳州民间剪纸中表现生活习俗的作品,通过分析讨论,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理解与感受。

3.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

剪纸教学在什么时间段实施?课时结构如何?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与美术学科有机整合,巧妙恰当地辅助链接,进行有效的“嵌入式”开发,巧妙渗透,做到有机而不牵强;

二是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以活动的方式强化实际的操作,落实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三是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分层发展,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

编撰校本教材,强调体验与参与,富有趣味和内在的张力,既是教师的教学蓝本,也是学生可读的学材。以年级为单元,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欣赏与剪刻样式,由简到繁,由模仿到创作,循序渐进。

5.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

教师评价: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学生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现场表演等形式展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

造型表现学段评价标准:是否对剪纸艺术感兴趣。能否利用剪纸工具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是否会剪角花、简单的连续纹样、喜字纹样、简单的团花。能否积极参与欣赏活动,用简单语言表达看法。能否整理收拾活动后的场面,安全地使用和传递剪刀。

设计应用学段评价标准:能否大胆使用不同材料及各种方法进行剪纸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否积极地参与剪纸活动。是否会连续对折和非连续对折形式的剪纸。能否举例描述邳州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对邳州民间剪纸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否安全使用不同的剪刻工具。

欣赏表达学段评价标准:对剪纸活动是否保持积极的兴趣。能否综合剪纸的不同造型方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突出创意。能否剪出2种以上的既定民俗纹样。能否通过讨论,以小论文形式对典型的邳州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分析描述。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述出剪纸与其他民间美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否主动运用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进行美化周围环境,促进周围人们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三、延展剪纸课程的枝叶

1.伸向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

将剪纸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将落实情况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科学合理安排课时。与美术课相融合,进行嵌入式开发;每周一节校本课;组建以兴趣为主的社团活动。这样有了专门的教学时间做保证,将会大大提高剪纸教学的效率。

加强教学成果展示。班班都有展示角,学校利用每年6月、12月份的艺术节,展示师生作品,评出优秀个人,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2.伸向学习方式的触类旁通。

剪纸活动中,孩子们想一想、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经历了观察、检索、构图、动手、表现、欣赏、表述的学习过程,其深刻的体验、大胆而心细的尝试探索、愉悦而自足的创造表达,很容易获得一份成功感,更能激发自己保持一份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

剪纸是一项手工活动,这一学习过程的方式主要是强化体验、主动参与、注重生活、善于表达,这样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有意无意地延展开来,用这样的方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其他学科。而学科课程的教师也会从剪纸课的教学中获得一份借鉴感悟,给学生多提供体验的平台、探索的尝试、表达的机会、成功的情感!

我们以“剪纸”为枢纽,把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多层面有机地融会贯通,体验为本,生活为源,整合为上,自主为魂,促进学生在情感、审美、创造等诸方面和谐发展。

3.伸向物型文化建设。

为营造浓郁的剪纸氛围,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学校建成了一墙一廊一馆:建成剪纸文化墙、建成“剪纸时光隧道”走廊、浓缩化的剪纸民俗馆和创作室。

四、修炼剪纸课程的魂魄

剪纸课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孩子们掌握剪纸的技能技巧,而且也开发了他们的心智。每一幅剪纸的创作过程都要经过构思、画稿、修改、剪刻等几个环节。选材立意使孩子思维敏捷,选择力提高;画稿设计使孩子想象丰富,创新能力增强;剪刻过程使学生感知敏锐,动手能力增强;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踏实认真的良好习惯,增强克服困难、不怕挫折、自信自强的学习精神。